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錦雯
【摘 要】中美體育電影的主題體現出不同的價值傾向。美國體育電影更強調搏擊與勝利,種族、性別的融合,懷舊情懷的“美國夢”,基督教情結下的人文情懷,親情、愛情至上的價值關懷等;中國體育電影更強調集體榮譽感與國家使命感,喜劇風格下的生活勵志,奧運精神的人文訴說,生活化、商業化相結合的人文情懷等。因而,中美體育電影的主題有同有異。“同”形成的原因是人類具有部分普遍特征的價值觀和情感傾向;“異”形成的原因是兩國政治制度、社會價值、社會生活的巨大差異。
【關鍵詞】中美體育電影;主題呈現;同異和成因
中圖分類號:J90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7-0089-03
本文選取了2000年到2015年共255部中美體育電影的主題作為研究對象,試圖揭示中美兩國體育電影主題的異同。
美國在2000年至2015年期間共拍攝了202部體育電影,涉及的體育項目有田徑、體操、游泳、拳擊、摔跤、足球、籃球、排球、棒球、冰球、橄欖球等。
中國在2000年到2015年拍攝了53部體育電影,涉及的體育項目有田徑、體操、游泳、跳水、拳擊、摔跤、足球、籃球、排球、棒球、曲棍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車等。
一、美國體育電影的主題呈現
(一)搏擊與勝利的美國精神
這類美國體育電影的主題,強調美國運動員在體育競賽中的完勝,塑造運動員在體育項目里占絕對優勢,進而通過完美的結局來贊頌美國的強大。代表作如:《百萬金臂》《鐵拳》《冰上奇跡》等。
《鐵拳》里講一名知名左撇子拳擊手比利,他靠冷酷野蠻的出拳和先“挨打”再反擊的戰術獲得很多勝利,也因此而得名。但在一次意外中,妻子被槍擊,女兒也將被送走,比利開始自我頹廢、酗酒吸毒。后來為了改變糟糕的生活,他醒悟過來,重新站回了拳擊臺。重返之路異常艱難,但依靠獲得拳擊總冠軍的意志與目標,“鐵拳”堅持了下來,最終取得了勝利。這類美國體育電影的主題在2000年以來數量最多,占將近三分之一的比例,這類體育電影很好地契合了美國“勝利主義”的觀念,從而更直觀、更強烈地宣揚了搏擊與勝利的美國精神。
(二)種族與性別的歧視與融合
這類體育電影反對種族歧視、倡導種族融合,反對性別歧視,如《光榮之路》《沖鋒陷陣》《卡特教練》等。
《光榮之路》是由入選籃球名人堂的教練唐·哈金斯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在當時美國種族對立的大背景下,堅定不移的白人籃球教練唐·哈金斯決心在NCAA里做出一番成績。一群具有籃球天賦的黑人學生成為了該球隊的主心骨,黑人學生跟白人球員一起訓練。從最開始大家相互懷疑到后來整支隊伍團結融合,唐·哈金斯的陽光與信心感染了每一個球員。這支“黑白相間”的隊伍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榮獲了“1966NCAA籃球比賽”的總冠軍。唐·哈金斯球隊的“光榮之戰”捍衛了黑人的尊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使美國大學籃壇正式進入黑白共存的時代,扭轉了人們對黑人進入職業籃球隊的歧視。
另一方面,與女性相關的體育電影大都體現了反性別歧視的主題,如《足球女將》《女生向前翻》《女籃辣哥》等。《足球女將》發生在1978年,當時,美國的女子足球還是體育項目中的空白。一個熱愛足球的少女,在同樣熱愛足球的哥哥意外去世后,決心通過實現哥哥未曾實現的足球夢來戰勝悲傷。在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后,她最終實現了自己的足球夢。這部電影不僅涉及親情敘事,也展現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女子運動的輕視與不解;而最后,女主人公努力訓練后的成績讓所有人刮目相看,也使人們重新認識了女子足球運動。
(三)懷舊情懷的“美國夢”
這類主題的電影,通常是主人公通過運動競賽取得勝利實現“美國夢”,也映襯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1世紀以來,美國社會出現了重大的金融危機,2001年出現的“9·11”事件更使得美國社會風雨飄搖,人心惶惶。這個階段的體育電影有相當一部分呈現出懷舊特征,借此通過回憶與憧憬過去的美好來暫時回避現實的缺陷,電影中的主角通過個人的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獲得體育競技的成功,從而實現了人生價值。代表作如:《奔騰年代》《鐵拳男人》等。
《鐵拳男人》發生在大蕭條時期,放棄拳擊事業的拳擊手詹姆斯一家生活困難,跟當時大部分美國人一樣,生活的重擔讓他失望透頂,于是他回到拳擊賽場,靠獎金養家。雖然作為老拳手,被人懷疑與無視,但是在家人愛與榮譽的支撐下,他經過奮斗,成為一代拳王!這樣一個為家庭與榮譽進行拼搏的草根英雄得到了大批民眾的擁護,也讓當時許多美國人得到了鼓舞與信心。《鐵拳男人》以展示不屈與奮斗精神的體育項目——拳擊來展現美國人在這個時期以烏托邦似的美好情懷回憶過去、期盼未來,彰顯了挑戰自我,直達夢想的輝煌的“美國夢”。
懷舊主題的美國體育電影映襯了美國人奔赴“美國夢”的努力與追求,這類體育電影的主題在美國體育電影中經常出現,是美國體育電影的經典范式。
(四)基督教情結下的人文情懷
在美國體育電影中最獨特而有意味的主題——基督教情結下的民族意識與人文情懷,是與中國不同的地方。這類主題一般圍繞美國人對基督教的信奉與理解,即結合基督教精神與民族認同來展開情節。
如奧斯卡體育大片《弱點》,講述了出身貧困無家可歸的黑人男孩邁克爾與白人媽媽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在白人太太莉安的好心收留以及一家人的關愛與溫暖下,這個黑人男孩逐漸走出軟弱和自閉的心境,在橄欖球這個美國“國球”項目上功成名就,成為賽場上的“強者”并順利考上了中意的大學。在十字架下教練說服各位老師接受從小輟學的后進黑人孤兒邁克爾進入學校,就用了基督教的教義與愛的思想作為輔助,他說道:“如果基督教義,都只是擺在這里,是表面的,那一切有什么意義?”教練的話讓大家接受了這名有運動天賦的黑人進入課堂,并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白人家庭的愛與平等、教練的體貼關懷,溫暖了邁克爾,而其中基督教的人文關懷也讓人感動。
《弱點》展現了基督教教義下濃濃的人文情懷。而這類主題也使體育電影超越了單純競賽的本質,呈現了更多精彩的內容。不管是超越種族還是救贖主題的美國體育電影都因為基督教文化對美國長期的滲透和影響,造就了美國體育電影基督情懷的主題趨向。
(五)親情、愛情至上的價值關懷
縱觀美國體育電影,有關親情愛情的體育電影不勝枚舉,典型代表為拳擊傳奇電影——《斗士》。單純從劇情來講,《斗士》屬于傳記式的美國勵志電影。但是影片沒有把鏡頭集中在勵志精神上,而是放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影片中,家庭的責任和個人的志向相互交錯;忠厚而慈祥的父親的支持與鼓勵、幡然頓悟讓人感動至深;直率又控制欲強的母親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對男主人公粗獷卻不失真摯的愛。這種濃郁熱烈的愛情與親情隨著劇情的發展而發酵,隨著拳擊比賽的進行而愈演愈烈,在高潮推向光明的結局,觀眾隨著影片情節心情起伏、情感澎湃。
美國的家庭意識極為強烈,在這類主題中,親情與愛情對運動員的影響是除了訓練與比賽之外出現最多的鏡頭。這類電影也讓世人看到,運動員在生活中與普通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平凡與偉大。正是因為有了感情的點綴,體育電影才更加精彩動人。
二、中國體育電影的主題呈現
(一)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與國家使命感
在中國體育電影的主題中,追求成績與金牌的理念深入人心,但追求成績與金牌的動因是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與國家使命感。這類體育電影的場景更多的是運動員刻苦訓練的運動場,生活中的描寫也更多地圍繞主人公(運動員)的比賽展開,通過展示運動員克服訓練的艱辛而取得勝利來突出集體榮譽感與國家使命感這一主題。代表作如《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許海峰的槍》《隱形的翅膀》等。這幾部涉及田徑(跑步)、射擊、滑冰的體育電影,在國內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描寫的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經歷曲折奔赴美國參加奧運會的故事。影片重現了1932年,短跑實力運動員劉長春拒絕代表日本扶植的滿洲國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忍痛告別親人,逃離日寇控制,決心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為了國家榮譽,在輪船上風吹雨打的天氣、因訓練帶來的傷病疼痛都不能動搖劉長春為祖國獲得佳績的決心,這充分展現了那個時期為了國家榮譽“赴湯蹈火”,奮發努力的社會趨向。
再如以我國著名運動員許海峰故事為原型的體育電影《許海峰的槍》,在這個2008年獲得奧運冠軍的個人傳記式的影片里,許海峰為國爭光,付出了很多心血,承受著在奧運賽場上眼疾的疼痛。為了國家的榮譽,為了領隊、教練的期望,咬牙堅持并最終取得了冠軍。這部電影,不管是故事原型還是后期制作,都帶有明顯的以國家榮譽、集體主義為主題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整部電影基調激昂,催人奮進。
《隱形的翅膀》講述了一個15歲的花季少女志華去草原放風箏,不幸被高壓電擊中,經過搶救保住了性命,但卻失去了雙臂,后來通過努力,她站上了殘奧會的領獎臺。在這個過程中,志華與其家庭承受了很多災難,她失去了母親,以自己的倔強與多于常人的訓練時間和訓練量,不斷訓練自己。雖然這部影片呈現了主人公為獲得成功在生活、訓練以及賽場外學校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人佩服,但全片圍繞著志華的艱辛歷程展開情節,更多地反映了中國體育電影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與國家使命感的主題。
(二)喜劇風格下的生活勵志
在現代影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以娛樂風格引領情節的電影層出不窮,而運動場面激烈刺激的體育電影也成為一種很好的呈現方式,借用輕松活躍的劇情表達勵志主題也是中國新世紀以來體育電影的一大趨勢。代表作如:《大灌籃》《熱浪球愛戰》等。
2008年周杰倫主演的《大灌籃》,講述了一身正氣有籃球天賦的世杰被功夫大學校長收養,后來參加大學籃球賽,為了心儀的女孩與籃球夢發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大灌籃》里籃球跟功夫相結合以及活潑愉快的情景對話,幽默的場景設置和氛圍,戲劇性的起伏劇情以及無厘頭的情節設計,讓觀眾的視覺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而主人公世杰為了籃球夢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在賽場上與生活中以一種輕松又“詼諧”的場景呈現,為電影主題表達呈現出一種新的形式。
喜劇體育電影《熱浪球愛戰》講述從小在貝浪灣成長生活的沙龍和瑞秋的故事。沙龍一家和布家為土地所有權發生了爭斗,為了保衛家園,經談判后,沙龍一家和布家同意以一場沙灘排球公開賽決定一切。將功夫融入排球的訓練方法讓沙龍和瑞秋進步很快,最終取得了沙灘排球公開賽的勝利并保衛了家園。
這部影片將三大球之一的團體項目——排球作為該影片的體育項目,并且關注了沙灘排球;影片另一個出彩之處就是集結了海峽兩岸的喜劇明星,如曾志偉等。活潑愉快的情景對話、幽默的場景設置和氛圍、戲劇性的起伏情節讓觀眾在欣賞排球這項體育項目的同時帶來了心情上的愉悅與輕松。
雖然喜劇風格下勵志的中國體育電影近年來越發引起關注,這類體育電影在風格與形式上也有新的突破,但是仍然難以跳出“英雄式奇跡”的怪圈。
(三)奧運精神的人文訴說
申奧成功,百年夢圓。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到結束,中國奧運史上的金牌從無到有再到躍居世界第一。在這個輝煌的過程中,有太多的素材與事件可以從體育電影的形式中展現出來。
這個階段,作為展現奧林匹克精神的體育電影,如《破冰》《夢之隊》《亮亮的夢》等,既有奮起搏擊、為國爭光的主題;也有褪去功利、重在參與的主題。而后者,更凸顯了國人健康陽光的體育觀。
《破冰》里的趙紅旗教練對滑冰事業非常熱愛,趙紅旗選擇當一名基層速滑教練員,堅持走上了這一條充滿荊棘又帶給他歡樂的路,而且一堅持就是三十多年,直到生命的終點。他把一生都奉獻在培養國家速滑人才這項艱難枯燥又讓人肅然起敬的事業上。他懷著對祖國體育事業的忠誠艱苦地訓練小隊員,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有效率地付出后,終于將那些窮孩子打造成能為國家爭得榮譽的實力運動員。他克服生活與訓練帶來的重重困難,堅定地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速滑人才。為了這條路,他舍棄了自身的一切,直到送這些小隊員到專業隊、省隊、國家隊;直到他培養的運動員使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上冉冉升起。
《破冰》這類主題的中國體育電影大多來源于生活中的真人實事,這類電影在申奧成功后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28部。這些體育電影的主題既涉及奧運健兒的真實奮斗經歷,也有來自“懷揣冠軍夢”的平凡家庭“小人物”的追夢過程。所有相關的體育電影都緊緊圍繞著為國家爭榮譽、為奧運爭光彩的主題。作為應奧運而生的這個階段的體育電影,涉及的體育項目多為奧運會常見項目,很多還是我國的優勢運動項目。
(四)生活化、商業化相結合的人文情懷
這類體育電影的主題更注重展現體育在現實生活中帶來的人文情懷。體育運動奮勇拼搏的人文內涵,不僅體現在賽場上,更多地是移植在現實生活中。體育運動所體現的拼搏精神,能夠幫助人們獲得勇氣戰勝挫折。隨著商業娛樂化、人文化時代背景的延展,中國體育電影更是通過影片里所展現的堅韌、敢于競爭與挑戰的體育精神,感悟生活的方式讓大眾感受到其獨特的人文內涵。
如2001年由周星馳編劇并主演的《少林足球》,從普通人追夢的視角展開,以喜劇風格、詼諧特色創下了當時香港票房的最高紀錄,在輕松的氛圍里展現了人生百態。再如與孩子體育夢想相關的《深山球夢》《少年足球》等影片中,都蘊含了體育精神與獨特的人文關懷幫助人們去獲得勇氣戰勝挫折的主題。
體育電影打動人心的另一面就是它的真實,在日新月異的今天,生活物質十分豐富,娛樂方式十分多樣,為了滿足觀眾日益多元的精神需求,電影工作者應當思考如何挖掘日常生活中的人文關懷并與社會場景相結合,創作出更具觀賞性能滿足大眾精神需求的體育電影。
三、結論
無論是好萊塢還是幾乎與人類電影同時誕生的體育電影,中美兩國的體育電影都體現了獨特而又璀璨的文化,它們對主題的審視與表達展示了體育運動的魅力,而通過主題展現的各種內涵特征也展現了兩國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歸屬。
在數量與題材方面,相對于美國來說,中國產出較少,題材較少,涉及的運動項目也不及美國多樣。
中美兩國體育電影的主題重點不同:美國體育電影多圍繞勝利主義,種族、性別的融合和平等;基督教訓導下的救贖等主題;而中國體育電影則多圍繞競技體育與國家榮譽等主題,更強調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與國家使命感,這些差異是中美兩國價值觀所導致的。但中美兩國的體育電影在倡導敢于競爭的體育精神的同時,都體現了因愛情、親情、戰友情而顯現的人文關懷。不同的是,美國的人文關懷有時表現出一種宗教色彩,而中國的人文關懷則更多地表現為一種階級情誼。
在美國多元的主題內容與類別的比較之下,我國體育電影應該借鑒國外(美國等)優秀體育電影題材及創作方法的優勢,深入挖掘我國的體育文化資源,為我國體育電影增添更多的文化因素。在我國體育電影的指導思想方面:體育電影要更新思想觀念,在傳播與發揚中華民族先進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還需要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多元的精神需求,拓展影片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充分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優勢。
參考文獻:
[1][美]巴比.社會研究方法(第十一版)[M].邱澤奇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343.
[2]劉爭義.體育電影的文化主題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的流變[J].電影文學,2009(08):57.
[3]彭吉象.影視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4.
[4]宋薇.美國體育電影的發展歷程及其主題傾向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
[5]張健如.中美體育電影價值內涵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