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活動:闖關挑戰賽》描述的案例是小學低段課堂中經常發生的故事:學生對教師設計的活動,由新奇的嘗試到反復、枯燥的操練后產生厭倦;學生在課堂上根據教師的指令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等。這些看似“常態”的教學過程,姚衛老師在課堂實踐中進行了“智慧”的生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了多種運動技能,促進了學生的發展,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健身的興趣,讓學生更加喜愛上體育課?第2次試教從器材的調整開始,用短繩的色彩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短繩的色彩進行隨機分組,這些“睿智”的教學方法符合水平一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這節課的最后,教師又以“各小組有了自己的一些新玩法”作為結尾,體現了案例的真實性,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針對課堂結束時出現的需要課堂解決的問題留到下一節課。第3次試教,姚衛老師以解決“學生在身體練習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能力,營造智慧課堂”為目標,課堂教學在前2節課的基礎上增加了橫著穿過繩子,跨過、跳過繩子等多種“過關”方法;通過2名拉繩的學生豎拉、橫拉、下蹲、起立等“拉繩”育人,培養學生體育健身中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課程理念。
姚衛老師是一名認真、執著、睿智的教師。他從觀摩同行的課中得到啟發,回到自己的課堂中進行反復實踐,生成教育的智慧。第1次試教后,他對課堂進行剖析并提出如何在游戲的設計和組織上進行創新,激發學生方式的改變,改變“過關”的難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在身體練習的過程中,創造力、想象力得到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姚衛老師的課堂設計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通過情景的創設和目標設置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挑戰意識。當課堂中“學生等候時間過長、設計的練習機械重復導致學生練習積極性下降、違反游戲規則等”問題出現時,馬上對等候時間、器材的顏色等進行調整,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煉興趣。
“以生為本,彰顯教學的睿智”。姚衛老師在本案例中的睿智之處體現在兩點,一是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水平一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對同一身體活動的興趣持續性不夠。姚老師通過組織形式的改變、器材顏色的變化、隨機分組等方法保證了課堂的有效實施。二是把握課堂生成,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針對學生的提問:“老師,我還可以這樣玩……”盡管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在教師的課堂預設之中,但學生自創的多種“玩”法,是能力提升、智慧發展的一種重要表現。姚老師放下了“教學權威”的架子,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教學理念改變的睿智。每一堂課,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體育教師可以將適當的學習時間、空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進行身體活動、創生智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會帶來很多的精彩!
案例《綜合活動:闖關挑戰賽》蘊含了豐富的育人之處。教學過程中,除了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體能和智慧的發展,同伴之間的合作和交往能力得到培養外,姚老師還在活動中充分挖掘活動的內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規則意識等體育品格,教育學生養成運動中的安全意識和習慣等,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隨著越來越多的特殊學生進校“隨班就讀”,必然給體育教師的教學帶來相當大的困難。
當廣大體育教師面對這一新的課題時,是知難而退,放棄對他們的特殊體育教育,還是迎難而上,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呢?
筆者認為:是樹兒,總會發芽;是花兒,總會開花;是人,心中總有理想和追求,特殊學生也不例外。
體育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想方設法盡快熟悉與掌握特殊教育和特殊體育的專業知識及技能,研究適合他們的教育教學方法,為他們的健康成長貢獻體育教師特有的教育智慧,為他們更快、更好地今后融入社會、為未來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礎。
為此,筆者建議全國所有參與“隨班就讀”學校的體育教師,利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這個平臺,大家都來交流與研討:
如何既能面向普通學生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也能照顧到這些特殊學生的“因需施教”,以便更好地幫助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