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亞
摘 要:人民立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的鮮明特點,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主旋律。本研究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系列叢書收錄的178篇文獻為分析對象,采用話語研究和語料庫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語料文本進行核心詞、高頻詞搭配以及檢索行分析,分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民立場的文本特征,闡釋政府關于人民立場的工作重點與社會變遷的關系。
關鍵詞:人民立場;治國理政;話語研究;語料庫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許多論述都圍繞一個主題——人民。堅持人民立場是貫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一條主線,其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頂層設計無不蘊含“人民”二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極具代表性的政治類語篇,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全面總結和升華,具有參與性社會話語的特征。本研究采用話語研究與語料庫相結合方法,窮盡式地收集到文獻178 篇,共計425283字。通過對語料文本進行數據分析以全面地描述和闡釋政府關于人民立場的工作重點的延續性、時代性以及與社會變遷的共變關系。
一、詞頻分析
詞頻分析的方法是挖掘語料背后深層意義最直觀最有效的方法。文章提取了排行前五十的高頻詞,為了盡可能清晰地抓住人民立場在文本中的脈絡,了解政府治國理政的方向,文章對高頻詞做了歸類:第一,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1838),群眾(580)體現了治國理政強調了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群眾的主體性是唯物史觀的主要理論之一,新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部署都是以人民的主體地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政府大力發展經濟、不斷推進改革、建設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都是為了推進人民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在這一過程中,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一直是政府部門開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責任主體。我們(2660),中國(2205),國家(1411),我國(745),這些詞的高頻出現,說明領導人對于人民立場這一議題的認知更側重于責任意識,強調國家治理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把概念意義上的一種理念當做責任,落實到國家治理和人民福祉的高度。第三,行動執行者。發展(3831),建設(1270),實現(1411),推進(726),推動(563)。這類詞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實現的過程。這些詞大都是動詞,這說明政府作為人民利益的執行者和捍衛者更注重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目標實現的途徑,強調政府對人民的幸福生活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責任,人民的幸福程度是評價政府貫徹人民立場的一個重要指標。必須(827),加強(681),不斷(590)這類副詞對動詞修飾,反應了政府堅定的執行力和為人民謀福利的決心,同時也是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一論斷的高度執行的結果。
二、索引分析
語料庫的索引功能可以提供搜索詞的上下文語境信息,和與之左右共現的語言信息。這樣可以通過諸多途徑來解釋文章作者的意圖,給研究者帶來意想不到的線索。在文本的索引行中,“人民”更突出構建“美好生活”的夙愿,而政府對“美好生活”的構建是將它作為一種目標,同時也在指明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方向。這說明人民立場是政府開展各項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場。首先,堅持人民立場,要牢記黨的初心與使命,維護和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這一夙愿的實踐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不論是發展經濟,還是依法治國;不論是深化改革,還是完善社會制度,都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人民。其次,堅持人民立場,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切實關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者作用。要爭取贏得人民的支持與信任,使人民群眾團結奮斗,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最后,堅持人民立場,要注重實踐與落實,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章程里。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黨要立足新時代的新矛盾,重點解決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好地滿足解決人民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引領我們通過改善民生和不斷加強社會建設,朝著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向闊步前行。
三、搭配網絡
語料庫的搭配網絡功能主要是指詞語的搭配強度。文章通過使用Lancsbox索引行功能中的搭配統計功能,以“人民”為檢索詞,查找其詞語型式。筆者發現,與“人民”強搭配的詞語大多具有積極的正面意義的詞語。人民是中國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決定力量。其中與“民主選舉”、“民主權利”、“追求幸福”的搭配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權利主體。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和社會生活的參與意識和權利的保護訴求呈現出更好的發展趨勢。人民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發揮和自身價值的實現,追求民主權利的意識不斷增強。“子弟兵”、“人民公仆”、“領導者”體現了政府在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扮演的角色。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來源于人民,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子弟兵”時刻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人民”與“子弟兵”搭配的大量出現,體現了軍隊與人民的魚水深情。作為“人民公仆”,要一心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時刻做到為民所想為民所用。“人民公仆”一詞突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角色,也體現了黨堅持人民立場的決心。作為“領導者”,黨帶領人民為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不懈奮斗。“英勇斗爭”、“統一大業”、“功績”、“夙夜在公”、“同甘共苦”、“群眾滿意”、“心心相印”、“順民”這類詞體現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也是增強黨的生命力的關鍵之舉。
四、結語
基于語料庫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民立場的文本話語分析顯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作重點始終圍繞著人民,作為行動體肩負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這一責任落實到國家治理和人民福祉的高度。人民立場是貫穿于中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根本政治立場。
參考文獻
[1] 常軼軍.政治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線[J/OL].探索,2018(06).
[2] 夏金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詞頻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06).
[3] 錢毓芳,田海龍.話語與中國社會變遷:以政府工作報告為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