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執政資源是執政黨執政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執政黨的建設和執政目標的實現。基層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有待進一步維護、開發和利用,加大對基層執政資源的培育力度,對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執政地位、夯實執政基礎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基層執政資源;培育;執政黨;價值
執政資源是執政黨執政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發、培育新的執政資源是使執政黨保持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作為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自然而深刻地影響著黨自身的建設和執政水平的提高。因此,培育基層執政資源必然對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有著重大意義。
一、實現黨對基層政權的有效領導,鞏固執政地位
執政黨為鞏固執政地位,保證政權平穩運行,必然要消耗相應的資源以提供能量。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細胞,整合開發基層執政資源就是為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黨的執政地位是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通過領導廣大人民群眾推翻舊制度、建立新制度而取得的,建立新政權后又是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下運用執政權力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列寧指出,“把千百萬勞動群眾組織起來,是革命最有利的條件,也是革命取得勝利的最深的泉源。”黨贏得革命的勝利,獲取執政地位,以至鞏固執政地位都離不開廣大人民橋群眾的支持。換言之,執政地位的鞏固源于黨執政的合法性,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與支持是黨執政的強大資源和堅實基礎。
執政的合法性主要來源于執政黨主張的意識形態及其說服力、經濟增長和執政績效、政治民主化程度、社會公正的實現程度等。要增強執政合法性的基礎,維系政治穩定,就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黨的基層組織掌握了絕大部分的政治資源,承擔著宣傳和執行黨中央和上級組織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團結、組織黨內外的干部群眾,完成基層黨組織所在單位部門所擔負的任務。要鞏固執政地位,最主要的是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充分培育基層執政資源。通過對基層政權的有效領導,做基層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發展的引領者,基層黨組織可以利用思想文化資源,做村民自治的思想領導者。利用制度資源,依法執政,規范村干部和村民的行為,增強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實現對基層社會的有效治理。拓寬基層民眾政治參與的渠道,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政治生活,充分吸收新興的社會力量,把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政治訴求整合容納在體制之內。通過加強意識形態的宣傳、促進經濟增長、發展基層民主政治等方式增加執政資源的同時,增加了民眾對執政黨的政績、制度、價值認同,營造出黨與人民群眾的和諧關系,使黨的執政地位建立在深厚的群眾基礎之上。執政的合法性資源得到及時有效的擴充,進而維系執政黨執政地位的存續。
二、實現黨對社會的有效整合,夯實執政基礎
“整合社會是政黨執政的基礎,這其中不僅關系到政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而且關系到政黨執政政策的實現基礎。不同的政黨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來整合社會,黨的各級組織,包括基層組織一直是最基本的力量。”現實中基層黨組織有著其他基層組織所沒有的且不可替代的政治資源和組織資源優勢,基層黨組織毫無疑問地承擔起了重新整合社會的重任。在社會結構日益分化、社會生活日益多樣化以及社會個體日益自主的條件下,基層黨組織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政治資源、組織資源優勢,承載起協調、整合、服務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的使命。具體表現在充分整合和調動起各種基層社會資源,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以民主的方法、協調溝通的形式來凝聚人心,進而將不同層面的社會和政治組織、群眾聯系、凝聚在自己周圍。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最終實現對基層社會的有效整合和人民群眾的富裕安康,從而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
三、以執政資源培育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執政資源是提高黨執政能力建設的關鍵,直接關系著黨的生死存亡。但執政能力并不是抽象的,它真實地體現在各級黨組織及黨員的實際工作中。對于在廣大農村地區執政的主體——基層黨組織來說,自覺地維護和利用好現有的基層執政資源,進而開發好、拓展好還未轉化的資源,就是黨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生動體現。
(一)將意識形態與鄉村文化融合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
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縣、鄉鎮、村等區域政策的宣傳者,是黨的執政理念的執行者。基層黨組織肩負著引領基層文化建設、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重任。在結合基層實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基層各種文化設施,通過群眾樂于接受、形式多樣的民俗活動和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傳統多角度、多層面的進行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基層陣地。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加強黨的相關理論、政策的傳播,憑借無形的吸引、無聲的召喚和內在的驅動,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加深民眾對黨的認識和理解,積聚起基層執政的現實性力量,從而不斷擴大黨組織內部的凝聚力和對基層民眾的吸引力,增強黨在基層的思想引領力。
(二)以組織、社會、群眾資源提高黨的凝聚力
美國的“中國通”學者費正清在評價中國的穩定時,認為中國共產黨完善的黨組織系統保證了中國社會的長期的穩定。首先,在上級黨委的集中領導下,基層黨委職能部門,形成了權責明確、運轉協調的基層黨建領導體制,在民主集中制原則上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學的機制。鄧小平曾指出:“中國的問題關鍵在于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最關緊要的是有一個團結的領導核心。這樣保持五十年,六十年,社會主義中國將是不可戰勝的。”其次,基層黨組織依法對黨支部的黨員干部進行管理、教育,確保黨員能夠及時參加黨內生活,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政治素養與工作能力,發揮好每個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而加強整個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再次,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完善村民代表大會、村民議事會的職能,將“兩新組織”、工會、婦聯等基層群眾組織集聚在自己周圍,充分利用了有益于其執政的各種社會力量。這一系列的做法有助于鞏固、壯大黨的組織資源,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此外,基層黨組織在村民自治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發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通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鼓勵引導基層民眾積極參與到民主政治中來。根據基層發展實際,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經濟、文化,使基層民眾的生活、安全各方面得到保障,取得民眾的支持與認同。總之,基層黨組織在培育組織、群眾資源的過程中,牢牢地將黨員干部和黨外組織、民眾集結在自己的周圍,整合了基層的積極力量,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三)以權力、制度資源擴大黨的政治影響力
構成執政能力的重要資源權力、制度資源是保證黨有效執政的基本前提,是構成執政能力的重要資源。不斷培育基層權力、制度資源可以擴大黨在基層的政治影響力,有助于實現執政目標。黨執政即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治權力對社會進行控制、管理,以實現其執政目標的過程。執政黨可以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運用手中的政治權力,對社會各項工作作出決策和部署。執政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黨的執政體制。通過不斷完善黨內選舉制度、黨代會制度、干部制度及黨內監督制度,建立嚴密、健全的制度體系,培育源源不斷的制度資源,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規范黨員干部的行為,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用制度來維護黨的形象,從而贏得人民群眾的普遍支持,利用制度的權威擴大黨的政治影響力和號召力。
加大對基層文化、組織、群眾等執政資源各要素的培育力度,尋找新的開發空間,進一步開發、拓展基層新的執政資源,有利于充分發揮執政資源的積極影響,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地位和基礎。基層黨組織必須根據當代中國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順應新時代要求,自覺地維護和利用好現有的基層執政資源避免其無意義的流失,進而開發好、拓展好沒有被發現的資源,強化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功能。
參考文獻
[1] 列寧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9.
[2] 林尚立.中國共產黨與國家建設[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293.
[3]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5.
基金項目:文章為三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培優基金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SSPY120。
作者簡介:周婕(1992- ),女,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