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鐵三
摘 要:隨著網絡直播文化產業的火爆,各方金融資本井噴式的加入網絡直播文化產業投資中,網絡直播產業成為當前眾多互聯網產業當中的香餑餑,使其快速發展起來。但在高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互聯網監管力度的薄弱與互聯網行業本身存在的復雜性,同時當前法律法規對互聯網產業的行為規制并不徹底和全面,導致當前網絡直播行業出現違法違規、道德淪喪、人性缺失等各類問題。網絡直播運營方不作為、主播職業素養低下、觀看者復雜多樣、營銷號盲目跟風,加之法制監管的薄弱和部分法制監管的空白,使整個網絡直播行業亂象橫出。
關鍵詞:網絡直播;違法犯罪;現象分析;規制方法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1 — 0098 — 03
一、網絡視頻直播行業發展概述
(一)網絡直播行業的興起
1.網絡直播產品的特性決定了行業發展迅猛的必然性
網絡視頻直播是一種實時性、互動性、分享性顯著的互聯網傳播內容形式,其傳播方式便捷、快速、易操作,無論是大街小巷的個人用戶,還是資本集中的網絡直播產業公司,網絡直播的用戶比比皆是。上到娛樂明星,下到普通百姓,都加入到網絡直播的大軍中來,網絡直播行業呈現出的顯著特征是“人人可觀看,人人可參與”。直觀、快速、簡單、交互性強、內容多樣新鮮、受眾范圍廣等特點使得網絡直播在教育、電商、游戲、體育、旅游等行業都有涉足。〔1〕可見,網絡直播作為適時的產物扎根于時代,立足于深刻的市場、文化、經濟、科技因素以及國家針對當前互聯網經濟的放出政策,既充分利用互聯網+大背景大力發展互聯網產業、充分利用全民自媒體的文化風口,牽一發而動全身,形成蝴蝶效應,波及整個互聯網產業,它的興起是當前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下的適時產物。
(二)直播產業暴露的法制及文化問題
1.直播產業發展的矛盾
互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依靠于當前中國經濟的整體帶動,基于中國產業經濟激發的綜合市場活力,活躍的市場群體產生了活躍消費市場。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和國家對經濟產業政策不斷的落實,包括互聯網產業在內的產業經濟持續高漲發展,各種應時產生的新興行業不斷涌出,經濟一片繁榮,春光無限。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以文化方面來看,國民文化素養并不能和高速發展的經濟相匹配,形成了經濟與文化的斷層,國民整體文化素養并不能有序的帶動經濟的持續發展,網絡直播產業就處于在這種超前經濟與落后文化意識的情形之中。網絡直播作為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產品,群眾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決定了網絡直播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消費者實際控制著網絡直播產業的走向,決定著網絡直播產業的命脈。從當前網絡直播的產業模式可以看出,網絡直播是產品+內容的老套互聯網運行模式,其興盛的關鍵不在于模式的新穎,而是取決于消費者的市場渴求,但滯后的網民文化素養與超前的網絡產業經濟的不和諧導致網絡直播行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畸形。
2.直播產業法律監管的矛盾
作為一個普通網絡直播產品用戶,無論基于什么目的、輸出什么內容、傳播什么思想,都具備無限的自主性,充分的自主性導致網絡直播行業形成“法不禁止皆可為,法有禁止仍在為”的局面。同時,由于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深入普及發展,無論是“輸出方”還是“接收方”,無準入門檻的網絡直播行業現象最終導致參與到網絡直播行業的群體,人員構成復雜、內容形式多樣、方式五花八門的雜亂局面。網絡直播行業的投資方、運營方、主播人員、消費群體在整個網絡直播文化產業生態鏈的發展中均未呈現良性健康的發展態勢。平臺不作為、主播利益化、群眾麻木化,使得網絡直播行業問題成為互聯網產業問題中的疑難雜癥,網絡法律監管的“違法難糾”和“無法可依”使得極大部分網絡直播行業參與者飛揚跋扈、無視道德和法律的約束,造成網絡直播環境逐漸惡化,漸漸“病入膏肓”。即使國家網信辦出臺了《網絡安全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對其約束規制,但由于網絡直播行業所暴露出的問題具有的復雜性、全面性、劣根性使得相關部門的治理力不從心,網絡直播行業亂象仍難以徹底根治。
(三)直播產業出現的文化根源
從文化層面來看,網絡直播的出現是當前時代大眾文化的一個產物,即“快餐”文化和“草根”文化,其根本特征是“實時性”和“群眾性”,它的出現反映出當前大眾娛樂文化的娛樂性至上性,通俗易懂的輸出內容具備被普遍接受的條件。〔2〕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18中國網絡直播發展態勢調查,目前網絡直播行業中的網絡主播以“90后”為主體,觀看者也以90后為主,90后群體成為網絡直播行業的中堅力量。〔3〕在當前時代前進的浪潮中呈現出思想活躍、流動性大、參與性強的鮮明特點,其群體的社會價值對當前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年輕的一代在互聯網產業中也逐漸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二、網絡直播參與者分析
(一)直播平臺的文化取向
網絡直播平臺作為資本整合后的一個產品而產生的一個面向大眾的傳播平臺,平臺傳播的內容以及輸出的價值觀念和思想內容對行業發展具有極大導向作用,掌握文化輸出的主動性,操縱著網絡直播行業的“棋局”,決定著網絡直播文化的價值走向。在網絡直播產業火爆的形勢下,各方資本不斷涌入,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惡意競爭和價格哄抬使得網絡直播產業逐漸成為精致的既得利益產品,違法違規的極致商業化導致網絡直播企業內部價值取向出現嚴重問題,對直播內容的不重視、對法律法規的漠視、對社會文化的忽視最終形成“不擇手段,唯利是圖”的企業生存法則。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網絡直播行業烏煙瘴氣,不忍直視。
(二)主播群體的職業操守
主播是網絡直播節目內容的“編劇”,其在直播中的輸出內容對觀看者具有極大的引導作用。但目前暴露的眾多問題來看,主播群體的職業素養良莠不齊,其直播節目內容亂象橫出,色情暴力,低俗風趣,曖昧經濟等“三俗”內容猶如白色垃圾般滿天橫飛。多數主播不擇手段突破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線只為謀求更多“禮物”,滿足自身經濟利益,公然不顧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與社會道德和國家法律嚴重抵觸,最終導致網絡直播內容逐步粗鄙化、低劣化。
(三)觀看群體的復雜多樣
觀看者作為網絡直播文化的直接受眾,主動接收傳播內容,復雜多樣的人員構成導致網絡直播產品的多樣,“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網絡直播作為一個消費產品,其內在的內容輸出在極大程度上受決定于消費市場,文化參差、素質不一、思想多元的龐雜群體決定著網絡直播市場的走向。加之人群本身在不健康的網絡大背景下極易對所看直播的“三俗”內容產生自發性的擴散作用,并造成極大的社會影響,從而形成惡劣的社會風氣。更為嚴重的是,在整個觀看者群體中大部分觀看者還是未成年人,對直播內容沒有一個明確的優劣認知,思想價值觀正處于形成建設時期,由于本身不具備完全的明辨是非能力,更容易受到低俗、色情、暴力性質的直播內容的誘導和誘導性的直播經濟消費。
三、網絡直播行業規制方法
就整個網絡直播文化發展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可以看出,網絡直播行業問題首先是一個法制缺失的問題,其次,是社會性的文化問題,所以對網絡直播行業的行業規制應該以法制為主線,文化引導為輔線,全方位的、滲透性、針對性的對網絡直播行業進行規制和引導。全方位指的是從整個參與到網絡直播行業的群體進行分層,也就是運營方、主播人員、觀看人員。滲透性指的是除了規制行為以外的引導行為,也就是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從法制規范入手,還包括了文化方面、信用體系建設方面、行業監督方面。針對性指的是針對三方的具體問題針對性的規制和引導。
(一)行業行政監督:構建直播行業專屬監管協會以及實行國家監管機構公司進駐機制首先對大中型直播產業公司直接監管,〔4〕人員嚴挑選、內容嚴重把關,以行業內部監督和行政外部監督兩個方面對直播行業進行行業監督管理。
(二)行業行為規范:目前現有的網絡直播平臺已經實行了“主播黑名單”的管理辦法和加大主旋律直播內容的推送。〔5〕但是,對于遏制復雜性、劣根性的網絡直播亂象,顯得力不從心。行業行為規范應分層、多面監管。
1.提高主播行業的入行門檻,建設主播職業制度,構建主播職業規范。制訂規范主播直播的審核程序和主播從業培訓機制,對網絡主播人員從業“嚴把關”;
2.加強直播內容報審制,問責制,杜絕違規違法內容出現;制定有針對性的具體的網絡直播平臺法律管理制度。
3.充分利用計算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嚴格限制未成年人觀看直播,實行實名登記政策,構建針對未成年人打賞行為的保護機制,實行未成年人打賞“可追回”辦法;
(三)社會道德引導:加強網絡環境下的法律宣傳,加強民眾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網絡法律意識,鼓勵民眾對非法直播進行舉報揭發,建立網絡信用體系,引導全民參與網絡直播行業的監督。〔6〕
(四)法律法規監管:目前而言,國家發布了《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和《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這兩個法律規范來整治網絡直播行業的亂象,〔7〕但對于解決網絡直播行業從業人員的“擦邊球”行為仍顯乏力。國家立法機關、稅務機關、公安機關有機統一、合理分部監管,擴大監管范圍大、提升監管力度、增多監管方式,對網絡直播行業中的主播、觀眾進行有效監管。具體方法如下:
1.針對“擦邊球”、色情暴力等違法行為構建具針對網絡直播行業具有特色的法律規范,和其他互聯網監管法律規范區別開來,使其有法可依,徹底破除法治灰色地帶和空白地帶。
2.提高直播行業的入行門檻,建立主播信用體制,促成網絡直播行業的一體性,使其違法可查,違法可禁,一次違法終生不能加入網絡直播行業。
3.建立健全針對網絡主播人員的稅務機制,徹底解決網絡主播人員逃稅、避稅的行為。
4.施行網絡直播實名登記,〔8〕并且將未成年人打賞行為建立相關法律保護機制,實行未成年人打賞“可追回”辦法或者打賞資金可凍結辦法,充分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法律規定。
四、結語
草不鋤則田荒,當前,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日益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石,對未來工業發展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工業互聯網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是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有力支撐。網絡直播文化產業作為互聯網產業的一部分,不可“肆意生長”,需要完善的規范和教育。必須堅持主流媒體的引導、堅持改革創新、堅持開放共享,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發展互聯網產業的方針政策,將網絡直播產業發展引向健康化、持續化、內涵化,文化上走向健康、法制上走向規范,徹底杜絕違法違規違德的情況發生,讓其有持續的動力輸出為國家深入發展互聯網工業產業添磚加瓦、錦上添花。
〔參 考 文 獻〕
〔1〕中商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前景及投資分析研究報告.2018-10-19〔2018-11-15〕.http://emwap.eastmoney.com/Info/Detail/20181019965694063.
〔2〕許琳.從“娛樂至死”看網絡草根文化的麻醉作用〔J〕.青年記者,2012,(06):07.
〔3〕發樂蜜學院.2018中國網絡直播發展態勢調查〔OL〕.2018-01-15,2018-11-15.https://www.sohu.com/a/216724580_791628
〔4〕馮飛飛.網絡直播的法律問題與規范〔J〕.新興傳媒,2016,(10):38-39.
〔5〕沈開舉,方澗.網絡直播管理不能留有“模糊地帶”〔J〕.法治視點,2016,(08):83-85.
〔6〕霍巖.網絡直播亂象的政府規制與治理策略〔J〕.新媒在線,2016,(11):131-132.
〔7〕侯韻佳,鄧香輝.網絡直播火爆原因、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J〕.電視研究,2017,(03):30-32.
〔8〕顧芳芳.未成年“打賞”網絡主播的相關法律問題的研究〔OL〕.2017-11-24,2018-11-15.http://www.gclawyer.net/shownews.asp articleid=2393.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