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波 王平
【關鍵詞】三才封髓湯;大腸癌;FOLFIRI;化療相關性口腔黏膜炎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139-01
化療相關性口腔黏膜炎(OM)是指由腫瘤化療誘發的口腔黏膜炎,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大腸癌作為我國第5大高發病率腫瘤,每年新發病例37.6萬例,多數大腸癌患者一經發現,就已屬晚期,均需要化療[1]。FOLFIRI作為大腸癌最常用化療方案之一,使用非常廣泛。口腔黏膜炎也是FOLFIRI方案化療的常見副反應之一。口腔黏膜炎主要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紅斑、潰瘍、壞死及假膜,會引起疼痛、感染、食欲缺乏,從而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對治療的依從性,嚴重時常會導致化療的終止,因此積極預防及治療口腔黏膜炎是腫瘤輔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觀察大腸癌患者在FOLFIRI化療期間服用三才封髓湯加味后OM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病例來源及分組病例納入時間為2016年5月1日-2018年4月30日,病例全部來源于我院腫瘤科接受FOLFIRI化療的肝腎陰虛型大腸癌患者,共納入患者80例。經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間男女比例、年齡、病種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診斷標準結直腸癌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5版)》[2];口腔黏膜炎診斷標準參照《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3],如下:①可發生于唇、牙齦、兩頰、上腭、咽等口腔任何部位的黏膜;②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紅斑或黃白色如豆大表淺的潰瘍點,伴疼痛,進食時疼痛加重;中醫證候參照《中醫內科學》[4],主癥特點:五心煩熱,頭暈目眩,低熱盜汗,口苦咽干,腰酸腿軟,便秘,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細數。
1.3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的結直腸癌;②中醫證型符合標準;③具有化療適應癥;④化療前未出現口腔黏膜炎;⑤受試者體力狀態尚好,KPS≥60分;⑥受試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以上所有條件者納入。
1.4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標準;②臨床資料不全者,療程不足或不按規定服藥,中途退出者;③觀察期間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④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者。符合以上任一條件者排除。
2治療方法
2.1試驗組口服三才封髓湯加味,藥物組成:太子參30g、天冬15g、生地黃15g、黃柏12g、砂仁6g、石斛12g、生甘草6g。日1劑,水煎服,每劑取藥汁400ml,早晚2次分服;亦可每次20ml,頻頻呷服。于化療第1天始給予三才封髓湯加味口服,至化療第7天停藥,連服7天。
2.2對照組常規予FOLFIRI方案化療,未行中醫藥干預。
3療效觀察
3.1療效判定口腔黏膜炎的發生與否:有或無。參照《NCI-CTC》[5]中嚴重程度的判定:0級:無;1級:無痛性潰瘍,紅斑或有輕度疼痛;2級:疼痛性紅斑水腫或潰瘍,但能進食;3級:疼痛性紅斑水腫或潰瘍,不能進食;4級:需胃腸外或胃腸支持治療。
3.2結果(見表2)
兩組整體療效分布經等級資料的非參數檢驗,兩組療效有差異(P<0.05),提示三才封髓湯加味能減少口腔黏膜炎發生率,并減輕口腔黏膜炎嚴重程度。
4體會
在西醫方面,Stephen T. Sonis[6]將OM的發生機制分為5個階段,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認可。①起始期:放射和化療同時啟動脫氧核糖核酸(DNA)和非DNA損傷。同時,活性氧(Ros)作為下游生物事件的關鍵中介物產生。直接或間接導致基底上皮細胞、粘膜下細胞損傷。這個階段粘膜似乎完全正常。②初級損傷反應期:DNA和非DNA損傷,使轉錄因子釋放及激活,導致調節損傷反應的基因上調;同時,會促使巨噬細胞產生炎性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6等,從而進一步造成組織損傷。這個階段粘膜開始變薄,出現紅斑。③信號放大期:通過各種通路,使上述信號放大。這個階段損傷主要發生在粘膜下層。④潰瘍期:缺損的粘膜導致局部微環境的改變,致使大量細菌定植,細菌進一步刺激巨噬細胞產生炎性因子,使炎癥反應進一步加重。這個階段主要表現為粘膜白膜覆蓋及疼痛。⑤愈合期:粘膜下層的干細胞的增殖、分化,形成完整的傷口表面,口腔粘膜微環境及菌群恢復正常。這個階段主要表現為潰瘍面恢復劑疼痛緩解。在西醫藥理方面,太子參含有糖類、苷類、氨基酸、環肽類、微量元素、油脂類等物質,多項動物及體外研究表明太子參提取液具有抗脂質過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7-9]。同樣,大量研究表明:天冬[10]、黃柏[11、12]、砂仁[13、14]、石斛[15]、甘草[16、17]提取物均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菌作用。因此,三才封髓湯加味可能通過抗氧化途徑減少Ros的生成,減弱了信號放大機制,從而減輕了口腔黏膜的非DNA損傷;亦可能通過抑菌作用使口腔定植菌增殖下降,從而改善口腔微環境,使OM發生率降低、嚴重程度下降。
在中醫方面,《醫宗金鑒》曰:“此證有內外,陰陽之別。……發于內者,兼陰虛濕熱,下注肛門,內結壅腫刺痛如錐”。可見大腸癌常見陰虛、濕熱之證,濕熱蘊久,耗傷陰液,兼之FOLFIRI化療作用于腸腑,津液吸收失司,陰液逾虧。陰津不能上承于口咽,熱郁肉腐,則發口瘡;陰陽失調,營衛不合,則腠理不密,故見盜汗;陰津匱乏不能濡養肌腠、充潤血脈,故見咽干口燥、眼澀、舌紅、少苔、脈細等癥。大腸癌病位在大腸,肺與大腸相表里,久病陰液暗耗,又經FOLFIRI化療后津液吸收失司,陰津匱乏,腎陰為諸陰之本,肺腎之陰又可相互滋生,故取用三才封髓湯加味治之。方中太子參補氣生津為君,天冬補肺生水,生地滋水之源,石斛肺腎同補、滋陰生津為臣,君臣相合則肺氣續腎水充陰液足;黃柏入腎退熱除蒸,兼清腸腑濕熱,砂仁入脾胃化濕行滯,此二藥為佐,瀉火而不傷陰,醒脾而不滋膩;生甘草調和諸藥,又助黃柏清熱解毒為使。諸藥合用,瀉火堅陰,固精封髓,諸癥自解,可謂標本兼顧,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局,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J].中華外科雜志,2018,56(4):241-258.
[2]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5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0):961-973.
[3]吳少禎,吳敏.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817.
[4]陳湘君,金實,周亞濱.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82-184.
[5]陳強,林小燕,施純玫.腫瘤內科醫囑速查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471.
[6]Stephen T, Sonis.The pathobiology of mucositis.[J].Nature reviews. Cancer,2004,4(4):277-84.
[7]袁逸銘,高湘,許愛霞,葛斌.太子參醇提物的抗脂質過氧化作用[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5,10(1):83-86.
[8]張振明,葛斌,許愛霞,袁逸銘,高湘.太子參醇提物對大鼠組織和紅細胞的抗氧化活性[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5,26(22):2062-2064.
[9]熊何建,龐杰,謝主興.太子參提取物體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2(6):37.
[10]譚娟,黃靜,歐立軍.天門冬水提液體外抗氧化及抑菌作用觀察[J].中成藥,2014,36(8):1753-1756.
[11]陳蕾,邸大琳.黃柏體外抑菌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5):759-760.
[12]孔令東,楊澄,仇熙,吳慧平,葉定江.黃柏炮制品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2001,26(4):245-248.
[13]董琳,王勇,魏娜,張小坡,譚銀豐,張俊清,李友賓,李永輝.海南砂仁不同提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6):721-723.
[14]陳超.砂仁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功能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11:1-90.
[15]陳松林.鐵皮石斛水溶性多糖的分離純化及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D].溫州醫科大學,2016:1-75.
[16]胡曉慧,代向東,李來來,閆海峰,王怡.生甘草與炙甘草的抗氧化能力比較研究[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5(2):114-117.
[17]張煜炯,何艷麗,李鴻文.甘草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穩定性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2,44(8):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