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華
【摘要】目的:探討隱蔽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主要供應血管。方法:對106例經前鼻鏡未查明出血部位的隱蔽性鼻出血的患者經鼻內鏡檢查,明確出血部位并行止血治療,對出血部位及療效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出血部位依次為:下鼻道頂部占55.7%、中鼻甲及中鼻道頂部占33.0%、嗅裂及鼻中隔部占9.4%及部位不明者占1.9%。106例中,除21例反復前后鼻孔填塞鼻腔黏膜損傷較重無法判斷出血部位外,其余104例均采用鼻內鏡下射頻止血,1次治愈102例(96.2%),2次治愈2例(1.9%),隨訪1個月無復發,治愈率為98.1%。結論:隱蔽性鼻出血絕大部分為蝶腭動脈供應;鼻內鏡下查找出血部位并射頻治療隱蔽性鼻出血療效確切,患者痛苦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鼻出血;內窺鏡檢查;蝶腭動脈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127-01
隱蔽性鼻出血,又稱為難治性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急癥之一,即常規前鼻鏡檢查無法探查到出血部位的,或經前、后鼻孔填塞無效的鼻出血,治療較為棘手。隨著鼻內鏡技術的發展,在鼻內鏡下明確出血部位并治療已成為一種常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門診及住院的鼻出血患者共189例,其中經前鼻鏡無法探查到出血部位者共106例,在鼻內鏡下明確出血點并治療,取得良好效果,進行總結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共106例,其中住院病例26例,門診和急診病例80例:男74例,女32例:年齡18~78歲,平均55.6歲;均為單側出血。54例(50.9%)伴有高血壓病史,全部病例均無外傷及出血性疾病史。22例(20.8%)接受過1次以上的前鼻孔填塞,5例(4.7%)接受過1次以上的前、后鼻孔填塞。
1.2治療方法。鼻內鏡檢查使用0。或30。鏡,止血治療使用射頻治療儀,同時配合使用吸引器或帶吸引的射頻治療頭。患者取坐位,少數全身狀態差者取半臥位,用吸引器清除鼻腔內血液,取出鼻腔填塞物及血凝塊。首先判斷的麻黃堿棉片填入可疑出血部位,充分麻醉收縮鼻腔黏膜后,進一步判斷出血部位,當探查到有活動性出血時,容易找到并確定出血部位,當檢查暫無出血者,則需細心查找,若可見有少量凝血塊黏附或黏膜面有2~3 mm大小的圓形、乳頭狀、火山口狀或粟粒樣突起,以吸引頭觸之,則可見明顯的活動性出血。確定出血部位后,即加強局部表面麻醉,以射頻治療頭對出血點周圍2~3 mm處作間斷環狀式凝固,隨后凝固出血點封閉血管,至局部黏膜白色、出血停止即可,若出血量大或出血點范圍較大,可用帶吸引的射頻治療頭邊吸引邊止血,并將治療儀調高檔位。術后局部用涂以紅霉素眼膏的明膠海綿填塞,可更好的保護創面,并予以對癥處理及病因查找、治療。
1.3治愈標準。以治療1個月內未再發生相同區域的出血作為治愈標準。
1.4隨訪。治療后第2、4周在門診行鼻內鏡檢查,觀察創面愈合情況,檢查有無鼻腔粘連、鼻中隔穿孔等并發癥。
2結果
106例患者出血部位依次為:下鼻道頂部占55.7%、中鼻甲及中鼻道頂部占33.0%、嗅裂鼻中隔部占9.4%及部位不明者占1.9%。102例1次治療治愈,2例患者1周內行2次治療治愈。有2例患者因多次行前、后鼻孔填塞,導致鼻腔黏膜糜爛明顯,鼻內鏡下未查出明確出血點,入院后行前后鼻孔填塞及全身綜合治療,72小時后撤出紗條后無鼻出血發生。鼻內鏡下射頻止血療效:1次治愈102例(96.2%),2次治愈2例(1.9%),治愈率為98.1%。其中出血部位在下鼻道頂部和中鼻甲中鼻道頂部者占88.7%。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見的急癥,大部分在前鼻鏡下即可發現出血點,多位于鼻中隔前端利特爾動脈叢,止血較容易。但部分患者因出血部位隱蔽,出血點查找困難而較難止血。本組資料均在鼻內鏡下查找出血部位并進行止血治療,均取得較好效果。本組研究106例隱蔽性鼻出血多發生在中、下鼻道區域,占 88_7%,其供血血管為蝶腭動脈。對于隱蔽性鼻出血的定位應在鼻內鏡下進行,尋找出血點時,如果處于出血狀態,應先根據血流方向大致判斷出血來源。檢查時應先清理鼻腔內的凝血塊和血性分泌物,然后按順序觀察以下3個部位,即:①嗅裂鼻中隔部:。②中鼻甲、中鼻道后上部。⑨下鼻道頂部。本組1 06例患者出血部位依次為:下鼻道頂部、中鼻甲及中鼻道后上部、嗅裂鼻中隔部。出血容易發生在這些區域,可能與其局部結構有關,以往這些部位之所以未引 起注意,主要是位置隱蔽、深在。但隨著鼻內鏡的廣泛應用,在鼻內鏡下查找出血部位,尤其隱蔽性出血位點得以明確,再作相應止血,可以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隨著鼻內鏡技術的普及,鼻內鏡下查找隱蔽性出血部位并射頻治療鼻出血,大部分患者可以門診處理,無需使用過多的抗生素及止血藥物,醫療費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易于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1]楊大章.難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療.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360-362.
[2]李長清.隱蔽難治性鼻出血診療策略.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8,15:589-590.
[3]謝宏武.隱蔽部位鼻出血的再認識與治療.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