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盧卡斯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010-02
我們都聽說過“熟能生巧”這個詞,你可能早就對各種建議感到厭煩,這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人生階段。但是,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腦力,必須學會堅持,堅持不懈是必須具備的能力。
經過多年研究,瑞典的安德斯·埃里克森博士總結出“十年法則”:高性能的表現需要經過十年的緊張練習。他認為,只要肯花費必要的時間,任何人都能變成某一領域的專家。
如果你打算繼續堅持,應該在這兩個主要的方面下功夫:了解自己、懂得如何處理難題。
了解自己
學習動機的問題必須得到重視。人人都受不同的動機驅使:好奇心、想換個新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增強自信心、想要擴展自己的思維。所有這些理由都可能是驅使你學習的動機。這只是一些相關的抽象概念。
對大多數人而言,更現實的動機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如果意志消沉,你打算通過什么途徑來增強自信心呢,跟朋友聊聊嗎?如果你取得一定的進步,要給自己什么獎勵呢,更多的“自我時間”嗎?注意力分散是不可避免的,雜事找上門的時候要怎么對付它呢,為不能被打擾的“腦力工作”分配專門的時間嗎?
當然,讓自己保持動力的方法因人而異,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大腦和身體的運行機制十分相似。如果你想健身,就應該去健身房揮灑汗水。經過 5 分鐘左右的高強度練習,就會覺得肌肉緊張,堅持下去,你的身形會變得越來越好。你對學習能力鍛煉得越充分,并且在覺得困難時繼續堅持,你的頭腦也會變得越強健。
懂得處理難題
人生中最常見的兩個困境,一個是思維阻礙,另一個是缺乏持續力。
生命中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在獲取過程中都會遭遇艱難的時刻,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這個觀點。每個人在遇到阻礙的時候都會想到放棄,但高效能人士會找到應對的方法。
面臨困境時,最好的辦法是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使用最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有時面臨的任務太過龐大,令人望而生畏,以致我們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處理龐大復雜的挑戰時,應該把它分割成簡單易處理的小組塊,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從這些小的、可控的任務著手,并出色地完成,以此來激勵自己。
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每一件小事,這樣你就進入良性循環,激勵自己持續前進,朝著最終的目標越走越近,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摘自《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圖 / 壹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