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春
【摘要】目的:探究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產婦分娩時機選擇,以及應用不同分娩方式的臨床治療效果差異。方法:62例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產婦隨機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1例,實驗組產婦行羊膜腔內灌注治療,對照組產婦行傳統常規治療,比較兩組產婦治療效果。依照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的具體表現情況、以及產婦的治療效果、孕周、胎兒體重大小等因素綜合考量并選擇產婦的分娩時機和分娩方式。結果:兩組產婦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體重增長程度和胎兒分娩孕周等因素大致相當,組間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產婦的治療有效率(61.29%)顯著高于對照組(35.48%),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產婦實施羊膜腔內灌注治療能夠取得較好效果,適宜臨床推廣應用,全面綜合考慮產婦自身條件以及胎兒發育狀態因素,對確保產婦分娩時機和分娩方式選擇的科學性具有深刻的保證支持作用。
【關鍵詞】胎兒宮內發育受限;分娩時機;分娩方式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153-01
胎兒宮內發育受限是典型的圍產期并發癥,病情嚴重條件下極易導致產婦出現高危妊娠,且其報告發病率介于7.10%-10.00%之間,給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健康狀態造成嚴重不良影響[1]。宮內發育受限通常能夠導致宮內嬰兒發生呼吸窘迫以及低氧血癥等臨床并發癥,同時導致圍產期胎兒死亡率成倍提升[2]。幾年了我院針對部分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產婦應用了羊膜腔內灌注治療,在此基礎上研究了產婦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時機選擇問題,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我院產科收治的62例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產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全部產婦均系單胎且未并發內科疾病。按照產婦的入院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1例,實驗組產婦年齡介于23-2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5±2.1)歲,孕周基于28-36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1.9±2.2)周;對照組產婦年齡介于21-2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4±2.3)歲,孕周介于30-36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2.7±1.7)周,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經統計學計算P>0.05,具有可比性。
1.2臨床治療方法實驗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的主要儀器設備包括四維超聲儀及其探頭,輸液管、長期留置穿刺針,以及30ml注射器。在四維超聲儀的觀察指導條件下,基于嚴格消毒控制對羊膜腔實施穿刺,在觀察到顯著性羊水物質基礎上,實施藥物注射:參麥30.00ml,小兒氨基酸100.00ml,地塞米松10.00mg以及其他抗生素類藥物。在手術治療前和治療后,借由為患者口服硫酸舒喘靈方式預防其出現早產。對照組患者:復方氨基酸250.00ml和ATP40.00mg溶于500ml5%葡萄糖注射液為患者實施靜脈滴注,用藥頻次為每天1次,連續用藥時間為5天,同時為患者口服鋅制劑。
1.3統計學方法針對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數據選擇統計學軟件包——SPSS19.0進行處理,對計數資料選擇(n,%)來進行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若P<0.05,證明組間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產婦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體重增長程度和胎兒分娩孕周等因素大致相當,組間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產婦的治療有效率(61.29%)顯著高于對照組(35.48%),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的發生與其胎盤組織的生理功能具有直接相關性[3]。在胎兒宮內發育受限明確確診且排除胎兒宮內發育畸形條件下,應當盡早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干預手段,糾正胎兒在宮內發育過程中的非正常生理狀態,降低圍產期胎兒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并根據產婦的臨床表現做好分娩時機選擇。(1)針對妊娠早期和中期確診的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由于其多由染色體異常和先天畸形導致,因此在確診后應當及時實施終止妊娠[4]。(2)如果在針對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產婦實施適當治療干預后,胎兒生長發育狀態恢復正常,并且產婦未出現顯著并發癥,常規檢查手段確認胎盤功能正常,則可以指導產婦實施繼續妊娠直至足月。(3)如果經過治療干預后胎兒治療效果不顯著,且常規產科檢查顯示胎兒已經遭遇生理損害,在胎兒已經發育成熟條件下應當立即終止妊娠,在胎兒尚未發育成熟條件下應當運用皮質類激素促使其成熟,以此降低肺透明膜病的發生可能性。本次研究中針對實驗組產婦應用了羊膜腔內灌注治療,兩組產婦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體重增長程度和胎兒分娩孕周等因素大致相當,組間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產婦的治療有效率(61.29%)顯著高于對照組(35.48%),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證實了該種治療方法在胎兒發育受限產婦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有效性。
宮內發育受限胎兒與正常體重胎兒相比,在分娩過程中的壓迫耐受能力一般比較小。由于此類產婦通常存在胎盤功能障礙癥狀,直接引致宮內發育受限胎兒會長期處于低氧和糖原物質儲存量不足狀態[5]。在產婦子宮處于靜息條件下,胎兒可以借由減少活動方式規避存儲能量物質的消耗行為。而在分娩過程中,由于子宮收縮頻率不斷加快且強度不斷增加,直接導致胎兒絨毛間隙結構中的血流量顯著降低,嚴重影響產婦母體與胎兒之間的氧氣輸送狀態。加重胎兒的缺氧癥狀嚴重程度。因此在產婦孕周達到37周且胎兒發育狀況基本良好條件下,可以為其實施引產。
針對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產婦實施羊膜腔內灌注治療能夠取得較好效果,適宜臨床推廣應用,全面綜合考慮產婦自身條件以及胎兒發育狀態因素,對確保產婦分娩時機和分娩方式選擇的科學性具有深刻的保證支持作用。
參考文獻:
[1]禹亮紅.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的分娩時機和分娩方式[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08):128+131.
[2]石靜芳,辛俊英.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的分娩時機和分娩方式選擇[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0):4871-4872.
[3]李俊男,漆洪波.雙胎妊娠適宜的分娩時機與分娩方式[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5,31(07):617-621.
[4]李建萍,徐美玲.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的分娩時機和分娩方式[J].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2006,8(07):4.[5]楊靜.胎兒生長受限158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9):3092-3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