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芝
【中圖分類號】R18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019-01
在印度,太陽藥業、雷迪制藥都是世界聞名的仿制藥大戶。迪力普·沙赫維,正是站在整個仿制藥生態鏈最頂端的“印度藥神”。
天生的闖蕩者
迪力普·沙赫維自幼生活在印度加爾各答市,父母是虔誠的耆那教教徒。在成長的歲月中,迪力普同樣受到耆那教“反對種姓制度,人人平等”的教義影響。
迪力普的父親從事藥品批發生意,從記事起,迪力普就幫著父親打理一簡單的事情。
作為中間商,既不能干預藥品生產成本,也不能對接藥品需求者和購買者,盡管批發價格已經控制了利潤,依然無法保證貧窮的老百姓買得起藥,這讓年輕的迪力普陷入深思。“走向醫藥產業鏈的上游,自己進行藥品生產。”他下定決心。
在加爾各答大學上學期間,迪力普認真學習貿易學,不斷尋找可以切入醫藥行業的口子;畢業后,又在孟買醫學院學習制藥學知識。
在父親的幫助下,27歲的迪力普建立起自己的首家制藥工廠——太陽藥業。目視太陽是耆那教的修行方式之一,教徒往往會赤足行走目視太陽,在日光中獲得靈魂的涅槃。“制藥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獲得新生。”
1989 年,太陽制藥生產的產品憑借較高的性價比,成功進入到鄰國市場。
瘋狂的仿制者
上世紀 60 年代,印度大部分藥企受制于跨國集團,藥價高昂。1970年,甘地主導的《專利法》中規定,印度政府不再對藥品化合物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這項政策使得仿制藥在印度成為合法行為。
上世紀 90 年代起,印度癌癥病人數量大幅增加,高昂的抗癌藥物成為藥物仿制企業的目標。迪力普瞄準這個市場。1996 年,收購克諾爾制藥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制藥工廠,著手改造,并通過審批;次年,將其納入到抗癌藥物的生產線。收購蘭博西實驗室,是迪力普的封神之作。上世紀開始,蘭博西就致力于抗生素藥物的仿制,為印度貧窮的患者提供價廉藥物。本世紀初,先后同輝瑞、葛蘭素史克等傳統制藥巨頭對簿公堂。“這些傳統制藥企業始終叫嚷研發成本過高,事實上,他們獲得專利后的一年或是幾個月內,這些成本就能收回,為什么還要繼 續 賣 這 么 高 的 價 格呢?”蘭博西頻頻發動專利挑戰訴訟,使得傳統制藥企業不得不快速下調藥物價格。
蘭博西的高調和數次對簿法庭的勝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始對其進行懲罰性措施,拒絕其產品入關,蘭博西實驗室陷入困境。迪力普在此時宣布收購蘭博西,使得這些廉價藥物能夠繼續正常生產。
瑞士諾華生產的抗
癌藥物格列衛在 2013 年專利到期后,宣布格列衛的專利保護持續到 2019年。迪力普對此非常憤怒: “格列衛并非原研藥,而是輕微修改配方后的抗癌藥物。”
最終,迪力普完勝。2015 年,印度法院判決諾華的輕微配方改進藥物格列衛不符合專利延長保護范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時獲準迪力普生產的仿制藥在美國上市。
創新的研發者
仿制藥的出現,降低用藥人群的經濟負擔,帶給很多患者希望。但觸及到國際利益,作為“世界藥房”的印度,以及印度第一大仿制藥企業掌門人的迪力普,被美歐國家視為眼中釘。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在以歷史上最快速的審批速度,不斷批準其他國家仿制藥的進口許可。印度制藥企業定價水平受到嚴格限制,面臨利潤下滑的境地,太陽制藥同樣處于生死邊緣。禍不單行,原有的合作制造商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出現微生物超標的問題。太陽制藥雖然及時采取召回措施,但無法挽回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進一步縮減的局面。
仿制藥前路愈加艱難,迪力普決定進行藥物創新研發,致力于對癌癥藥物進行微創新。2018 年5 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太陽制藥研發的一種新藥,用于治療轉移性前列腺癌。同時,為進一步趕上全球最先進的癌癥領域藥品研發腳步,迪力普斥資數億美金,購買諾華制藥 Odomzo 的 商 業 開 發權,該藥物主要用來治療一種晚期皮膚癌。
在外界對迪力普從仿制藥到創新研發的轉變不看好時,迪力普罕見地袒露心聲,將自己比作來自摩訶婆羅多的部落男孩艾克拉瓦亞。男孩被神勇的德羅納否定天賦,卻在阿朱那的訓練下,成為技能高超的弓箭手。誠然,太陽制藥憑借同世界一流生物藥實驗室的共同研發水平,迅速走上了創新道路。在此過程中,迪力普重新走上與強生、輝瑞一比高下的舞臺。
“我總是會向比我更出色的人學習。”70 歲的迪力普雖然依然保持好勝心與斗志。創新藥物研發后,太陽制藥的藥品價格始終保持著親民的水準, “印度藥神”的神話還在延續。
(摘自 《時代人物》2018 年第 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