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夢煜
【摘 要】中國電影史的發展就是內容上的“化整為零”又回歸到“化零為整”,在保證主體性的基礎上,具體深入的去發掘電影的本質內容的同時又保證整體性的觀感,這三項重要內容是當代中國電影史研究的主要依據,由此引申出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等成為該研究方向的重要參考。本文提出,我們應當在東西方文化理念碰撞中不斷檢視與反思中國電影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客觀理性的去看待。當代中國電影史歷程中的特有發展規律以及兩岸三地的不同境遇,在塑造我國電影史研究方向的選擇上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國電影史;主體性;整體觀;具體化
中圖分類號:J9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7-0128-01
現如今,全球范圍內的中國電影史研究取得了萬眾矚目的成效,尤其是在研究途徑及研究理論方面,日益展現出多樣性、豐富性的格局。概而言之,早期的“國內電影”“華語電影”以及“帝國視角下的中日電影關系”等幾種論域,在對現階段中國電影史做出批評反思的同時,應進一步進行探究,力求獲得新的突破。
一、中國電影史研究的主體性
(一)基本概述。跨國性是我國電影發展史探析的重要特性之一,從根本上講,中國電影史的研究屬于國別電影研究的范疇。作為跨國電影的中國電影,當中“中國”的含義十分深邃,其研究主題的特性同樣需要重視。特別是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關于我國電影發展歷史方面的剖析已然成為國內外人文科學的重點內容,同時依然離不開對自身的研究和總結,探究其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在同西方文化理念融合、歐美電影理論構筑的話語權展開商榷的同時,重塑當代電影史研究的主體性。
(二)主體性舉例。現階段,在國內電影史的研究過程中,諸多外國文化及思想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針對這一論題的研究,西方中心主義(特別是美國中心主義)若隱若現、影響深遠。就好像皮瓦克等人所揭示的那樣,在對“邊緣”“他者”或者“弱勢文化影史中,民族國家電影史必須依靠其鮮明的獨特性獲得外界的曝光和征引,如此一來才能夠爭取到一定的話語權。現階段,伴隨著二元論等國外思想理念的不斷解體,那些被西方國家戲稱為“勇敢挑戰中心的‘邊緣民族國家”也面臨被解體的命運。近年來,東方的電影史研究也始終在尋求獨特的話語方式并努力構筑自己的主體性。舉個例子,在上述方面我國的周蕾《原初的激情---視覺、性欲、民族志和我國當代電影》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案例。該書掙脫了單一的學科束縛,對《黃土地》、《孩子王》等傳統手法拍攝的電影和周蕾對作為“邊緣”的中國電影史和當前整體狀況的“冷漠”與對外國人文理論掌權的反對。
二、國內影史研究的整體觀
(一)基本概述。整體觀同樣是我國電影史研究工作中一種重要的認知手段及研究形式,其在任何語境當中均擁有著各自獨特的闡釋途徑。它的基本特點可以總結成天人合一的總體藍圖與最終構想。即便是史學領域,整體觀同樣是學科發展無可替代的理論資源,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實例剖析。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電影史研究領域中的整體史觀獲得重視。此為和同期歐美電影史求同存異的潮流趨勢。陳平原、黃子平等幾位教授經過研究商討后,共同提出了“當代中國電影”的新概念,昭示著我國電影正逐步邁向并匯入全球電影整體格局,并形成了東西方文化理念間的激烈碰撞。總之,對我國的電影史而言,“整體觀”的提出是一種必然趨勢。盡管國內電影史研究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果,然而,我們依舊應當不斷反思和檢視我國電影的這種獨特境遇及國族意識,亟需搭建一個跨地域的時空研究框架,在后現代主義和文化認同等的張力間建立起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整體觀。
三、國內影史研究的具體化
現如今,為了盡可能地避免由于上述兩者(主體性、整體觀)對國內電影史研究帶來的過于復雜或簡單、用理論替代歷史等各種問題,我們需要努力推廣“具體化”的電影史研究理念,也就是盡量還原歷史并且更注重電影本身的矛盾關系、豐富性等。具體來講,若我們把長期以來的發展史草草歸結為人類自身用于詮釋過去、掌握現狀、預測今后的文化實踐整體,那么整個電影史的研究工作就會演變成為摻雜著時間經驗以及強烈認同感的文化實踐。秉承著上述原則和理念,在開展國內電影史的研究工作時,應當以主體性、整體觀為前提,并承前啟后去解決部分發展難題。具體化的中國電影史研究,首先,我們應當自覺站在全球電影發展史的高度上,在此基礎上努力拓寬自身視野、盡可能地還原歷史,打破長期以來深受政治意志形態主導和控制電影發展運動的格局。盡量探尋一個長期、跨地域的電影史分期方案。其次,反思與研究不同階段時期的文化內涵對我國電影造成的具體影響,并以此來處理我國電影和國際電影間的關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筆者在結合自身經驗的基礎上,梳理了當代影史的發展規律,闡述對中國電影史的研究意見,希望能夠通過分別論述的主體性、整體觀以及具體化等方面為學術界同仁提供些許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李道新.跨國構型、國族想像與跨國民族電影史[J].當代文壇,2016(3).
[2]饒曙光.后記[A].傅紅星.中國早期電影研究(下)[C].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509-517.
[3]李道新.中國電影史研究的主體性、整體觀與具體化[J].文藝研究,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