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長蘭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清胃活血湯聯合法莫替丁治療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40例,分別行不同的治療模式:法莫替丁治療、清胃活血湯聯合法莫替丁治療,對應組別:對照組、觀察組。比較2組臨床效果、中醫證候積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效果:95.00%(19/20)、中醫證候總積分:(22.54±6.54)分、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2/20);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清胃活血湯聯合法莫替丁治療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效果較佳。
【關鍵詞】清胃活血湯;法莫替丁;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112-01
氣滯血瘀證,是氣機郁滯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現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襲引起肝氣久郁不解所致。據較多臨床資料顯示,急性胃炎主要是由于多種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種胃黏膜損傷的消化性系統性疾病[1],其中以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最為常見,甚至可能還會影響患者生活以及工作,為此,本文研究就40例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患者分別給予不同手段進行治療,對比差異性,通過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尋找更優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報道如下文所示: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選擇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40例,隨機分2組。本研究符合醫學實驗倫理學原則,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且2組均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經臨床綜合檢查,證實為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疾病;(2)出現不同程度的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等[2];(3)經過胃鏡檢查顯示片狀淺表性炎癥,有時可見片狀脫落產生糜爛或出血現象;(4)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不配合研究者;(2)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3)合并嚴重感染者。對照組為10例男性,10例女性,平均年齡為(45.36±3.99)歲;觀察組為11例男性,9例女性,平均年齡為(46.54±3.74)歲;經SPSS21.0系統分析組間的基線資料數據指標差異,無差異性,P>0.05。
1.2方法對照組—選擇法莫替丁治療:口服法莫替丁,每天1次,每次40mg;觀察組:選擇清胃活血湯聯合法莫替丁進行治療:①選擇清胃活血湯治療,主要將沉香5g、丹參20g、蒲黃20g、桃仁5g、五靈脂20g、青皮10g、延胡索15g、甘草15g、大黃10g、枳殼10g、紅花5g、黃芩20g、青皮10g、梔子15g等藥物與適量水進行煎熬,每天一劑,每劑分早晚服用;②口服法莫替丁,劑量為40mg/次,每天服用1次;2組均治療5天。
1.3觀察指標觀察2組臨床效果、中醫證候積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臨床效果: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逐漸消失,理化檢查指標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理化檢查指標逐漸獲得改善;無效—上述指標均未達到標準;中醫證候積分[3]:參照相關文獻中針對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的中醫證候積分進行分級評分,分數在1-100分之間,積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佳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在患者治療期間統計出現的不良情況,主要包括頭痛、腹瀉、心動過速。
1.4統計學處理文中計數(卡方檢驗)、計量(t檢驗)資料用SPSS21.0軟件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據有很大差別。
2結果
觀察組治療效果:95.00%(19/20)、中醫證候總積分:(22.54±6.54)分、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2/20);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氣滯血瘀型平素情志不舒,常抑郁,易激動,善太息,脘腹脹滿,疼痛不適,每遇情志不暢而胃脘部不適、疼痛加重,疼痛固定不移,按之明顯,入夜痛甚,噯氣,饑不欲食,心煩少寐,口渴而不欲飲,舌質暗有瘀點,舌苔少或無苔,脈細澀。急性胃炎屬于“胃脘痛”范疇[4],以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為常見疾病,中醫表示,針對此類疾病一般選擇活血化瘀的方式進行治療,而選擇何種手段治療也是研究課題之一。
法莫替丁是首選治療胃炎的一種藥物,其具有起效快、作用時間強、抑酸效果好等特點,但是單獨使用療效并不確切,且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較多的不良反應,影響患者后續的治療效果。清胃活血湯主要由沉香、丹參、蒲黃、桃仁、五靈脂、青皮、延胡索、甘草、大黃、枳殼、紅花、黃芩、青皮、梔子等藥物組成[5],其中,五靈脂具有溫胃散寒的效果;延胡索可活血止痛;白芍可養血柔肝;青皮可破氣散結;枳殼可行氣消積;紅花可活血散瘀止痛;沉香可行氣止痛;梔子可瀉火除煩;多種藥物聯合治療,可起到相應的行氣活血祛瘀的功效。
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95.00%(19/20)、中醫證候總積分:(22.54±6.54)分、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2/20);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選擇清胃活血湯聯合法莫替丁治療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疾病,其治療效果、中醫證候積分均優于對照組(僅選擇法莫替丁治療),P<0.05,提示,中西醫進行聯合治療,可改善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中醫癥狀,還能夠抑制患者基礎胃酸分泌情況[6],進而使得患者的病情逐漸趨于穩定,甚至達到治愈的效果。另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中西醫藥物結合治療的過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兩種藥物相輔相成,降低了單獨使用法莫替丁帶來的不良反應,進而使得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為后續治療奠定較佳的基礎。
總而言之,清胃活血湯聯合法莫替丁治療氣滯血瘀型急性胃炎效果較佳。
參考文獻:
[1]莊文俠,宋威,李艷霞,等.清胃活血湯聯合泮托拉唑鈉治療急性胃炎[J].吉林中醫藥,2017,37(5):469-471.
[2]張金釗.清胃活血湯聯合法莫替丁對于氣滯血瘀兼毒熱證急性胃炎的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8):195-195.
[3]張定榮.清胃活血湯聯合法莫替丁治療急性胃炎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5):17-18.
[4]蒲慶平.清胃活血湯、法莫替丁聯合使用對急性胃炎的治療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6,22(29):23-24.
[5]莊文俠,宋威,李艷霞,等.清胃活血湯聯合泮托拉唑鈉治療急性胃炎[J].吉林中醫藥,2017,37(5):469-471.
[6]楊建.硫糖鋁聯合法莫替丁治療急性胃炎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藥前沿,2017,7(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