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常煒
一般來說,46歲至55歲稱得上是人生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人大都年富力強,事業有成,思想、性格都已比較成熟。但這一年齡段也是生命的“多事之秋”,許多疾病都有可能在這一時期爆發或露出端倪。因此,處于這一年齡段的人不僅要享受“時光之利”,更要注意防范年歲帶來的健康之痛。
35歲之后、45歲之前,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開始從峰頂下滑,部分器官開始衰退,比如動脈硬化開始形成,糖尿病癥狀開始顯現,等,因此,有人稱這一時期為疾病的形成期。而等到46~55歲,則屬于生命的高危時期,大多數疾病在此階段暴發,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癌癥、甲狀腺疾病、頸椎病等,在這一時期爆發率要高出許多。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46~55歲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11.5%,為40歲之前發病率的近4倍;而女性絕經期后比非絕經者,患心腦血管的概率增加2~6倍,心臟病發作或腦卒中的風險也會增加約40%。
46~55歲之所以是“多事之秋”,跟這個年齡段的人的生活狀態密切相關。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家庭、事業等各種負擔很大,精神壓力必然隨之增長,個人健康處于長期透支的狀態,也就是常說的皿健康狀態。這樣一來,人體免疫力必然下降,各種病癥就會乘虛而入。此外,這個時期人際關系交往頻繁,社會應酬多,如果不注意身體鍛煉,高血脂、高血糖、動脈硬化等許多“富貴病”也可能會“不約而至”。同時,由于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有所下降,“甲亢”“甲減”等甲狀腺疾病在這一時期也很容易爆發;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中年白領以及經常開車的人,還應當積極預防頸椎疾病的發生。
想要安全度過這一高危時期,除了要加強體育鍛煉、注重勞逸結合、戒過勞、適當減壓、定時體檢之外,還應當格外重視人體器官發出的求救信號,如胸痛、胸悶等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咽喉沒有發炎,但常常感到不舒服;脖子兩側經常脹痛,小腸與淋巴系統可能有疾病嫌疑……一旦人體出現一些不明癥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排查疾病,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