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旭 周旭 馮飛
【摘要】目的:研究2017-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分析及防治對策分析。 方法:對張家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情況進行檢查,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學分析方法進行相關分析。 結果:男性患病235例(52.22%),女性215例(47.78%)。其中在6-10年齡段發病率最高,達到40.00%,其次為1-5歲患病為30.67%,>20歲患病率最低2.67%。在不同月份上的發病率上,1-4春季發病率最高達到41.78%,11-12月冬季其次達到22.00%,最低為9-10月為8.89%。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況上,其中小兒內科占據最高達到82.22%,其次為發熱門診5.56%,其他科室與口腔科占據最少,為0.07%、1.11%。 結論:春季是臨床腮腺炎的高發疾病,在小兒腮腺炎的發病率較高,臨床需要加強對小學生及幼兒的疫苗接種工作,出現疫情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臨床患病人數。
【關鍵詞】腮腺炎;流行病學;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R18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062-01
流行性腮腺炎在青少年中較為常見且多發,目前危害性較大,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威脅與影響[1]。由于腮腺炎主要是由于腮腺病毒所致,該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唾液中,且時間較長,患者在發病前后1周均有高度的傳染性。該病毒并無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在全年時間內均會出現感染與傳播,約每5年就會出現一次大規模的感染時間,一般感染一次后就不會出現感染的情況,但對于免疫力較差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二次感染的情況[2]。臨床需要研究該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并針對性的實施預防與對策,積極控制該疫情的出現,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相關資料均來源于張家口區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時間范圍在2017-2018,所有患者450例,其中男性235例(52.22%),女性215例(47.78%),年齡為0.5-65歲,平均年齡為(10.25±3.25)歲;成年患者50例,未成年患者400例。
1.2方法
記錄所有感染的患者,年齡階段、發病時間及科室分布相關情況。
2結果
2.1流行性腮腺炎的年齡分布情況
其中在6-10年齡段發病率最高,達到40.00%,其次為1-5歲患病為30.67%,>20歲患病率最低2.67%,見表1。
2.2流行性腮腺炎的時間分布情況
在不同月份上的發病率上,1-4春季發病率最高達到41.78%,11-12月冬季其次達到22.00%,最低為9-10月為8.89%,見表2。
2.3流行性腮腺炎的科室分布情況
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況上,其中小兒內科占據最高達到82.22%,其次為發熱門診5.56%,其他科室與口腔科占據最少,為0.07%、1.11%,見表3。
3討論
腮腺炎主要是由于流腮病毒導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疾病,由于腮腺炎具有傳染性,感染的患者均是該疾病的傳染源,因此我國關于腮腺炎的預防與控制需要進一步加強[3]。患兒會出現頭痛、低熱的非特異性癥狀,主要特征一般為單側或雙側腮腺非化膿性的腫脹、疼痛;但腮腺炎是可進行預防的傳染疾病,接種含有流腮成分的疫苗是臨床預防的最佳措施。
本文通過觀察2017-2018張家口區的患病情況,抽取450例患者,結果顯示男性患病235例(52.22%),女性215例(47.78%)。其中在6-10年齡段發病率最高,達到40.00%,其次為1-5歲患病為30.67%,>20歲患病率最低2.67%。在不同月份上的發病率上,1-4春季發病率最高達到41.78%,11-12月冬季其次達到22.00%,最低為9-10月為8.89%。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況上,其中小兒內科占據最高達到82.22%,其次為發熱門診5.56%,其他科室與口腔科占據最少,為0.07%、1.11%。針對該項情況,臨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臨床相關疾病宣教,確保公眾擁有良好的疾病意識,提高對疾病的傳染控制[4]。2.在春季等高發時間,避免出現在人群擁擠的地區,盡量外出做好防護措施;尤其是小兒需要嚴格進行防護。3.適齡兒童需要積極進行常規免疫接種,接種是預防的最佳措施,并按時完成相關預防接種;根據當地政府的情況,適當開展學生的接種,15歲以下的兒童均可接種。4.出現患病表現,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就醫,盡早治療[5]。5.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自覺做好勤洗手、換衣,加強個人鍛煉。
綜上所述,流行性腮腺炎目前發病率未出現下降的趨勢,臨床仍需要不斷加強管理措施,積極進行預防,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措施。
參考文獻:
[1]劉元寶,胡瑩,鄧秀英等.2015年江蘇2~7歲兒童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后腮腺炎免疫水平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7,51(7):593-597.
[2]李瑩,祁森榮,華琳等.兒童復發性腮腺炎患者與正常兒童腮腺液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差異[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8,39(3):453-457.
[3]李東,陳致飛,楊秀惠等.福建省2005-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病原學監測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39(10):1356-1361.
[4]王娟,甘霖,何愛學等.營山縣2014年健康人群麻疹、風疹、腮腺炎抗體水平監測結果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6,31(1):126-129.
[5]郭琪,朱洋,王易等.烏魯木齊市高新區3~15歲在校生腮腺炎病毒抗體水平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8):85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