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宣 李淑芬 李會
【摘要】目的:分析延續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12月12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延續護理模式,對照組則單純采用傳統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差異。結果:觀察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精神分裂癥患者受到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出現障礙,利用延續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值得推廣。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延續護理模式;生存質量;改善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217-01
延續性護理模式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工作基礎上,向社區護理服務、家庭護理服務延伸的一種護理模式,目的是滿足患者出院修養階段的護理服務需求。延續性護理除了在時間、地點方面延續護理工作,在患者出院后的護理需求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關注與實施。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復發性表現,對患者與家屬的生存質量有較大的影響[1]。因此在護理工作中,對患者生存質量較為關注,出院后患者的治療情況與住院期間明顯不同,受到家庭、社區制約,治療依從性、復發后的應對效果都有較大的影響。本文對所選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利用延續性護理模式的應用優勢,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7年1-12月12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64例/組。觀察組男29例,女35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5.14±13.75)歲,病程3~11年,平均病程(8.37±6.24)年。對照組男31例,女33例,年齡19~57歲,平均年齡(38.41±13.5)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8.63±6.53)年?;颊呔鶠镃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確診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并排除腦組織器質性病變、老年癡呆等疾病、排除生理性影響,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利用傳統護理方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定期隨訪、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利用延續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包括成立延續護理小組、定期隨訪、心理護理、生活指導、用藥指導等。
成立延續護理小組:選擇6名護理人員作為組員,其主要工作是對患者實施院外的延續護理模式,幫助患者適應出院后的生活,并做指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定期隨訪:定期隨訪的主要內容是對出演后患者的生活情況、疾病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并對患者以及家屬講解精神分裂癥的相關醫療知識,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院外護理,并教會家屬進行突發事件的分析與處理,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治療效果,避免出現不良使勁啊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心理護理:患者由于出現精神分裂癥,其心理健康受到破壞,在住院期間環境相對簡單,出院后受到社會、家庭的沖擊,對其疾病情況容易產生影響,許多患者在出院后受到心理壓力較大,造成病情反復的情況較為普遍,此時需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逐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同時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鼓勵,幫助患者度過出院后緊張的時間,順利回歸家庭,避免病情反復再次住院。
生活指導:由于患者受到病情影響,生活能力也產生的一定的損害,因此患者在出院后也無法保證能夠正常、獨立生活,除日常用藥、飲食外,對患者的生活指導也不可避免。因此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如跳繩、慢跑、散步、太極拳等,增強患者免疫能力的同時,改善患者的生活狀態,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保持良好的心態。
用藥指導:患者雖出院治療休養,但患者依舊需要用藥,且由于精神類疾病藥物屬于處方類藥物,患者與其家屬應避免多用、誤用。因此護理人員需對患者講解遵醫用藥的重要性,對患者與家屬進行用藥指導,詳細告知患者不同藥物的用藥次數、用藥劑量,避免用藥錯誤的產生,減少不良事件發生。
1.3療效判定
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兩組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對兩組利用GQOLI-74量表進行生活質量評分,分析患者生存質量差異。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x±s),t檢驗,計數資料:率(%),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4.68%,滿意度98.44%,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18.75%,滿意度81.25%,兩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病情程度不同,對日常生活能力的保留、社會功能的恢復都受到不同的影響,患者住院期間收到醫護人員良好的照顧,病情較為穩定,但在出院后受到社會與家庭壓力的影響,經常出現病情反復,對患者的治療有較大的影響[2]。臨床為減少患者出院后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減少患者由于出院后適應不良產生的生存質量下降等問題。臨床對出院后的患者也采取護理措施,幫助其良好恢復。延續護理模式是指在患者出院后,對患者實施的院外護理工作,延續院內護理的主要內容,因此稱為“延續護理”。延續護理模式能夠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除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外,還關注患者的用藥、生活質量等,幫助患者與家屬了解疾病,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本次實驗中患者利用延續護理模式,其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滿意度提高,生活質量評分也得到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新顏,韓玉華,王捷,梁漪.依從性干預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及自尊的影響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04):696-700.
[2]劉智慧,周夕茹.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2):2337-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