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摘 要】無論是張掖小曲子還是甘州古樂,亦或是《張掖寶卷》,如果單獨發展,空間很有限,人力也很有限。但如果結合起來共同探討和發展,必然會走得越來越好。凝聚甘州多方文藝力量,將這三者的優勢結合在一起,選取優秀小曲子作為音樂主題,以甘州古樂片段為背景,演繹《張掖寶卷》的故事。就如《眾人劃槳開大船》所唱的: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以道德為準則,本著無私的心,用藝術服務大眾,甘州音樂將會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關鍵詞】張掖;小曲子;保護
中圖分類號:J607?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6-0053-01
一、張掖小曲子(甘州小調)的保護傳承現狀
近年來,張掖小曲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傳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逐漸登上舞臺。同時,有張掖七一劇團、藝術團、音樂家協會等單位挖掘和再創作,其以小品的形式演繹了年輕一代對小曲子不夠接納和喜愛的現狀,用更多、更新穎的方式喚醒了更多人對本土音樂的情感。拜訪民間藝術團團長李建成老師,向他學習和了解張掖小曲子現在的發展狀況,他認為小曲子目前遇到的瓶頸是:大部分小曲子曲調短,內容單一,故事性不強,表演效果不佳,給觀眾的印象不深刻,需要更深厚的故事情節和文化背景為其增添內涵,用故事情節讓其藝術色彩更濃烈。而藝術團的成員大部分來自于民間,有實踐經驗,但是理論高度很難突破,無法引領張掖小曲子實現更高更遠的開拓發展。
二、《張掖寶卷》保護傳承現狀
《張掖寶卷》在政府的支持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揚為核心,在圖書館、書院、演藝場所等地進行各種形式的宣傳,例如以寶卷傳承人演唱表演、文化研究會議、手抄寶卷贈送活動等形式,在文化圈和專業圈內產生了一定影響,也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但離老百姓的生活還有些距離。致力于寶卷文化研究與保護的任積泉老師認為,張掖寶卷內容豐富,故事多樣,情節曲折,但是演繹形式單一,唱段不夠豐富,演唱方式不夠新穎,無法讓更多的人民大眾接納和喜愛。傳承人都來自民間,文化層次和藝術視野不是很開闊,不容易突破現有的寶卷演繹水平,也不容易讓寶卷煥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三、甘州古樂研究現狀
近年,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一些民間藝術愛好者前輩們積極帶動古樂的復原、演練,七一劇團、甘州區藝術團、音樂家協會等組織機構,對甘州古樂舞臺進行了很好的演繹,讓觀眾耳目一新,使張掖的文藝水平迅速上升到一個高度,拓展了本土音樂藝術的發展空間。
甘州古樂的文化底蘊,更多的傾向于唐宋明風格,其詩詞雅賦的韻味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但是總感覺缺乏更深刻的底蘊和對心靈的正面影響力,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作用不是非常突出,即僅僅停留在欣賞、娛樂的層面。雖然能發展到這個程度,已屬不易,但如果想繼續發展,就要融匯具備文化底蘊的暗流,使其印刻在甘州古樂中,達到“文以載道,藝以修身”的作用,將更多的人生智慧、哲理融匯其中,使人們的精神領域實現更高的追求,將現實與理想緊密地結合到一起,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讓社會風氣逐漸澄清,變得平和、愉悅、幸福、健康。
四、甘州古樂、張掖小曲子、張掖寶卷的結合
筆者認為,甘州古樂、張掖小曲子、張掖寶卷,這三個領域各有一批民間藝術愛好者投身其中,但他們之間平時的聯系較少,都處在各自發展的狀態,如果能把三者有效聯系起來,以甘州古樂的音樂作為背景、張掖小曲子的旋律為主題,從張掖寶卷里選取故事,這樣的結合,將會使三者大放異彩。
當然三者的結合需要藝術修養、文化修養、本土藝術文化研究水平都達到較高層次,才能做好,其中有以下幾個要點:
(一)恰當選取甘州古樂優秀片段,或者經過適度改編后,適時地加入到故事情節中去;
(二)選取經典的小曲子旋律,盡量保持原樣,有必要時做適度編創,對歌詞的修改可以幅度稍大些;
(三)從張掖寶卷里面選取適合的故事,例如選取《仙姑寶卷》,可以先對比《山丹寶卷》《民樂寶卷》等其中的《仙姑寶卷》,從其中選取幾個比較豐滿的故事情節,通過劇本的撰寫和編排不斷完善和修改,逐漸達到成熟。
有幾個方面需要探討:《仙姑寶卷》說得很清楚,仙姑是漢代人,佛教是在唐朝傳入中國的。而現在的寶卷中更多地融入了佛教文化,例如接唱是“阿彌陀佛”,開篇是“仙姑寶卷才展開,諸佛菩薩顯靈來”等等。所以在故事情節的選取和改編中,要符合漢代的文化背景,符合那個時代禮樂制度,突出那個時代“居其實而不居其華”的特點;《仙姑寶卷》勸人為善,宣揚善惡有報,要緊緊把握住這個根本,去德化更多觀眾的心靈,喚醒更多人的善心。
五、一枝獨秀不是春,甘州文藝德大同
無論是張掖小曲子還是甘州古樂,亦或是《張掖寶卷》,如果單獨發展,空間很有限,人力也很有限,如果結合起來共同探討和發展,必然會走得越來越好,就如《眾人劃槳開大船》所唱的: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有道德作為準則,大家本著無私的心,用藝術服務于大眾,甘州音樂將會走向更廣闊的舞臺,百花齊放共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