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美玲
【摘要】目的:有效分析門診處方調劑差錯產生的原因,給出相應的完善對策。方法:于2017年1月起至2018年10月畢,在我院挑選46例門診處方調劑差錯事件的相關領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回顧性分析,深入分析了門診處方調劑差錯產生的原因,同時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完善對策。結果:對46例門診處方調劑差錯事件進行分析后發現,差錯產生的原因主要可分為藥劑師大意配藥錯誤、沒有對癥施藥、藥品質量存在問題、患者大意導致藥品混淆、藥品名稱和實際藥物不匹配,所占例數分別有7、12、8、9、10例。結論:門診處方調劑差錯事件的產生會對正常醫療過程產生影響,不僅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而且極易導致不良影響,臨床中應予以足夠重視并制定相關規范制度。
【關鍵詞】門診處方;調劑差錯;原因;完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R18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254-02
作為住院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門診部的工作內容主要是負責藥品的發放和調配,門診部的工作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存在緊密聯系,而當門診廚房調劑過程中出現差錯時,則可能會對治療服務產生嚴重影響[1]。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服務壓力的不斷增大,門診處方調節差錯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不僅導致了較多的醫療事故和醫患糾紛,而且嚴重影響了醫院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降低了人們的信任度和支持度。為此,在本文中則主要從我院選取46例門診處方調劑差錯事件的相關領資料作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了調劑差錯產生的原因,并相應給出了應對策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于2017年1月起至2018年10月畢,在我院挑選46例門診處方調劑差錯事件的相關領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回顧性分析,其中所選的門診廚房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調劑差錯事件,與之相關的差錯問題、差錯產生原因、應對策略以及處理結果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1.2方法回顧性分析門診處方調劑差錯事件的相關領資料,具體方法可分為調差的病案相關資料、詢問醫護人員等相關知情人員以及有效調查門診處方調劑差錯事件發生后醫院所采取的處理措施和結果[2]。
1.3統計學分析對所有患者的所有相關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總結分析,采用[n,%]對計數資料予以表示,運用χ2予以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46例門診處方調劑差錯事件進行分析后發現,差錯產生的原因主要可分為藥劑師大意配藥錯誤、沒有對癥施藥、藥品質量存在問題、患者大意導致藥品混淆、藥品名稱和實際藥物不匹配,所占例數分別有7、12、8、9、10例,見表1。
3討論
通常情況下,門診處方調劑差錯會造成嚴重后果,其中往往影響最為嚴重的為醫療服務,而采取科學合理的門診控制管理措施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而在實施控制管理措施前,則往往需要切實有效的獲知門診處方調劑產生差錯的原因[3]。
3.1導致門診處方調劑產生差錯的原因通過分析總結,其差錯產生的原因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客觀條件導致差錯產生。主要指藥品應用環境問題和藥品問題。具體而言,當門診處方藥品在沒有根據規定進行擺放,由于藥劑師的習慣動作用會導致藥物拿去措施的情況。同時,大廳面積過小或取藥窗口過小導致患者取藥過程中出現擁擠的顯現,繼而導致取藥的秩序處于混亂的狀態,繼而導致了藥品取錯的情況發生;②專業能力導致差錯產生。主要指藥劑師專業能力不強、職業敏感度不夠導致用藥不當的情況,即在未詳細了解患者實際情況下措施選擇藥物,不僅導致患者的治療效果下降,而且可能導致藥物使用風險,比如硝苯地平片正確用法:起始劑量10mg/次(1片/次),每天3次,常用維持劑量10~20/次(1~2片/次),每天3次,發成硝苯地平片10mg/次,每天2次;③人為失誤導致差錯產生。主要指錯看藥品名稱、種類等,同時患者在藥物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互換藥物的情況,也增大了用藥差錯的產生,比如如喹諾酮類藥物發給孕婦、兒童患者服用[4]。
3.2應對門診處方調劑差錯的策略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導致門診處方調劑差錯的原因種類較多,其中沒有對癥施藥和藥品名稱和實際藥物不匹配所占比例最高,分別為26.09%和21.74%,其余差錯發生的原因所占比例也占有較高比例,而應對措施的應用則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展開實施,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強化管理制度。由專人負責對進入門診部中的門診處方進行配藥和的保存,直至藥物達到患者手中不可轉交他人保管。在特殊情況下需交由他人代管則需要簽訂交接說明。同時,藥品交給患者的過程中應明確說明藥品成分,避免藥物錯拿的情況發生;②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定期培訓考核相關藥劑師和醫師以保證藥劑師和藥師在工作過程中具備足夠敏感度和正確操作管理藥物作用。同時在處理查驗門診處方的過程中,應結合自身開處方藥的相關經驗對門診處方的的正確性和安全性進行確定;③優化約束客觀條件。嚴格管理臨床處方,然而在此過程中因為涉及處方調配、保存以及轉送等多個環節,依然極易導致門診處方調劑差錯事件的發生,而應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改革、調整醫院對門診處方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標準,有效改善門診處方的客觀條件。具體而言,門診處方應由2名具備豐富經驗的專業醫護人員進行簽署,并交由門診部,且抓藥過程采用實名制[5]。
綜上所述,門診處方調劑差錯事件的產生會對正常醫療過程產生影響,不僅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而且極易導致不良影響,臨床中應認予以足夠重視并制定相關規范制度。
參考文獻:
[1]蔡曉霞,陳志敏,劉昕,等.門診處方調劑差錯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05):83-84.
[2]王丹.門診藥房處方調劑差錯原因分析及處理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9):3439-3440.
[3]費香勇.門診藥房處方調劑差錯原因分析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23):86-87.
[4]王霞.門診處方調劑差錯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5(03):417-420.
[5]陳群燕.門診藥房處方調劑差錯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07):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