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景
【摘要】目的:探討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在鉬靶及磁共振檢查中的影像學特點。方法:選擇2014年4月-2018年11月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患者58例作為對象,所有患者經手術病理組織檢查(金標準)最終確診,術前患者均采用鉬靶、磁共振檢查,將鉬靶及磁共振檢查結果與金標準進行比較;統計并記錄鉬靶、磁共振檢查患者影像學特點。結果:58例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患者均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均完成鉬靶、MRI檢查,鉬靶X線檢查確診53例,與金標準診斷符合率為91.38%;MRI檢查最終確診55例,與金標準診斷符合率為94.83%。鉬靶檢查中表現為鈣化(區域性、段樣、線樣、簇點狀)30例、局灶性非對稱影16例、結構紊亂7例、結構扭曲5例,部分影像表現為重疊交叉,重疊部分歸為其中一類。MRI檢查片狀不均勻強化灶(不規則小片狀、區域性、段樣)39例、線樣強化灶8例、不規則腫塊型強化11例;DWI序列病變均呈高信號,ADC值平均波動范圍為1.02±0.279mm2 ×10-3/s;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C):流入型15例、平臺型29例、流出型14例,其中部分病灶曲線交叉重疊,重疊部分歸為其中一類。結論:X線用于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檢出率,該方法對于鈣化、非對稱影征象敏感,但對于致密型乳腺診斷仍受限,聯合MRI檢查有助于提高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檢出率,為臨床診療提供影像學依據。
【關鍵詞】X線;超聲陰性;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鉬靶;磁共振檢查;影像學特點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031-01
乳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但是原發性乳腺癌并不致命,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將會引起腫瘤細胞發生脫落,且脫落的癌細胞能隨著血液、淋巴液播散全身,從而形成轉移瘤,威脅患者生命[1]。早期乳腺癌可行保乳手術,5年生存率I期可達90%-95%,因此早確診、早治療對于該病治療效果和生存率均非常重要。超聲是乳腺癌患者中常用的篩查方法,雖然能幫助患者確診,但是對于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具有較高的漏診率,導致患者喪失了最佳診療時機。研究表明[2]:將鉬靶及磁共振檢查用于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患者中能獲得較高的檢出率,但是其影像學特點缺乏研究。因此,本文采用隨機對照方法開展研究,探討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在鉬靶及磁共振檢查中的影像學特點,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4月-2018年11月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患者58例作為對象,年齡(26-75)歲,平均(56.83±6.89)歲。患者中,左乳23例,右乳20例,雙側15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臨床診斷標準,且患者超聲檢查均呈陰性;(2)符合鉬靶、磁共振檢查適應證;(3)均能遵醫完成相關檢查、診斷;排除標準:(1)已經確診的乳腺癌或檢查前行放療、化療及免疫治療者;(2)合并精神異常、腦血管疾病或預計生存期低于3個月者。本研究均在倫理委員會監管下完成。
1.2方法
所有患者經手術病理組織檢查(金標準)最終確診,術前患者均采用鉬靶、磁共振檢查。(1)鉬靶檢查。采用豪洛捷乳腺鉬靶機檢查,檢查前加強患者宣傳、教育,讓患者對鉬靶、乳腺癌有全面的認識與了解。檢查時行雙側乳腺頭尾位、側斜位攝片,對于疑似乳腺癌患者增加側位攝片,必要時進行局部點壓檢查;對于病灶部位進行局部放大攝片[3]。(2)MRI檢查。采用西門子3.0磁共振進行檢查,采用橫斷面、雙側矢狀面、脂肪抑制T1WI完成MRI增強掃描,增強掃描前注射對比劑。將最終得到的影像圖片由醫院2名影像醫生進行共同閱片,對于無爭議的影片視為最終結果;對于存在爭議的影片則邀請第三位醫生進行閱片,最終診斷結果符合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將鉬靶及磁共振檢查結果與金標準進行比較;統計并記錄鉬靶、磁共振檢查患者影像學特點[4]。
2結果
2.1不同影像檢查在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患者中診斷效果
58例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患者均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均完成鉬靶、MRI檢查,鉬靶X線檢查確診53例,與金標準診斷符合率為91.38%,見圖1;MRI檢查最終確診55例,與金標準診斷符合率為94.83%。鉬靶X線聯合MRI檢查最終確診57例,與金標準診斷符合率為98.28%,見圖2。
2.2鉬靶與MRI的影像學特征
鉬靶檢查中表現為鈣化(區域性、段樣、線樣、簇點狀)30例、局灶性非對稱影16例、結構紊亂7例、結構扭曲5例,部分影像表現為重疊交叉,重疊部分歸為其中一類;見表1。MRI檢查中主要以增強掃描序列、DWI序列評估病灶,增強掃描序列病變表現為片狀不均勻強化灶(不規則小片狀、區域性、段樣)39例、線樣強化灶8例、不規則腫塊型強化11例;DWI序列病變均呈高信號征,ADC值平均波動范圍為1.02±0.279mm2×10-3/s;并生成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C):流入型15例、平臺型29例、流出型14例;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鉬靶及磁共振檢查在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患者中占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鉬靶是乳腺癌篩查的首選檢查方法,微鈣化是導管原位癌最為常見的表現,且80.0%-90.0%病理可見微鈣化,其次為局灶性非對稱影。利用鉬靶在微鈣化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并且該方法利用特殊的光電轉化技術,能獲得較高的圖像質量,具有精準的自動曝光裝置,在降低散射線的同時顯著提高圖像的對比度,能實現圖像質量與低輻射劑量。但是,鉬靶檢查時常受到腺體類型影響較大,導致診斷敏感率相對降低。MRI則是繼鉬靶及超聲檢查之后進一步的檢查項目,對于早期乳腺癌的診斷有明顯的優勢,能不受乳腺密度的影響而發現隱性乳腺癌,更大程度地為臨床診療提供影像學依據。MRI用于乳腺癌患者中可以利用其增強掃描序列、彌散DWI序列進行診斷,對病灶的檢出率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臨床研究表明:MRI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無論何種病灶分期,均會表現出明顯的強化,其中以片狀不均勻強化方式為主,ADC值平均范圍在1.04±408mm2×10-3/s左右,線樣強化占較少的比例,且ADC值相對來說比較高,而以不規則腫塊型強化方式的乳腺癌,其ACD值相對最低,說明腫瘤惡性程度較高;根據其動態增強時間
-信號曲線(TIC)結果,我們可看到對于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而言TIC均可表現為流入型、平臺型及流出型,但以平臺型為主,而流入型及流出型曲線所占比例較少,其中流入型中曲線斜率較大,曲線達到峰值較快,不像良性病變曲線呈緩慢上升型。因此,臨床上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患者中應加強患者鉬靶檢查,鉬靶檢查對于鈣化的優勢,及乳腺結構局灶性非對稱影、結構紊亂及結構扭曲相對于超聲檢查來說更為直觀;對于難以確診患者可聯合MRI檢查,提高臨床確診率[5]。
綜上所述,X線用于超聲陰性的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檢出率,基于其對鈣化征象敏感,但因其常受到腺體類型影響較大,故聯合MRI檢查有助于提高早期非腫塊型乳腺癌檢出率,為臨床診療提供更多的影像學依據。
參考文獻:
[1]楊勇,楊一林,呂秀花,等.多模態影像技術在早期乳腺癌診斷中的對比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6,25(7):603-607.
[2]朱燦,沈嚴嚴.影像學評價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6,27(12):904-906.
[3]苑著,屈翔,王宇,等.鉬靶、超聲、乳管鏡下放置定位針在引導切除觸診陰性乳腺病變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6,36(4):441-444.
[4]張海麗,劉小靜,龐慧燕.非腫塊型乳腺癌的超聲表現與其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7,28(9):617-619.
[5]周鵬,張家庭,王先明,等.微創旋切術在乳腺BI-RADS4A類“微鈣化非腫塊型”病灶診治中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32(7):59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