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法杰
【摘要】目的:現代醫學認為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病征之一;祖國醫學則認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由此可見咳嗽的診斷治療可能并不局限于單一的系統。筆者長期從事診療臨床工作,體會到現代醫學的成果與祖國醫學有通融可取的部分。結合中醫整體觀念與臨床體會,現將五臟病導致咳嗽與現代醫學關系進行淺析。
【關鍵詞】五臟;咳嗽,中醫學,現代醫學
【中圖分類號】R18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026-01
咳嗽,中醫認為既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個癥狀;西醫則認為既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一個主癥,也是其他系統疾病的一個兼癥。[1]《內經》對咳嗽的論述頗詳, 如《素問· 咳論篇》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素問· 宣明五氣篇》說:“五氣所病…肺為咳”;《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對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素問· 咳論篇》既認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氣, 邪氣以從其合也,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 非其時各傳以與之。”所致, 又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并以臟腑命名, 分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腎咳…等。[2]筆者長期從事臨床工作深感“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的影響,現將筆者的些許體會匯報如下。
1肺咳
咳嗽時氣喘,呼吸重濁有聲,重時有吐血,因肺經病變導致的咳嗽,又稱肺咳,包括:風寒束肺之實咳、真陰不足之肺脾干燥,勞傷或七情動火傷肺導致的咳嗽;咳嗽與外邪的侵襲及臟腑功能失調相關,均可引起肺氣不清失于宣降,迫氣上逆作咳。《醫學三字經》曰:“肺為嬌臟之華蓋,呼之則虛,吸則滿,只受的五臟之正氣,受不得外來之客氣,客氣干之而咳矣,也只受得臟腑之清氣,受不得臟腑之病氣,亦嗆而咳矣”。
1.1肺咳病因多由外感六淫、痰飲內停、情志失調、勞倦過度、飲食不節、先天稟賦不足,久病重病失治誤治,疾病的傳遍均會引起,上呼吸道病變。
1.2肺咳病機分虛實:偏實病機,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病理產物停留、邪正相爭、亢勝有余;偏虛病機,邪氣過勝或病情遷延、正氣受損肺的氣血陰陽不足,臟腑功能減弱。
1.3現代醫學關聯:現代醫學中提出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結核、肺癌等常見的病癥,均可見咳嗽、氣急、氣喘等表現。
2肝咳肝主疏泄,肺主肅降、主治節。肝之經脈上入膈膜,分布脅肋,注于肺,若肝氣郁滯,疏泄失常,日久化火,肝火犯肺,阻遏肺氣的肅降可引起咳嗽。另外脾胃的升降運化,有賴于肝氣的疏泄,肝氣郁結疏泄失職,樞機不利, 木克脾土, 脾失健運, 水濕不行, 聚而為痰, 從而影響肺氣宣降, 肺氣上逆而咳,此可謂為肝咳。
2.1肝咳的病因病機:《素問·脈要精微論》曰: “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素問·經脈別論篇》謂: “有所墮恐,喘出于肝。”《素問·刺禁論》云: “肝生于左,肺降于右,左主升而右主降”。據上可見,肝與咳嗽的相關性大概有兩個因素。一是氣機升降。由于經脈的貫通使肝、肺兩臟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足厥陰肝經和手太陰肺經首尾相接,肝經的1 條支脈“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二是痰飲生成。趙獻可《醫貫》云: “七情內傷,郁而生痰”。肝主情志,七情內傷首先損害肝,肝主疏泄、條達氣機,氣行則水行,故氣郁又是生痰的重要因素。
2.2現代醫學關聯:肝癌肝外轉移最常見即為肺,可有咳嗽、咳血。
3心咳
“心主一身之血脈”、“ 肺主一身之氣”、“肺朝百脈”,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氣,“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液循環賴心氣之推動,當心氣不足,或心陽虛衰時,心主血脈之功能低下,血行不暢而瘀滯,致使“肺朝百脈”功能受損,血液瘀積于肺,肺氣不能宣發,而致咳嗽;或因思慮勞心過度,陰血暗耗,心肺陰虛而致肺氣宣發肅降失常而咳,此可謂為心咳。
3.1心咳病因病機:病因主要有外感六淫,尤寒熱之邪最傷心,內傷七情,悲喜優思,易致心病,心病病機多以虛實展現,偏實病變化為氣滯心氣,痰阻心氣,寒濕礙心氣,偏虛病機變化為心氣虛,心陽虛,心血虛,心陰虛,現代醫學一般來講見心咳論述;病機,由心火妄動灼傷肺金,導致的咳嗽,是由心病傳于肺所引起的一種內傷咳嗽,現代醫學,一般來講,心功能不全,心衰,便會引起咳嗽,
3.2現代醫學關聯:是由心病傳于肺即引起的一種內傷咳嗽,左心衰患者,典型表現即是呼吸困難,平躺加重,端坐緩解,為肺水腫、肺淤血會引起咳嗽,,其病理機制均為心功能不全導致肺循環受阻,發生肺瘀血,治療以抗感染,糾正心衰,利尿等實施治療原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后期往往會累及心臟,成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現代醫學角度也證實了心肺之間的病理傳變關系。
4腎咳
“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腎與肺經絡相連, 關系密切, 肺司呼吸, 腎主納氣以助肺呼吸。腎為氣之本, 肺為氣之主, 兩者功能協調則呼吸正常。若腎臟病變, 腎氣不固, 則可影響肺臟而致咳嗽。同時腎主水, 若腎陽虛衰, 腎氣不化, 致腎主水功能受損, 水濕上泛停聚于肺, 肺氣宣降失常而咳,此可謂腎咳。
4.1腎咳病因病機:腎咳大多數由于先天稟賦不強,后天食欲無節,引起,如酒色過度,青年早婚,勞倦過度,或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調節,會導致腎精氣耗損或腎陽虛水泛
4.2現代醫學關聯:兒童及老年人腎功能均有不足,兒童處于生長發育,老年腎功能減退,免疫功能下降,此中醫則認為“肺為嬌臟”,此各種病毒細、菌易侵犯肺臟,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等。急性腎炎多有前驅感染,咳嗽感冒癥狀,上呼吸道感染后可有咳嗽。潛伏期后可引起腎炎,慢性腎炎,免疫力下降,又可引起上呼吸道病。從現代醫學角度可見腎肺的病理關聯。
5脾經咳嗽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主運化,輸布水谷精微,運化水濕。脾胃居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不布精,肺失養而虛,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濕生痰,上漬于肺,痰濕阻肺,壅塞氣道,肺氣不宣,而致咳,此可謂脾咳。
5.1脾咳的病因病機:水液代謝和輸布過程與肺、脾二臟關系密切,且脾與人體多方面生理功能有關,發生病變時,而引起消化障礙,水液失調,氣機紊亂,血液失運,衛外不固,營養缺失,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不節,勞倦過度,痰濕內停,久病重病,稟賦不足,疾病傳變,均可成為咳嗽的病因,其病機分為脾虛和脾實。
5.2現代醫學關聯:現代醫學中慢性胃炎、食管反流性疾病在發病過程中均可見到咳嗽的癥狀,此可見現代醫學的消化系統疾患也與咳嗽相關。
小結
內經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筆者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深感認同,同時也感受到祖國醫學對咳嗽診療體系的完整性,并不是我們現代醫學認為的咳嗽僅僅是呼吸系統的單一病變。隨著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理論的不斷融合,現代醫學中逐漸也認識到如鼻后滴漏綜合征、咽炎、過敏性鼻炎、心功能不全、胃食管返流、腎功能不全等均可致咳。筆者認為運用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的診療方法相結合,為我們在臨床中更好的去治療咳嗽,拓寬了思路和診療手段。
參考文獻:
[1]淦菊保,龔向京.論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兼談名醫不治咳嗽[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7,17(04):112-115+159.
[2]陳雪梅,王儒平.淺析《內經》“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12):2964.
[3]王立,冀振華.淺論《黃帝內經》“五臟六腑皆令人咳”[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6,8(0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