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美
【摘要】目的:探討CT和MRI影像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4年3月-2018年8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5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執行CT與MRI檢查。對比兩種檢查方法的確診率,分析影像表現。結果:對比CT與MRI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結果,MRI診斷的確診率明顯比CT要高(P<0.05)。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影像表現:胰腺彌漫性或局限性腫大,呈“臘腸樣”改變,發病部位以胰頭多見。CT檢查病變部位呈低密度;MRI檢查病變T1WI呈稍低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胰腺周圍見T1WI上呈等或略低信號及T2WI抑脂像上均為低信號的“包鞘”樣結構頗具特征性,MRCP顯示主胰管彌漫性不規則節段性狹窄及擴展,未見突然截斷,亦無明顯血管侵犯征。動態增強掃描病變強化程度呈均勻或不均勻下降,呈“雪花”狀強化,胰周“包鞘”樣結構延遲強化,伴有鳥嘴狀狹窄的膽總管且增強顯示后環狀強化,遠端胰管無擴展。結論:運用MRI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降低誤診與漏診,診斷準確性得到提高。
【關鍵詞】 CT;MRI;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中圖分類號】R44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126-0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種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特殊慢性胰腺炎,病因尚未明確,其癥狀極類似胰腺腫瘤,很容易被誤診為胰腺癌,而延誤治療時機。選擇2014年3月-2018年8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5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CT和MRI影像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實驗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8年8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5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4例,女1例,年齡56~60歲,平均(55.5±2.3)歲。病程1~8個月,平均(3.1±0.5)個月。
1.2方法
所有患者執行CT與MRI檢查。掃描范圍為膈頂至雙腎下緣。
運用多層螺旋CT執行檢查,檢查方式是平掃、增強掃描。掃描范圍是膈頂至腎下緣層面,先行層厚、層距均為10mm掃描,然后再對胰腺區局部行層厚、層距均為3 mm掃描;動態增強掃描的對比劑采用優維顯,劑量設定1.5 mL/kg,對比劑經由肘前靜脈注射,注射速度為3.0 mL/s,對比劑推注完后,采集動脈期、門脈期、延遲期圖像,采集時間分別為25s、60s、120s。
運用MRI執行檢查,同樣進行平掃及動態增強掃描。設定掃描序列參數:TR/TE=4.19 ms/1.47ms,層厚設定在2.5~3.5mm間,矩陣面積是168mm×320mm;反轉角為9。經由相控陣表面線圈,執行動態增強掃描,對比劑為釓噴酸葡胺注射液,劑量為0.1 mmol/kg。運用雙筒高壓注射器注射造影劑、 鹽水,按照相同的注射速度,注射大約25ml生理鹽水。注射完藥物后,即刻啟動掃描程序進行動態掃描,即動脈期、門脈期、實質期,共重復3~4個回合(30s、60s、90s、180s),每次掃描間歇時間為10s左右,以便讓病人換氣呼吸。
1.3觀察指標
依據病理檢查結果,對比兩種檢查方法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確診率。分析CT與MRI檢測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現。
1.4統計學處理
此次實驗所有數據全部由SPSS21.0版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數據對比;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比較組間資料。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CT與MRI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結果
對比CT與MRI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結果,MRI診斷的確診率明顯比CT要高(P<0.05),見表1。
2.2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現
胰腺彌漫性或局限性腫大,呈“臘腸樣”改變,發病部位以胰頭多見。CT檢查病變部位呈低密度;MRI檢查病變T1WI呈稍低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胰腺周圍見T1WI上呈等或略低信號及T2WI抑脂像上均為低信號的“包鞘”樣結構頗具特征性,MRCP顯示主胰管彌漫性不規則節段性狹窄及擴展,未見突然截斷,亦無明顯血管侵犯征。動態增強掃描病變強化程度呈均勻或不均勻下降,呈“雪花”狀強化,胰周“包鞘”樣結構延遲強化,伴有鳥嘴狀狹窄的膽總管且增強顯示后環狀強化,遠端胰管無擴展。
3討論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好發人群是60~70歲的老年男性,是一種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特殊慢性胰腺炎,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此病的典型組織病理學特征為致密的炎性細胞(CD4陽性的T細胞及IgG4漿細胞)浸潤伴大量纖維化而形成的彌漫性或局限性炎癥性腫塊及閉塞性靜脈炎,從而導致胰腺內外分泌功能的改變。[1]AI的最主要癥狀是中上腹痛;可伴有由于患者胰液分泌減少,致的消化不良、厭食、黃疸、體重下降等,如果胰腺的內分泌胰島細胞大量破壞,則可伴有糖尿病。大多數AI癥狀都較輕,一些會自動痊愈,同時易反復,臨床表現及特征沒有突出的特異性,很容易將AI被誤診為胰腺癌。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 CT與MRI影像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胰腺彌漫性或局限性腫大,呈“臘腸樣”改變,正常胰腺羽毛征基本消退;②CT檢查病變部位呈低密度;MRI檢查病變T1WI呈稍低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胰腺周圍見T1WI上呈等或略低信號及T2WI抑脂像上均為低信號的“包鞘”樣結構頗具特征性;③動態增強掃描病變強化程度呈均勻或不均勻下降,呈“雪花”狀強化,胰周“包鞘”樣結構延遲強化,伴有鳥嘴狀狹窄的膽總管且增強顯示后環狀強化④MRCP顯示主胰管彌漫性不規則節段性狹窄及擴展,未見突然截斷,亦無明顯血管侵犯征,累及胰頭的病例還表現為膽總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其以上膽管擴張。[2-3]
本次研究表明,MRI檢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確診率為80.00%,CT檢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確診率為40.00%,MRI檢查的確診率明顯比CT的要高(P<0.05)。由此說明,在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MRI檢查比CT檢查更具優勢,MRI檢查可以更好確保診斷的準確性,從而利于爭取更多的有效治療時間。
綜上所述,運用MRI檢查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以縮短確診該病的時間,降低誤診與漏診的機率,提高診斷準確度,為臨床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及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積極的改善患者的愈后。
參考文獻:
[1]靳雷,唐永強.CT和MRI影像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效果對比[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1):151-152.
[2]周坦峰,吳偉.CT和MRI影像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比較[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05):511-513.
[3]王天龍,張齊,吳剛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6,15(6):58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