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軍玲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臨床特征,總結疾病管理經驗。 方法 方便選取2017年1—12月,神經內科住院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疾病70例入組,納入觀察組,一對一選擇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入選對照組,對比兩組對象的合并癥、病史、疾病類型、強化治療措施開展情況、預后資料。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合并組、入院高血糖與高血壓、梗死部位、梗死病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神經營養、亞低溫、高壓氧治療率、應激性潰瘍、 中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進展性腦卒中比重分別為97.14%、15.71%、25.71%、30.00%、11.43%、20.00%、15.71%高于對照組75.71%、1.43%、8.57%、5.71%、2.86%、7.14%、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702、9.115、7.241、14.073、3.877、4.933、6.869,P=0.000、0.003、0.007、0.000、0.049、0.026、0.009<0.05)。 結論 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病情更重,急性腦血管病比重高,對治療的需求更強,且預后更差。
[關鍵詞] 糖尿病;腦血管病;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1;R743.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1(a)-0092-03
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均已成為常見病,糖尿病可引起大血管病變,與顱內、頸動脈狹窄關系密切,同時還增加患者高血壓發生風險,這些都會增加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該文采用回顧性分析,以2017年1—12月神經內科住院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疾病70例入組,分析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臨床特征,總結疾病管理經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神經內科住院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疾病70例入組,納入觀察組,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齡(61.4±8.5)歲。另按照年齡(±2)、性別一對一隨機選擇同期收治的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腦血管疾病患者70例入選對照組,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齡(62.2±8.4)歲。兩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所有對象都按照神經內科中腦血管疾病流程、相應疾病規范治療。
觀察組基礎治療與對照組基本相同,注意以下幾點:①動態血糖監測,靜脈應用胰島素等藥物,急性期將血糖控制在5.1~8.3 mmol/L;②同時會根據血糖的代謝指導營養支持工作,后期改為口服用藥;③在治療上采用更積極的對策,特別是有顱內血腫的對象,延長1級監護的時間;④出院后,進行糖尿病疾病管理指導。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入院時NIHSS評分、住院時間等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采用(x±s)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采用t檢驗,疾病類型、治療、預后等計數資料[n(%)]兩組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合并癥、病史、疾病類型對比
觀察組高尿酸血癥、半胱氨酸血癥、營養不良、入院高血糖、入院高血壓、復發、急性腦血管病、混合梗死、大面積腦梗死比重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疾病嚴重程度、治療、康復情況
觀察組入院時NIHSS評分(10.4±2.5)分、住院時間(17.5±8.3)d,高于對照組(5.6±1.1)分、(12.5±4.2)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神經營養、亞低溫、高壓氧治療率、應激性潰瘍、 中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進展性腦卒中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臨床特征
該文簡單的探討了在相同性別、年齡情況下,神經內科糖尿病腦血管疾病與非糖尿病腦血管疾病臨床特征,表現為以下方面:①觀察組更多,特別是血癥發生率更高,高尿酸血癥、半胱氨酸血癥發生率分別為22.86%、21.43%,這可能與糖尿病身體、糖尿病相關代謝紊亂、高血糖損害有關[1];②觀察組的入院高血糖、入院高血壓比重更高,發生率分別為90.00%、50.00%,均高于其他文獻報道的腦卒中患者高血壓(30%~50%)、高血糖發生率(10%~20%),提示糖尿病對象容易因高血壓、高血糖誘發,同時也容易因病導致血壓、血糖失控[2]。持續的高血糖、高血壓會加重中樞神經損傷,增加出血、梗死擴大風險;③觀察組為復發的比重更高,高低血糖都可能誘發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許多患者反復發病,部分甚至已發生了4次以上的腦梗死;④營養不良發生風險更高,觀察組發生率達到34.19%,這可能與糖尿病患者嚴格的飲食控制、糖尿病腎損傷引起的尿蛋白流失有關。有報道顯示老年人營養不良特別是糖尿病對象營養不良發生率可以達到50%,是普通人群的2~3倍[3];⑤病情更重,包括混合梗死、大面積腦梗死比重都明顯更高發生率達到21.43%、8.57%,處于正常偏高水平,這與糖尿病引起的動脈硬化有關[4];⑥對治療的需求更強,但是預后反而更差,進展性卒中、應激性潰瘍發生風險較高,發生率達到15.71%、11.43%,均處于正常偏高水平,其他文獻報道發生率在5%~10%、1%~8%之間,也證實患者的病情更重要,入院高血糖是進展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持續的高血糖會加重中樞神經細胞損害,加重血腫,導致患者預后欠佳[5-10]。
3.2? 小結
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相較于普通的腦血管疾病影響是多方面的,病情更重,急性腦血管病比重高,對治療的需求更強,且預后更差。
[參考文獻]
[1]? 高一鸞,王文志.腦血管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337-340.
[2]?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4,6(7):447-498.
[3]? 黃家星,林文華,劉麗萍,等.缺血性卒中側支循環評估與干預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卒中雜志,2013,8(4):285-293.
[4]? 侯冬,梁偉,洪宗元,等.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的Meta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7):3372-3375.
[5]? 姜鵬,李運剛,于振江,等.椎動脈優勢與后循環腦梗死復發的相關性[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8,31(2):116-120.
[6]? Rincon F,Mayer S A. The epidemiology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79 to 2008 [J]. Neurocrit Care,2013,19(1): 95-102.
[7]? 趙振強,胡蘭,蔡美華,等.ABCD、ABCD2和ABCD3評分法預測TIA患者發生腦梗死風險的比較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28):51-54.
[8]? 馮萍,陳少秀.我國家庭護理對糖尿病患者健康狀況影響的Meta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12):46-50.
[9]? 徐如祥.腦損傷神經功能損害與修復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創傷外科電子雜志,2016,2(2):100-104.
[10]?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醫學會老年內分泌代謝專業委員會,老年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編寫組.老年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2013年版)[J].中華內科雜志,2014,53(3):243-251.
(收稿日期: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