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摘要] 目的 該文初步探究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方便選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該院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的114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種植術和自體游離硬腭結締組織移植進行治療,治療組采用附著齦重建術進行治療,比對兩組患者在探診出血指數、牙齦美觀度和患者主觀感受等方面的差異。 結果 對照組在術后90 d附著齦增加寬度,19例在0~1 mm,22例在1~2 mm,16例在2~3 mm;治療組在術后90 d附著齦增加寬度,2例在0~1 mm,24例在1~2 mm,31例在2~3 mm(χ2=26.75,P<0.05)。對照組術后180 d附著齦增加寬度,22例在在0~1 mm,26例在1~2 mm,9例在2~3 mm;治療組術后180 d附著齦增加寬度,4例在0~1 mm,28例在1~2 mm,25例在2~3 mm(χ2=31.58,P<0.05)。對照組牙齦美觀度術后90 d,Ⅰ級13例,Ⅱ級28例,Ⅲ級16例;治療組牙齦美觀度術后90 d,Ⅰ級5例,Ⅱ級30例,Ⅲ級22例(χ2=48.32,P<0.05)。對照組術后180 dⅠ級11例,Ⅱ級29例,Ⅲ級17例;治療組術后180 dⅡ級32例,Ⅲ級25例(χ2=38.46,P<0.05)。 結論 附著齦重建術具有較好的附著齦寬度增加和牙齦美觀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 附著齦重建術;口腔種植修復;自體游離硬腭結締組織;主觀感受
[中圖分類號] R78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1(a)-0041-03
在口腔疾病中,附著齦缺失或者狹窄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對患者有效角化黏膜存在一定的不良影響,降低其寬度,增加了患者種植體周圍黏膜炎癥反應的可能性[1]。在口腔種植修復中,傳統種植術和自體游離硬腭結締組織移植、附著齦重建術應用較為廣泛,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減少手術對患者牙齦邊緣外形及美觀的影響。該文對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該院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的114例患者進行分析,現進行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方便選取在該院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的114例患者,隨機平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種植術和自體游離硬腭結締組織移植進行治療,治療組采用附著齦重建術進行治療。該文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悉該次研究所有內容并簽字同意。
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齡是35~63歲,平均年齡是(44.38±3.62)歲。治療組,男性28例,女性29例;年齡是36~65歲,平均年齡是(45.65±3.7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的口腔種植部位進行消毒和清理,將缺失部位進行充分清理,采取局部麻醉,進行種植治療[2]。其次進行自體游離硬腭結締組織移植,在患者種植術后1個月,確定自體游離硬腭結締組織移植的部位和范圍,確定為受區。在種植體頰側2 mm處采取水平直線切口來切開牙齦黏膜,然后剝離種植同側上頜尖牙遠中至第一磨牙近中距齦緣 2 mm 硬腭黏膜,確定為供區。采取局部麻醉,在供區內切取1.0~1.5 mm厚、與移植受區同等大小形態的結締組織瓣[3]。在進行自體游離硬腭結締組織移植時,使用可吸收縫線將供區剝離的硬腭結締組織瓣與受區的骨膜進行縫合固定,在此之后與粘膜組織進行縫合[4]。
治療組對患者使用局部麻醉,采取梯形方式切口處理患者附著齦種植部位的頰側,將患者的黏膜瓣滑行調節至牙齒缺失部位前庭溝方向,在臨近缺失牙齒的膜齦聯合根方部位復位使口腔游離端多余的角化黏膜,采用可吸收的縫合線對骨膜進行固定,縫合患者近遠中部位全部附加的多余切口[5]。拆除手術裝置,消毒處理手術部位。在術后15 d進行復診和印模,在術后30 d進行上部烤瓷冠修復術[6]。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附著齦增加寬度和牙齦美觀度[7]。牙齦美觀度分為3個等級,Ⅰ級是指有缺陷存在于種植體和相鄰牙齦緣之間;Ⅱ級是指種植體和相鄰牙齦緣之間基本協調;Ⅲ級是指種植體和相鄰齦緣之間極為協調[8]。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該文錄入的資料進行處理,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例數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對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治療組患者在附著齦增加寬度和牙齦美觀度等遠遠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3? 討論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種種原因,附著齦經常出現缺失或者狹窄,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口腔炎癥的發病率,不利于患者的口腔健康。在口腔種植修復中,傳統種植術和自體游離硬腭結締組織移植、附著齦重建術這兩種修復治療方法應用較多,治療效果較為理想[9]。
該文發現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在附著齦增加款度和牙齦美觀度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對照組在術后90 d附著齦增加寬度,19例在0~1 mm,22例在1~2 mm,16例在2~3 mm,術后180 d附著齦增加寬度,22例在在0~1 mm,26例在1~2 mm,9例在2~3 mm;研究組在術后90 d附著齦增加寬度,2例在0~1 mm,24例在1~2 mm,31例在2~3 mm,術后180d附著齦增加寬度,4例在0~1 mm,28例在1~2 mm,25例在2~3 mm;對照組牙齦美觀度術后90 d,Ⅰ級13例,Ⅱ級28例,Ⅲ級16例,術后180 dⅠ級11例,Ⅱ級29例,Ⅲ級17例;研究組牙齦美觀度術后90 d,Ⅰ級5例,Ⅱ級30例,Ⅲ級22例,術后180 dⅡ級32例,Ⅲ級25例;治療組患者在附著齦增加寬度和牙齦美觀度等遠遠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
彭沖等[10]在《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患者牙齒種植周附著齦寬度、牙齦邊緣外形及美觀度改善中的應用效果》的研究中,20例傳統補牙組患者中,術后3個月附著齦增加寬度,7例在0~1 mm,13例在1~2 mm;術后6個月附著齦增加寬度,9例在在0~1 mm,11例在1~2 mm;在20例附著齦重建組患者中,在術后3個月附著齦增加寬度,7例在1~2 mm,31例在2~3 mm,術后6個月附著齦增加寬度,6例在1~2 mm,14例在2~3 mm;傳統補牙組牙齦美觀度術后3個月,Ⅰ級8例,Ⅱ級12例,術后6個月Ⅰ級12例,Ⅱ級8例;附著齦重建組牙齦美觀度術后3個月,Ⅱ級8例,Ⅲ級12例,術后6個月Ⅱ級5例,Ⅲ級15例。兩文的研究結果較為接近,該文具有代表性。
綜上所述,通過在口腔種植修復中,附著齦重建術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探診出血指數、牙齦美觀度和患者主觀感受等,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孫瑾.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美容醫學雜志,2014,23(16):1369-1371.
[2]? 都吉秀,李少冰,李澤鵬.附著齦重建應用于口腔種植修復中的療效及優勢分析[J].口腔護理用品工業,2016(4):33-34.
[3]? 林華榮,錢三樓,溫興濤.口腔種植患者臨床修復中實施附著齦重建的實效性探究[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6,21(2):70-73.
[4]? 容明燈,黃雁紅,盧海賓,等.顯微牙周外科技術在種植體周附著齦增寬術中的應用[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8,36(1):71-75.
[5]? 徐守吉,劉倩倩.改良根向復位瓣術對種植二期手術患者實施附著齦重建治療的臨床修復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33):61-63.
[6]? 李艷平.附著齦重建應用于口腔種植修復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A1):109-110.
[7]? 賀小吉,秦孝鵬,孫貴峰,等.附著齦重建用于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醫療美容,2017(12):80-82.
[8]? 王成剛,董杰.口腔種植修復中應用附著齦重建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31):84-85.
[9]? 梅意,林凱.附著齦重建對患者口腔種植修復臨床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7,15(4):136-137.
[10]? 彭沖,項琳怡.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患者牙齒種植周附著齦寬度、牙齦邊緣外形及美觀度改善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6,21(4):169-172.
(收稿日期: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