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璐 于耀洲
摘 要:1910—1911年,東三省爆發了史無前例的鼠疫,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嚴重的疫情之一。鼠疫爆發后,齊齊哈爾政府設置防疫機關,采取了排查病人和疫死者、隔離、焚燒掩埋尸體和切斷交通的措施。最終,在政府和民眾的共同努力下,歷時四個月的鼠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關鍵詞:齊齊哈爾;鼠疫;政府
中圖分類號:K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1 — 0008 — 04
齊齊哈爾位于大小興安嶺之間、嫩江中下游。自建城之日起,齊齊哈爾就擔負保衛邊疆的重任,成為黑龍江地區軍事政治文化中心。1910—1911年,齊齊哈爾爆發了晚清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鼠疫。本文結合相關資料,對此次疫情的概況、政府措施及影響進行簡要分析。
一、鼠疫疫情概況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先流行于鼠類及其它嚙齒動物(如旱獺),借蚤類為媒介在人群中傳播。
(一)疫情的爆發
1910年末,中國東北鼠疫爆發,關于首例疫情產生的時間地點有幾種不同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1910年10月26日在俄境內發生〔1〕;第二種說法有4種時間,分別為在1910年10月8日〔2〕8143,10月24日〔3〕74 ,10月25日〔2〕8207,10月26日滿洲里發現首例疫情〔4〕1050;第三種說法認為在1910年10月的海拉爾發現首例疫情〔5〕572。暫未有確實史料證明哪個更真實,本文不做深入探討,暫以1910年10月25日滿洲里為起點。
根據《東三省疫事報告書》記載,1910年10月25日,在滿洲里出現首例疫情,11月8日,齊齊哈爾地區發現疫情,7個月內鼠疫傳遍了整個東三省。〔2〕8207“據統計,死于此次鼠疫的人數達6萬余,僅東北地區死亡人數即達51155名。”〔6〕109
就黑龍江疫勢來說,“考其疫勢,由滿洲里起點,即沿東清鐵道一傳至呼倫廳,再傳至龍江府,三傳而趨重于哈爾濱,綜計黑省染疫各屬共十有六,要皆偏在省界南部,罔非直接間接受哈爾濱之蔓延。”〔2〕8208詳見下表:
由上表可以得知,此次鼠疫齊齊哈爾地區共計死亡1432人,死亡人數遠遠多于滿洲里和呼倫貝爾盟。造成齊齊哈爾地區疫情嚴重的原因是,齊齊哈爾處于東清鐵路沿線,且交通相對發達。
(二)齊齊哈爾地區鼠疫的傳播
奉天防疫總局編寫的《東三省疫事報告書》里詳細記載了齊齊哈爾地區鼠疫的疫區分布、染疫時間和疫斃人數。
齊齊哈爾的分為城區和農村兩個區域。
(1)城區的疫區。以城區南門各大街與新立屯兩處為鼠疫傳入齊齊哈爾的起點。全城有六個警區,其中第五、六兩區的疫情最重,因為第五區地勢低,房屋矮小,居民貧苦,缺少衛生觀念;第六區的伙房小店最多,茅屋里住戶擁擠,又最接近齊昂車站,所以傳染時間最早、人數最多。
(2)農村的疫區。齊齊哈爾轄境,南北長400余里,嫩江縱貫全境,以江東、江西兩區分界。江東區染疫村屯共27個,起點在十二里臺,因居民趙金有外出購物,染病回家,不久全村就有10多人死亡。江西區染疫村屯共16個,起點在雅布氣屯,因居民周長安在省城病院當看護夫,染病回家,同屯的人都被感染,數十人死亡。
從染疫時間來看,此時處于冬末春初,齊齊哈爾地區冬季極其寒冷和漫長,人們大部分時間待在室內,空氣不通暢,鼠疫桿菌通過飛沫迅速傳播,加上恰逢春節期間,民眾紛紛購置年貨,走親訪友。同時滿洲里發現疫情后,俄方驅逐華工,大量華工投親靠友或歸鄉〔7〕100,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染疫。
此次鼠疫共歷時135天,死亡1432人,1910年11月13日發現首例疫亡者,直到最后1911年3月27日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二、政府舉措
面對此次嚴重的疫情,齊齊哈爾政府采取如下措施,積極控制疫情。
(一)設立防疫機構,推行賞罰制度
齊齊哈爾地區的疫情發生后,防疫機構的建立迫在眉睫。1911年1月19日,全省防疫總會正式成立,蕭延平為防疫會會長,鶴鳴為副會長,統轄各項防疫機關暨城鄉各區。該會行政機關由全省防疫總會和各地方府廳縣州防疫會組成。省城齊齊哈爾的組織,有檢疫所4處,隔離所3處,災民棲止所3處,總檢病室1處,診治病處6處,疑似病院2處,調查團省城城鄉各2處。省城六區各區各派醫官一人,聘請日本醫生二人,委派本地紳士每區二人為調查員。此次鼠疫流行期間,清政府派留學英國、并曾在德、法等國從事細菌學研究的醫學博士伍連德到黑龍江主持防疫事宜。他“先后在哈爾濱、三姓、拉哈蘇蘇、大黑河、齊齊哈爾等地建立過5所防疫醫院。”〔8〕211
由于防疫工作風險大,各級防疫人員都冒著生命危險工作,為保障防疫人員的權益,并激發他們的斗志,1911年2月3日,東三省總督錫良上奏清政府,對有關防疫有功人員給予褒獎或撫恤。“疫氣蔓延,人心危懼,請俟事竣將在事出力人員,照異常勞績保獎,先予立案,俾資激勵,以消災病”,“擬請在事官紳、中外醫官、醫生暨巡警、弁兵等,俟事竣,擇其尤為出力者,照異常勞績保獎;其染疫死者,依陣亡例優恤”,朝廷應允,2月10日批復:“此奏固屬可行,著允如所講。惟一切防疫銷疫事宜,該督撫等務當仰體朕意,認真妥速辦理,以衛人民。”〔9〕1266
1911年3月23日,黑龍江省防疫會為已故區官文鳳請獎:“區官文鳳,因公染疫病故,自應照章給予賞恤銀兩,希即傳飭該家屬赴會具領可也,此覆等因奉此查本會給恤醫官及巡警人員章程,均照薪水十個月發給該區官。”〔10〕2350
1911年6月13日,黑龍江省防疫會為消防病院疫故夫役請恤銀:“消防病院疫故夫役,按原定每月餉銀八兩,照十倍給予恤銀。”〔10〕2349
同時,在防疫過程中,對玩忽職守的人員也給予了懲罰。
1911年3月,黑龍江巡撫周樹模致電清政府,要求罷免黑龍江民政使趙淵:“悉黑龍江民政使趙淵很任性,喜怒無常,遇事把持,奴隸屬吏。近因該撫責成該司督辦防疫,遇有不合,稍加詰問,轍敢肆口謾罵,如此舉動,實屬不知大體。趙淵著即行開缺,并交部嚴加議處。”〔11〕26趙淵很快就被罷免。
1911年3月16日,黑龍江巡撫周樹模致電清政府,要求罷免龍江府知府黃維翰:“署龍江府知府黃維翰辦理防疫,具報不實,請即行革職。”〔10〕354隨后,黃維翰被罷免。
此次鼠疫促使齊齊哈爾地區防疫機構的建立。同時,賞罰分明的制度保障了治疫工作順利進行,使鼠疫在一個月多后被有效控制。
(二)制定防疫措施并給予積極實施,確保防疫工作有效開展
面對日益嚴重的疫情,新成立的防疫機構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1.排查疫情和焚燒疫病房屋。隔離感染者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途徑,為此政府工作人員每天都對感染者逐一排查并上報疫情。防疫人員“逐日檢查疫病人數、年歲、得病日期、服何方藥、全愈、亡斃及自代焚埋,按宗列表上報。”〔10〕2350并派“防疫兵,與巡警配成六股,挨屯挨戶詳細迭查現在疫勢。”〔10〕2350感染鼠疫而死亡者的房屋,會被及時查封。對疫病房屋“用硫磺藥水熏灑一次,暫行封閉”〔10〕2350,待鼠疫被控制后再行焚毀。對房屋的焚毀,直接損害了民眾的利益,加上民眾對疫情的危害認識不清,從而導致民眾隱瞞疫情不報,進而增加了排查的難度。隨著疫情加劇,民眾逐漸認識到鼠疫危害性,加上政府給予的焚毀房屋的補貼,廣大民眾由最初的抵制變為與政府的配合。“至因防疫焚燒房屋,無論中外人民所有者,皆應酌量給價。”〔10〕2350在政府和民眾的努力下,疫情勢頭逐步減弱。
2.隔離。當檢疫人員發現染疫病人后,送至疫病院,疑似染疫病人則送往疑似病院,其家人及親近之人則送往隔離所。疫病院收治的鼠疫患者,分別住在輕病房和重病房,隨著病情輕重調換病房。疑似病院收治尚未確診鼠疫的患者,如果入院后確診為鼠疫,被送到消防病院;如果不是鼠疫,被送往衛生醫院。隔離所收容染疫及因疫死亡者的家屬、同屋的人等,為防止傳染健康的人而設。對于不愿意去隔離所的人,也可自行隔離,但要報告防疫員,對其住宅進行清潔及消毒。
3.焚燒掩埋尸體。檢疫人員和搜索隊一般以焚燒或掩埋的方式處理疫亡者尸體。但在處理疫亡者尸體過程中存在問題。一方面,有的“愚民無知,往往有疫斃□焚房屋及燒尸體,竟棄尸于深山、河岸、雪堆中”,另一方面“又或隱匿不報”。因此,政府“仰該區官遍處搜尋,遇有棄尸從速焚化或掩埋。”〔10〕2349查疫員和當地官員會組織其親人或由政府焚化,“(查疫)員見有露尸立刻飭親屬焚化或掩埋,其無主者,即雇人焚化,每人帶錢五百吊應用,事竣報銷。”〔10〕2349尸體可由政府或是親朋火葬,具體情況如下表:
4.斷絕交通。東北地區鐵路公路較中國其他地區發達,人口流動頻繁,這也給疫情控制帶來不利因素。齊齊哈爾作為黑龍江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交通發達于其他地區。疫情發生后,為了控制疫情,政府采取了斷絕交通的辦法;盡最大限度控制人口流動。“省城客店、小伙房及居民鋪戶,也一律不準容留外來過客,杜絕一切外來疫源。龍江府轄境南北長四百余里,東西相距里數超過四百里,舊設鄉鎮巡警分為八段,每段警兵僅8人,由龍江府每段添馬隊十人把守各村屯,禁止行人往來。”〔2〕8375“自2月9日至3月3日止,其以南各地之行旅及貨物一律禁止進省,并在距城30里外派駐兵警遮斷交通,又將齊昂鐵路暫行停駛。”〔12〕“直隸省也停開了天津到德州的火車,黑龍江省也停開了齊昂線的火車。”〔12〕斷絕交通,使得感染疫情的病人只能呆在原居住地,減少了疫情的傳播。
5.發放藥品和消毒品。為控制疫情,政府采用中西醫各種藥品,主要有“通關散、至寶丹、白虎麻杏石甘湯、養救生湯。”〔10〕2349“(1911年)1月30日至2月8日,計治愈者101名,疫故者177名,2月9日至2月18日,計治愈者118名,疫故者218名。”〔10〕2349中醫對鼠疫個體有療效,但對于整個疫情無法控制。雖然結果有些不盡如人意,但在對鼠疫不甚了解的情況下,能治愈一部分病人也難能可貴,“克欽屯住戶崔小富服用仁丹白虎湯等藥調治痊愈,請發仁丹、升汞、石炭酸等藥杜絕傳染。”〔10〕2350黑龍江省防疫會將藥方印刷出來分發各地,藥方如下:
消毒品用于掩埋尸體和給疫病房屋消毒,一般基層官員都可在防疫會領取藥品和消毒品,治疫和防疫同步進行,“石炭酸9瓶一路消毒用、鹽酸2瓶一路消毒用、硫磺100斤赴各屯發給各屯、石灰1200斤在花爾屯大道三家子埋人用、臥龍丹2瓶、水藥200付和石化湯6付發給特木鄉各屯屯長存在官廟防患愈未然。”〔10〕2350上述一系列措施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三、影響
1910——1911年爆發的這次鼠疫給齊齊哈爾地區帶來了重大影響。一方面,鼠疫造成了巨大人員傷亡,但另一方面,政府在應對此次鼠疫過程中,積極采取措施,為近代齊齊哈爾的醫療衛生事業奠定基礎。
(一)鼠疫防治成效
1.公共衛生觀念樹立。由于生活水平落后,民眾公共衛生意識淺薄。鼠疫發生后,民眾逐漸意識到衛生的重要性,開始注重保持院落整潔,房屋勤通風。政府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管理,1910年12月,《盛京時報》刊發黑龍江警務公所擬定的《檢疫章程》,對公共衛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各住戶與清道夫應逐日打掃街道巷里的污穢地方;各住戶每天打掃廁所,并撒生石灰。掩埋死的牛羊和不干凈的飲食原料。各所檢疫委員預備瘟藥以備急需。疫病流行時,戲院、妓館等營業場所均得暫時封禁。”〔13〕250此項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還增強了公共衛生觀念。
2.醫療體系完善。1911年4月,黑龍江省督軍周樹模、巡撫趙淵撥專款,在道勝銀行舊址將省衛生醫院改建為黑龍江省官醫院(今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委任龍江知府王守杜為監督。〔8〕211〔10〕2354黑龍江省官醫院,是齊齊哈爾市第一座西醫院。官醫院設內、外、婦科和手術室、中醫診室等。此后,日本人和俄國人也在齊齊哈爾開設醫院和藥店,對病患的治療與疫情的防疫起到了積極作用。
3.衛生行政體系建立。在這次治疫過程中,政府發揮了重要作用,加快了衛生行政體系的建立。清末,“1907年建立黑龍江行政公署,在行省公署巡警總局內設衛生局,管理中醫中藥、防瘟疫、檢查食物、視察屠宰、組織清掃隊清掃街道事項。”〔8〕425 在1911年4月,黑龍江省城巡警局改為黑龍江省城警務公所,省城警務公所下設總務、行政、司法、衛生等科,司法科職掌清道、防疫、食品檢查、視察屠宰、醫藥管理等事項中〔14〕179,政府分工更詳細,防疫被納入監管體系中,能更有效地應對突發事件。
(二)鼠疫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1.治疫措施的兩面性。由于政府為控制疫情,采取的強制措施,嚴重影響了交通和商業發展。當時“齊齊哈爾是西滿地區的鐵路交通中心和主要商品集散地。”〔15〕在齊齊哈爾,因黑龍江省“以南各地之行旅及貨物一律禁止進……又將齊昂鐵路暫行停駛,省垣貨價因之昂騰,民不聊生,加以近日鼠疫尤極猖獗,死者無算。”〔12〕城內城外交通隔斷,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和城市發展進程。
2.制度上的缺失和官員的不作為。齊齊哈爾在鼠疫發生時沒有官方醫院,都是臨時成立的防疫所、檢疫所、隔離所等,“三省防疫機構與人員配備規模不等,奉天省有防疫機構895個,人員3014人;吉林省有防疫機構777個,人員7873人;黑龍江有防疫機構74個,人員93人。”〔12〕250黑龍江省防疫機構數量僅為奉天省或吉林省的十分之一,防疫人員嚴重短缺。同時,在處理疫情中,部分官員玩忽職守,消極怠工,例如趙淵、黃維翰等等。反映部分官員對社會和民眾生命的漠視
1910——1911年齊齊哈爾地區鼠疫是該地區有記載以來第一次鼠疫,由滿洲里傳入,波及齊齊哈爾城區及農村,歷時135天,共死亡1432人。疫情發生后,政府設立防疫行政機關,采取了排查疫情和焚燒疫病房屋、隔離、焚燒掩埋尸體、斷絕交通及發放藥品和消毒品的措施,最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民國政府成立后,齊齊哈爾地區又受到鼠疫威脅,醫療體系和衛生行政體系仍需不斷完善。
〔參 考 文 獻〕
〔1〕趙爾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李文海,夏明方,朱滸.中國荒政書集成(第12冊)〔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3〕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黑龍江近代歷史大事記1840-1949〔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
〔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滿洲里市委員會,編.滿洲里市文史資料(第9輯)〔Z〕.2003.
〔5〕張劍光.三千年疫情〔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6〕焦潤明.1910-1911年的東北大鼠疫及朝野應對措施〔J〕.近代史研究,2006,(03):106-124.
〔7〕王延華.齊齊哈爾移民史〔M〕.哈爾濱: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出版社,1994.
〔8〕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黑龍江省志(第47卷衛生志)〔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6.
〔9〕錫良.錫良遺稿奏稿〔M〕.北京:中華書局, 1959:04.
〔10〕龍江縣檔案館〔Z〕.全宗39.卷2349,2350,2352,2354,354.
〔11〕葉志如,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宣統朝上諭檔 (第37冊 宣統3年)〔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10.
〔12〕盛京時報〔N〕.盛京時報影印組輯印,1985.
〔13〕焦潤明.中國東北近代災荒及救助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8.
〔14〕編審委員會,編.齊齊哈爾市志政治卷〔M〕.合肥:黃山書社,1999.
〔15〕杜品,王勁松.齊齊哈爾城市近代發展史(1691—1945)評述〔J〕.東北史地,2013,(02):55-59+97.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