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易秋
【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以往以書本形式流傳的文學名著,在近年來被屢屢搬上熒屏,以影視劇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以“光、影、聲、色”等元素還原名著場景,讓觀眾們更直觀地感受到名著中所描述的故事及所反映的思想和主題。可以說,電影改編是文學名著的一種重要體現方式。本文從文學名著電影改編的意義談起,分析電影改編的幾種形式,并探討改編與名著之間的差異。
【關鍵詞】文學;名著;電影;改編
中圖分類號:J904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7-0135-01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影視界也掀起了一股“名著改編熱”,不斷有各種文學名著被搬上大屏幕。不管是我國古典名著中的《紅樓夢》《西游記》,還是近、現代文學《白鹿原》《傾城之戀》等,觀眾往往可以在同一名著的不同影視版本中欣賞到不一樣的情節構造、不同的人物角色表現等,從不同角度來實現對同一部名著的認識。
一、文學名著電影改編的意義
在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中,文學名著和電影藝術一直以來都能實現在藝術領域的交融。一般來說,經典小說具有情節優勢,有其敘事框架,并因此對電影的手法選擇與創新觀念產生深遠影響。而電影則在空間造型方面有突出特點,其鮮明的空間特色又能反過來影響小說結構的創新,為當代文學名著的寫作手法、創新發展帶來了無可替代的影響。在兩者的交互作用中,文學作品的敘事性結構、時間意識等元素被削弱,但在造型、空間意識等方面卻得到了強化,審美特征變得更加豐富。由名著改編的電影則在原情節的基礎上增加了各種視聽元素,開辟了更為廣闊的藝術空間。同時,文學名著為電影提供了豐富且較有深度的素材,電影以更多元的表現手法和更強的表現力來反映文學名著,并通過更廣泛的宣傳讓名著為更多人所知,從而實現了名著的廣泛傳播。因此,文學名著和電影改編相輔相成,共同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二、名著電影改編的形式
(一)基本還原原著的改編
以還原原著為主要目的的電影改編,是此類改編的基本方式,以忠于原著為主要特點,基本情節不變,在此基礎上對空間、造型等方面進行藝術處理。這樣,通過聲、光、畫面等將原著內容呈現出來,基本符合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原著畫面的想象,但以更為藝術化的處理方式來刻畫其中的人物、情感等,讓名著內容變得更為鮮活,并依次在大屏幕上呈現,來感動更多的受眾群體。這類名著往往有非常動人的主題,故事發展邏輯性強,并且有嚴謹的敘事線索。如至今仍被奉為經典的87版《紅樓夢》,能較為真實地還原原著的敘事描寫,而且在人物形象上,更是深刻地揣摩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僅形似,而且神似,不同人物有著不同的個性基調,形象塑造特點鮮明。不管是公子小姐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這一層面的人物形象,還是丫鬟層面的晴雯、襲人、鴛鴦等人物形象,不同角色的喜、怒、噌、癡都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部改編作品中將各個人物的個性特征都塑造得較為豐滿,且忠于原著,因此,也成了《紅樓夢》影視改編中的經典作品。
(二)在原著基礎上的創造
由于小說和電影在表現手法、時空界限等方面的區別,決定了將文學改編成電影時勢必要經歷一個修改和創造的過程。所以,一般來說,編劇、導演,甚至是其中的角色扮演者,都會根據自身對原著的內容、反映的主題思想、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理解,而對原著內容或細節進行藝術化的加工,或者突出重點的刪減,以期讓觀眾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或者創造出一些符合人物特征的動作行為,以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在這些改編中,往往體現了編導以及演員自身對原著、對角色的理解和創新,能讓觀眾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該部名著及其中的人物形象。如《赤壁》中增加的諸葛孔明對周瑜智慧辦案的贊賞、之后為周瑜的愛馬接生,讓周瑜對自己的態度發生變化,直至相談時的惺惺相惜,意在使聯盟破曹水到渠成。雖然這其中對周瑜的形象塑造與原著相悖,但作為這一影片的主題來說,更突出了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所起的作用,也可以說從另一個角度給觀眾呈現了赤壁之戰的緣由。
(三)影視改編和名著之間的差異
首先,小說和電影的表現手法是不一樣的。小說在刻畫人物形象時除了對人物的外貌、動作等進行描寫外,還可以對人物心理進行較為細膩的描寫,但人物的心理在電影中很難表現出來,往往需要通過鏡頭特寫、人物表情、聲音、畫面的色調等來表達。其次,不少名著篇幅都較長,包含的內容年限跨度也可能較大。而電影受限于播放時間長度,需要較為緊湊的情節設置,需要編導對名著內容進行有重點的刪減,這樣一來,在小說中常用的鋪墊情節就難以呈現在電影中。相應地,也會降低影片的豐富程度。再次,在電影的敘事手法中,由于情節的緊湊,往往需要突出一條主線,而小說中卻多為一條主線多條副線的模式。因此,相對于名著本身,電影改編常常只能突出小說的部分內容,很難做到將名著完全還原。
參考文獻:
[1]盧韓,蔣委萍.論電影《赤壁》與小說《三國演義》的區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1):157-158.
[2]王雪芹.傳承經典,非凡演繹——從小說到電影的《傲慢與偏見》[J].考試周刊,2011(60):23-24.
[3]陳明星,袁曦臨.文化基因的傳承和期待視野的變化:經典名著詮釋與改編的雙重驅動[J].圖書館建設,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