宮毅 王康仲
摘要:隨著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全面發展,因而許多工程項目對勞動力的需求愈發迫切,由于我國農村勞動力大部分涌入城鎮中進行工作,因此我國各地政府以提出以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為當前教育領域的重點課題。本文通過研究教育問題的社會支持并結合對政府組織的一系列教育活動進行可行性分析,思考如何保證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實現留守兒童以現代實踐經驗為標準的現代人才合格培養,希望能為我國教育領域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留守兒童? ?城鎮化? ?社會支持
根據各地相關報告顯示,我國校園課程傳統的教育方式使得留守兒童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由于留守兒童缺乏一些生活常識進行相關教學,因此有部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以江西省A市為例,采用項目調查法進行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支持的研究,希望能為提高留守兒童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成合格的現代化人才做出貢獻。
一、留守兒童的相關概述
(一)留守兒童的概念與成因
隨著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全面發展以及農業產業結構市場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為了保障家庭生活質量從而外出務工,導致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弱勢群體的出現。在我國鄭州地區召開的首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援行動研討會》中,根據報告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人數高達千萬,其中未滿十四周歲占全體的八成。而在三年后,我國婦聯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宄報告》中顯示,以抽樣調查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我國未滿十四周歲留守兒童在全體兒童中所占比例為八成,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五千萬余。
近年以來,我國各地留守兒童人數逐年增加,而社會老齡化呈現出倍率下降的情況。因此在很多農村的留守兒童群體中,許多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健康的家庭教育,完整、健康的家庭能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價值觀念、學習能力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許多的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庭溫暖的感化,導致其在今后生活、學習等方面造成極大困境,甚至在相關報告中,許多留守兒童作為被他人侵害利益的弱勢群體,一些性格極端、個性偏激的留守兒童在成人后侵害他人利益,甚至出現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問題。現今,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口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與重視的研究課題。
(二)留守兒童引發的社會問題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我國步入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在社會轉型期間不可忽視的重要產物。許多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雙方正常的撫養、家庭氛圍的浸染教育和關愛,使得留守兒童成為被他人侵害的弱勢群體和性格偏激的違法犯罪高危人群。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四名留守兒童犯搶劫罪一案再一次引發全社會各階層對于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的思考。我國需要從教育根本上對留守兒童犯罪問題進行嚴肅正視,從實際出發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犯罪的主客觀影響因素,全社會積極探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路徑,做到有效預防留守兒童犯罪,這對于我國實現城鎮村和諧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以江西省A市為例的留守兒童現狀分析
(一)A市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江西省作為我國革命的發源地,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因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含有豐富的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而在贛南一帶,地下礦藏中含有豐富的鐵、煤等礦石,因此形成獨特的紅土結構。江西省雖然具備優渥的土地資源與礦藏,但許多居民經濟來源依靠農作物與家禽養殖場。在我國現代市場經濟中,農業收入非常有限,尤其在近幾年以來,我國農業市場受到了國外資源的沖擊,雖然許多群眾的生活水平因此得到較大的提高,但在江西省中,許多勞動力進行跨省務工成為保障家庭收入來源的重要途徑。江西省因此成為勞務輸出的大省,與此同時,也是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占據比例最高的省份,由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群體引發的相關教育問題與社會關注現象也非常的嚴重。
(二)A市留守兒童存在的缺陷問題
1.心理缺陷
農村留守兒童相較于其他正常家庭的兒童,在感覺統合效應上表現失衡。這使得農村留守兒童長時間內處于情緒低落的狀態,在學校生活中無法遵循紀律,常常做出遲到、早退、逃學等行為,致使相當一部分的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水平顯示低下,同學之間相處關系并不愉快。根據有關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農村留守兒童中成績優秀者不足15%,成績較好者不足而成績在一般以下或的占12%,在平均統計的數據中顯示,農村留守兒童成績遠低于非留守兒童。由于農村留守兒童長時間缺乏健康完整的家庭關愛,所以常常陷入與同學爭斗的負面關系中。
2.安全缺陷
我國許多地區的農村留守兒童相對社會屬于特別弱勢群體,因而農村留守兒童大多內向、膽怯常常受到別人的欺侮,又極易因他人的侵害造成自身生理或心理上的傷害,如摔傷、毆打等;而在農村留守兒童中,女童相對其他男童亦是屬于特別弱勢群體,許多女童會遭受來自社會上不法分子的性侵害與猥褻。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大部分跟祖輩生活在一起,在大多數祖輩無限制的溺愛下,或重男輕女封建思想的家庭冷暴力下,造成了農村留守兒童自律能力極差的情況。在長期缺乏有效的管教和關愛的環境中,農村留守兒童在安全感的心理需求中一直處于缺失的狀態。
3.過度沉迷缺陷
我國許多學校開設相關的電子信息課程,這是信息時代下的教育發展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延伸課程,也是我國互聯網化的時代環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成分。同時,許多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生長環境的原因,大部分缺乏自律能力,因此在學習一門具備交叉性質的綜合性學科時,農村留守兒童相對于其他非留守兒童,會更加沉溺網絡游戲。這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在進行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甚至會由于網絡的影響,使得農村留守兒童沉溺逃學上網的行為。
(三)造成A市留守兒童心理缺陷的成因
從相關報告調查中顯示的農村留守兒童中來看,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缺陷成因來自于生活中父母教育的缺失,許多家境稍好一點的留守兒童,大部分被家庭選擇送到了寄宿學校,即便有相對安定的學習環境,由于家庭關愛的缺失,使得這類兒童在寄宿學校中十分散漫,缺乏自律甚至造成學校內發生惡性事件。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大部分由祖輩進行照顧,由于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許多農村監護人的年紀普遍較大,甚至受到一些封建思想的影響,對留守兒童過于溺愛或者過于漠視,這使得大部分的農村留守兒童成長在一個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因而許多農村留守兒童性格兩極分化——要么性格自閉內心,要么性格散漫乖張。
三、A市各級部門對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舉措
我國政府機構作為聯系黨與群眾的橋梁,其中的婦聯組織更是作為代表和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人民團體,因此在對待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中,率先對加強留守兒童工作作出了總體部署,江西省A市婦聯率先開展“留守兒童之家”的創建工作,在工作點A市婦聯通過組建興趣活動小組以及俱樂部形式,以點帶面的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全面推進。為了豐富農村留守兒童的業余生活,避免兒童過度沉溺網絡游戲致使學業下降,A市婦聯在全市聯系當地企業創辦了捐書、修建圖書館等活動,并取得了社會各界的熱烈支持。江西省A市婦聯通過積極架設留守兒童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等方式,將留守兒童與在外務工的家長之間建立穩固的家庭關系維系橋梁。同時在“留守兒童之家”中,政府率先采辦了大量的文體器材與兒童益智玩具,同時向社會爭取關注。全社會各階層通過基金募捐與資助學業等方式,讓全市數萬留守兒童完成學業。
四、結語
探究社會支持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中的實況分析,使該地政府豐富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教學內容的知識授予方式。同時社會各界開展互助結對幫扶活動的教育方式,使得留守兒童在生活中能夠通過實際聯系書本上知識點,積極架設留守兒童社會公共基礎設施避免了留守兒童缺乏玩伴而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因而政府開展“留守兒童之家”的創建工作在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上十分具有推廣的必要。
參考文獻:
[1]段成榮,呂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07):16-17.
[2]徐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2016,(05)36-38.
[3]羅杰.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01):19-20.
[4]姚嘉,張海峰,姚先國.父母照料缺失對留守兒童教育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6,(04):24-25.
[5]譚深.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研究述評[J].中國社會科學,2014,(02):11-15.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管理學院;作者簡介:宮毅,當前職務:學生,當前職稱:大四本科在讀,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青少年吸毒問題研究、留守兒童問題研究、難民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