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晶,朱振平
(1.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00; 2.山東大學 衛生分析測試中心,山東 濟南 250000)
慢性胃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應,是消化系統常見病之一。該病癥狀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一般分為萎縮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和特殊類型胃炎(少見)3大類,以淺表性胃炎最為常見,癥狀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消化不良,如上腹不適、飽脹、早飽、疼痛、灼燒感或食欲不振、噯氣、反酸、惡心等,部分出現焦慮、抑郁、健忘等心理癥狀,屬中醫學中“胃脘痛”、“痞滿”、“反酸”、“嘈雜”等范疇[1-4]?,F代醫學主要以改善胃粘膜炎癥和緩解癥狀為治療目的,而中醫診斷以癥狀診斷為主。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常見的證候類型主要是肝胃不和證(含肝胃氣滯證、肝胃郁熱證)、脾胃虛弱證(含脾胃氣虛證、脾胃虛寒證)[5],中醫藥常見治療方法為清肝理氣、和胃健脾,主要以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主[6]。本研究主要是觀察猴頭菇固體飲料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山東省立醫院消化內科,內鏡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有上腹不適、飽脹、早飽、疼痛、灼燒感或食欲不振、噯氣、反酸、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偶伴有健忘、抑郁、健忘等精神心理癥狀患者180例,診斷標準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1]。內鏡診斷:內鏡下可見黏膜紅斑、出血點或斑塊、充血滲出、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腫、出血、膽汁反流、糜爛等表現。病理診斷:慢性胃炎活檢顯示無固有腺體萎縮。中醫辯證診斷標準符合慢性胃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1]。肝胃氣滯證癥:胃脘脹滿、脹痛、灼痛,脅肋部脹滿或疼痛;噯氣;舌淡紅,苔薄白;脈弦。肝胃郁熱證癥:胃脘灼痛,兩脅脹悶或疼痛;反酸;口干、口苦,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或數。脾胃氣虛證癥:胃脘脹滿或隱痛,餐后加重,疲倦乏力;舌淡或有齒印,苔薄白;脈虛弱。脾胃虛寒證癥:胃脘隱痛,綿綿不休,喜溫喜按;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滑;脈沉弱。選取180例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且符合新藥臨床研究要求[7]的患者,年齡18~75歲,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90例,對照組90例。治療組90例:男43例,女47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72歲,平均年齡46.55歲,平均病程2.33年;肝胃氣滯證17例,肝胃郁熱證13例,脾胃氣虛證27例,脾胃虛寒證33例。對照組90例:男41例,女49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46.92歲,平均病程2.38年;肝胃氣滯證19例,肝胃郁熱證15例,脾胃氣虛證25例,脾胃虛寒證31例。2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病程、中醫辯證類型等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
2組以4周為療程,具體方法:治療組予以猴頭菇固體飲料(猴頭菇提取物18%、山楂提取物4.3%、低聚木糖5.2%、殼聚糖1.2%、麥芽糊精70%),10g/袋,沖服,每次1袋,每日2次;對照組予以某品牌保護胃粘膜口服液(配方組成為小麥低聚肽、白及水提物、三七),20mL/支,每日2支(小麥低聚肽5.0g、白及提取物0.7g折合中藥材2.5g、三七0.5g)。
療效主要指標為:證候療效評價、治療前后癥狀評價、臨床療效等。
療效評價主要以癥狀為基礎的評定,常采用尼莫地平法評估療效[1]。尼莫地平法計算方法: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1)治愈:主要癥狀和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內鏡、病理組織學顯示痊愈,療效指數≥95%;(2)顯效:主要癥狀、體征,內鏡、病理組織學明顯改善,70%≤療效指數<95%;(3)有效:主要癥狀、體征,內鏡、病理組織學明顯好轉,30%≤療效指數<70%;(4)無效:主要癥狀、體征,內鏡、病理組織學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療效指數<30%。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
分別對治療前后患者的主、兼證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評分記錄,主癥計分0,2,4,6,兼證計分0,1,2,3。主、兼證主要為上腹疼痛、腹脹、反酸噯氣、早飽納差、上腹不適,癥狀總分為各癥狀計分之和(每周復診一次,共4次)。
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便秘、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頭痛、發熱等神經系統癥狀;皮疹、蕁麻疹等過敏反應癥狀或其它。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顯著性水平P≤0.05。
4周治療療程結束后,上腹疼痛、腹脹、反酸噯氣、早飽納差、上腹不適諸不適癥的治療效果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P均<0.05)。結果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癥狀療效比較 例(%)
4周治療療程結束后,治療組不同證型間療效差異不大(P>0.05),但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均<0.05)。結果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中醫辯證療效比較 例(%)
治療組總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療效比較 例(%)
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癥的疾病,為消化系統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梢蚴染?、喝濃咖啡、膽汁反流,或因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引起。多數患者無特異性表征,部分有上腹不適、脹痛、反酸噯氣、隱痛等消化不良癥狀。同時,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普遍存在腸胃功能紊亂,伴有動力障礙性消化不良,部分還同時有消化不良和反流癥狀[8]。慢性胃炎病為在胃,與肝脾關聯緊密。胃以和降為順,因滯而病,中醫辯證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為肝胃不和,脾胃失調,治療主要以健脾和胃、行氣止痛為主[9]。
猴頭菇固體飲料主要由猴頭菇提取物、山楂提取物、低聚木糖、殼聚糖等組成。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屬擔子菌門猴頭菇屬,因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故稱“猴頭菇”,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稱,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稱。其富含蛋白質、脂肪、多糖等,含16種氨基酸,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10]。有研究證明,猴頭菇子實體多糖和菌絲體多糖對胃黏膜損傷具有抑制作用,且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可達90%以上[11]。山楂,味甘酸,性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健胃、行氣散瘀,主要主要用于積滯、胃脘脹滿等。且山楂含維生素C、維生素B2、胡蘿卜素、有機酸等,能促進蛋白酶分泌,可消食化滯、增進食欲[12]。殼聚糖(chitosan)又稱脫乙酰甲殼素、幾丁聚糖等,是由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幾丁質(chitin)經過脫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學名稱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為帶陽離子的高分子堿性多糖聚合物,并具有獨特的理化性能和生物活化功能[13]。有文獻報道,殼聚糖可通過與胃酸反應形成膠狀液,膠裝液附著在胃壁形成保護膜,阻止胃黏膜刺激和損傷,促進胃粘膜損傷修復[14]。低聚木糖又稱木寡糖,由2~7個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鍵結合而成的功能性聚合糖。本方行氣散瘀、消食健胃、抑酸、抑菌同時還有保護、修復胃黏膜損傷的療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79%,有效緩解慢性淺表性胃炎癥狀。
本研究結果表明,猴頭菇固體飲料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辯證的肝胃不和、脾胃氣虛、脾胃虛寒療效明確,可明顯緩解慢性淺表性胃炎消化不良癥狀,且治療過程中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