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肥大是正常現象
腺樣體也叫咽扁桃體,位于鼻咽腔頂后壁中線處,形狀像半個剝了皮的桔子,與我們熟知的口咽部的兩個腭扁桃體、舌根淋巴組織和咽后壁淋巴組織共同組成“咽淋巴環”,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御門戶。
腺樣體在人出生后便存在。正常情況下,2~6歲時,腺樣體增生最為顯著;10歲后逐漸萎縮;青春期后,基本退化消失。由此可見,兒童腺樣體輕度肥大是常見的生理現象。孩子從幼兒逐步成長到青少年階段,腺樣體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輕度增大,這是人體在面對各種上呼吸道刺激時所產生的一種正常免疫反應,也稱為正常腺樣體。而當腺樣體發現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時,它會腫脹,包圍病原體;當病原體被清除后,腺樣體有時會變回原樣,有時會因感染次數過多或機體本身處于過度反應,腫脹可進一步增大并長期存在,這就是所謂的“腺樣體肥大”。當腺樣體肥大達到中、重度時,便稱之為病理性肥大。
除了呼吸道感染、過敏之外,環境污染、飲食不當、長期吸二手煙等也易引起兒童腺樣體肥大。
病理性肥大后患無窮
腺樣體周圍有鼻竇和中耳通道(咽鼓管)的開口。腺樣體輕度肥大并不會對孩子造成明顯影響,但若鼻炎、鼻竇炎、感染或過敏等呼吸道疾病反復發作后,腺樣體便會持續增大。當增大到嚴重堵塞后鼻孔,導致鼻腔通氣功能嚴重受限時,鼻炎、鼻竇炎將進一步加重,孩子會出現呼吸不暢、鼻塞流涕等不適,會不自主地皺鼻、揉鼻,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都不見好轉。很多家長不清楚腺樣體與鼻腔的結構關系,不知道這些癥狀是因為鼻腔后端通氣障礙所致,只一味地給孩子服用抗生素。可想而知,治療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若腺樣體持續增大,阻擋了咽鼓管咽口,還會引發分泌性中耳炎,導致中耳積液,患兒將出現耳悶、耳脹、耳內有聲音、聽力下降等癥狀。
當鼻咽部被腺樣體嚴重堵塞,患兒無法通過鼻子呼吸,便會出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睡眠打鼾、張口呼吸、憋氣、汗多、多動等情況,長期張口呼吸還會導致正在發育的頜面部出現前突(上頜骨變長、硬腭高拱、上切牙突出、牙列不齊、嘴唇變厚、面部表情遲鈍),醫學上將這樣的面容改變稱為“腺樣體面容”。另外,呼吸暫停會使患兒腦部慢性缺氧,影響記憶力、智力及生長發育。
明確腺樣體肥大的程度
懷疑可能存在腺樣體肥大的,需經過嚴格的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來確診。常用檢查包括鼻內鏡檢查、鼻咽側位X線片及鼻咽部CT三維成像檢查。
鼻內鏡檢查快速、無創,可直觀看到鼻腔及鼻咽部全貌。腺樣體堵塞后鼻孔1/3以下為Ⅰ度(輕度),堵塞后鼻孔1/3~2/3為Ⅱ度(中度),堵塞后鼻孔超過2/3到全部堵塞為Ⅲ(重度),Ⅱ度和Ⅲ度腺樣體肥大的患兒需考慮手術治療。
鼻內窺鏡檢查略有酸脹、疼痛感,若患兒或家長不能接受,也可行影像學(X線或CT)檢查,通過腺樣體-鼻咽腔比率(A/N值)及后氣道間隙(PAS)寬度評估腺樣體大小與鼻咽腔阻塞情況。當A/N值介于0.61~0.70 ,為中度肥大;A/N 值≥0.71,為病理性肥大;A/N 值>0.80,為顯著肥大。A/N值≥0.71、PAS≤3毫米,可作為手術指征。打鼾明顯的患兒還可進行多導睡眠監測檢查(PSG),以便明確睡眠呼吸障礙程度。
腺樣體肥大,并非都要手術
治療腺樣體肥大,手術是最佳的選擇。可發現腺樣體肥大就必須馬上手術嗎?答案是否定的。是否需要手術,不僅要看腺樣體肥大的程度,還要密切結合臨床癥狀。如果臨床癥狀不嚴重,可保守治療1~3個月:用生理鹽水洗鼻、使用適合患兒年齡的噴鼻激素,兼顧合并癥的藥物治療。只有臨床癥狀嚴重、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或觀察期間反復發作的患兒,需擇期手術。目前,臨床多采用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微創切除術,術中出血較少,術后患兒疼痛感較輕。
打消4個手術顧慮
目前,家長們對于腺樣體切除主要存在4方面的擔憂。
1.切除腺樣體后,孩子的免疫力會降低嗎?
不會。咽淋巴環上的其他淋巴組織會在術后代替腺樣體的功能,而且腺樣體本身就存在生理退化的過程。因此,3歲以上的患兒酌情行腺樣體切除術,不會影響其免疫功能。相反,術后鼻腔通氣改善,睡眠質量好,食欲增加,生長激素分泌增加,上呼吸道慢性感染得到控制,更有利于孩子免疫功能的提高。
2.麻醉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嗎?
全球醫學專家已達成共識,對患兒而言,全身麻醉最安全的麻醉方法。麻醉藥物的作用僅局限于麻醉期間和麻醉結束后24小時內,此后不再會對患兒的身體及智力產生任何影響。
3.手術創傷大嗎?
腺樣體切除術是在鼻內鏡監視下進行的微創手術,不僅時間短(半小時左右)、創傷小,切除同時可立即止血,大大地減少了術后出血和復發的可能性。
4.最佳手術時機是何時?
除非有手術禁忌證,腺樣體切除術沒有年齡、季節的限制。
術后必知的4個家庭護理對策
1.飲食? 腺樣體肥大切除術6小時后,患兒可進食流質。術后第二天至2~3周,可食用溫涼半流質,多喝水,多吃軟爛的蔬菜、水果。家長應鼓勵患兒盡早進食,多運動咽部肌肉,減少日后發生咽部異物感的可能。
2.感染? 手術后,患兒的體溫可能會輕度升高。體溫≤38.5°屬正常術后反應;若有高熱,應及時去醫院復診,明確有無傷口或上呼吸道感染。
3.出血? 雖然目前手術出血發生率非常低,但術后24小時、7天和14天仍有出血的風險,這與傷口褪膜時間相關。家長應密切注意患兒口、鼻腔內分泌物的顏色,分泌物中帶血絲是正常現象,但若經鼻流出或經口吐出大量新鮮血液,家長須立即帶孩子去醫院復診。為避免出血,勿讓患兒進食固體、較燙和刺激性食物,更不要吃所謂大補的食物。不要用力擤鼻、劇烈活動,保持房間濕度,洗澡溫度不宜過高。
4.疼痛? 術后疼痛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單純的腺樣體手術痛苦不大,患兒在手術當天便可自由活動,大多患兒自手術第二天開始可感到疼痛感減輕。若同時做扁桃體切除術,術后一周內,患兒的吞咽痛較為明顯,第二周起會有明顯減輕。家長不要過于焦慮,以免給患兒心理暗示,加重疼痛感。
【專家簡介】
許政敏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兒童聽力障礙診治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兒童耳鼻咽喉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擅長兒童聽力障礙、兒童鼾癥、兒童過敏性鼻炎及兒童耳鼻喉-聲門區和聲門下氣道先天性疾病的臨床診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