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貞
【摘要】目的:探討研究早期護理干預操作對早產兒各項發育成長指標的影響。方法:選取70例早產兒病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35例,第一組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第二組為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早期護理干預措施。結果:跟蹤隨訪半年時間,第二組實驗組的早產兒在早期護理干預的作用下,身高、體重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直接證明了采取早期干預護理在早產兒生長發育方面有極大的影響和價值。
【關鍵詞】早期護理;早產兒;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R18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219-01
引言
早產兒主要指的是在胎齡不足37周,體重不足2500克,身高不足45厘米時出生的新生兒。因胎齡不足,導致早產兒在各器官系統的發育上都不夠完全成熟,身體各項免疫力指標都偏低,在對子宮外環境和條件的適應能力方面也相對更差,如不加以重點護理,很容易出現感染、硬腫癥、肺不張、黃疸、顱內出血、肺出血等并發癥,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造成早產兒死亡,因此加強對早產兒的早期護理對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早產兒病例7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早產兒母體都無內科病病史,其中女性早產兒29例,男性早產兒41例,早產兒體重分布在1250克-2500克不等,平均為1998克,孕期分布為28-36周,平均孕期35.1周。將70例早產兒平均為每組35例的兩組進行對比研究,兩組早產兒病例在胎齡、體重等指標上的差異低于0.05,無統計學意義,具備可對比性。
1.2早期護理干預方法
1.2.1常規暖箱護理
第一組為對照組,采取常規暖箱護理方法,主要給于常規護理模式下的暖箱護理,在暖箱的整個夾層中鋪放高彈性的彈力棉,底層放置水墊,每天定時對暖箱進行清水擦拭和蒸餾水更換,每周末按時消毒。衣物、床單等近身物品必須在進行嚴格消毒后方可使用,且要保證每天定時更換。每天對早產兒進行一次臍部護理和全身擦拭,護理過程中保持輕柔操作,避免出現搬動等刺激性動作。溫度方面最大限度模擬母體子宮溫度環境,保持早產兒肛溫在37℃左右,皮膚表層溫度維持在36.5℃,保持每2~4小時進行一次體溫測量。濕度方面,伴隨早產兒出生時間的增長,逐步將暖箱濕度由80%過度至60%,確保環境內無菌,根據保護性隔離要求對相關設施進行嚴格消毒隔離,相關醫護工作人員在接觸早產兒時要嚴格消毒手部,避免交叉感染發生。
1.2.2早期護理干預
第二組是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早產兒發育環境干預、母乳營養干預、撫觸干預等早期護理干預措施。
首先是針對早產兒的發育環境進行早期護理干預。本著科學構建優質發育環境的原則,在護理過程中避免外界光線直射,減少對早產兒眼部的刺激,對暖箱進行遮光罩設置。最大限度降低噪音對早產兒發育環境的污染,日常取物、開關門、交流講話時都保持輕緩溫柔,減少對暖箱的碰撞和敲擊。在靜脈輸液的時候,通過留置針的方式來減少對早產兒皮膚的多次穿刺,在操作之前可以采取非營養性質的吸允動作來讓早產兒注意力適當轉移。日常護理盡量集中操作,減少喚醒次數過多對早產兒休息造成的打擾。制定實施規律性的活動和睡眠計劃,確保早產兒得到優質睡眠。與此同時,開展鳥巢式護理,把柔軟的白色毛巾折成鳥巢形狀,放到暖箱里,保持早產兒俯臥、側臥或仰臥在其中,間隔2小時進行一次更換體位,確保早產兒有舒適的休養體位。
再者是針對早產兒母乳喂養的早期護理干預。包括早產兒在內所有新生兒的早期生長發育都離不開母乳喂養,如果母乳條件較好,直接采用母乳人工喂養護理,若母乳量不足,可配合使用配方奶粉實施喂養。對于部分體重極低的早產兒,在出生之后四小時進行留置胃管,通過胃管對胃內容物進行抽吸減壓,并采取生理鹽水進行洗胃操作。存在腹脹的病例采取2~4小時腸胃減壓后喂養的方法。要注意的是,喂養之前先要注入5%葡萄糖溶液1~5ml,如果早產兒未發生異常反應,則可以進行母乳或者配方奶粉1~5ml的注入操作,每次注入喂食間隔2小時,期間保持對早產兒有無嘔吐、腹脹現象的嚴密觀察。每次進行喂奶操作前,要對胃內容物進行抽吸并檢查,如果胃內存有過多的奶量,則要對喂奶時間加以延長或每次喂奶量適當減少。如果腸胃功能反應良好,則可對喂奶量進行逐步增大,等到其養成正常的吞咽、吸允功能后,則可以轉變為母乳吸吮或經口喂養。
最后是針對新生兒的撫觸護理干預。對早產兒的撫觸可以選擇在兩次喂奶的間隔期進行,也可以選擇睡前和沐浴的前后進行。通過專業的嬰兒護理人員進行撫觸護理,在撫觸前對手部進行消毒和潤滑操作,然后保持俯臥位對早產兒的臀、背部進行撫觸,然后轉為側臥位進行四肢撫觸,最后轉為仰臥位對胸腹部和頭部進行撫觸。在撫觸過程里要全程保持手部動作的舒緩輕柔,每個周期沿順時針方向進行緩緩展開,每天進行2次全套撫觸,每次時間維持在10分鐘左右。
2結果
經過兩種不同模式的護理,兩組早產兒在生長發育各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具體來講,第一組對照組的35例早產兒在采用常規護理并跟蹤隨訪半年后,平均體重為7100克,平均身高為72.5厘米。第二組實驗組35例早產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三項早期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跟蹤隨訪半年后,平均體重為7600克,平均身高為74.9厘米,對比兩組早產兒各項發育成長指標,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優秀,組間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早產兒因孕期和胎齡不足,導致各方面器官發育不成熟,抵抗力不足等問題,所以針對這一群體開展早期護理很有必要,不僅能促進早產兒成長發育,更重要的是能夠增強其預期的生存質量,因此非?,F實且有必要。
本次研究過程中對實驗組早產兒進行了早期護理干預,通過對早產兒在護理方面的需求分析,對早產兒護理工作進行更加細化全面的落實,首先是為新生兒營造更加優質完善的發育成長環境,然后對早產兒的母乳喂養進行營養方面的干預,確保早產兒能夠汲取到足夠的營養元素,在此基礎上增加系統科學的撫觸護理,改善早產兒胃泌素、胃腸道蠕動等水平,幫助早產兒正常發育的同時提升免疫力。本次研究的結果證明,采取早期護理干預的實驗組35例早產兒的各項生理成長指標明顯由于常規護理模式下的對比組早產兒,也直接證明了采取早期干預護理在早產兒生長發育方面有著極大的影響和價值,值得在產科進行廣泛的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馬加寶.臨床新生兒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2]金漢珍.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3]朱延力.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