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俠
同聲傳譯(以下簡稱同傳)指的是譯者用一種語言(譯入語)把另外一種語言(源語)所表達的意思內容,以與源語發言人幾乎相同的速度,用口頭形式準確表達出來的一種口譯方式。口譯員是同傳翻譯成敗的關鍵,口譯員在工作中要做到“一心多用”,聽辨、分析、理解、記憶、產出幾乎同時進行。
預測是指在發言人話說到一半的時候,在源語信息還不完整的情況下,口譯員要適度超前,就能預測到后半句可能要將的內容。按照 Daniel Gile對預測機制做出的劃分,即分為語言預測及語言外預測兩類。我們所說的語言預測,主要就是通過語言本身的邏輯關系及規律的角度進行推測預測,它反映出譯員對源語言與譯出語的熟練掌握程度,其涵蓋了詞匯、短語搭配、句式、語法、修辭、語用多層次的知識。語言外預測是譯員在背景知識的支撐下,預測發言人在發言過程中“為可能達到的交際目的和可能出現的交際結果提供信息”。
一、非語言圖式
人類的知識是由圖式的形式組織存在于人腦之中所謂圖式理論,是指圍繞某一個主題組織起來的知識的表征和貯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學習和掌握大量的知識,這些知識并不是雜亂無章地貯存在人的大腦中的,而是圍繞某一主題相互聯系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單元,這種單元就是圖式。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圖式可以分為三種類型: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又被稱為非語言圖式。
內容圖式指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是與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文化知識,它是以文本內容以外的語言知識、背景知識推理及互動為主要內容建立起來的各種內容的知識記憶。內容圖式有助于人們對自然語言的理解。
結構圖式又稱形式圖式,指涉及不同題材與不同主題等語篇結構方面的知識。根據Richards等人的觀點:結構圖式即語篇的“宏觀結構”(macro- structure),指篇章語言學及語篇分析中構成篇章(text)或語篇(discourse)的底層結構(underlying structure)。不同題材的文章(如敘事、描寫、說明、議論等)的不同之處便在于它們的主題(topic)、命題(proposition)和其他信息的聯接程式各不相同。
二、非語言圖式在中英同傳預測策略中的應用
(一)內容圖式在中英同傳預測策略中的應用
口譯員在現場翻譯之前要提前對作者的講話風格、話語特點、相關背景和主題知識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了解。平時也要廣泛涉獵各種知識,使自己成為一個行走的百科知識大辭典。也就是在大腦中盡可能多的建立各種圖式,同傳過程中,發言人語速較快、單位時間內的信息量較大,如果能盡可能實現發言人的演講中的信息與大腦中的信息重合,就會緊跟發言人語速,基本做到了同步翻譯,總體上較為順利地完成了同傳任務。
激活各種背景知識使譯員預先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減少口譯過程中信息攝人密度和難度,減輕短期記憶的負擔,大大降低各環節所耗用的精力,加快言語的生成并促成各任務之間的協調,最大限度地避免此類誤譯和漏譯現象的出現。
在同傳過程中,當譯員聽到的信息與譯員頭腦中的相關圖式吻合時,譯員就會構建出相關的場景,深化理解,成為預測的基礎。圖式對于宏觀預測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可能要大于對微觀預測的作用,因為一旦圖式被正確激活之后,譯員對講話的整體結構也會做出相應的預測,使譯員能更好地把握講話人的意圖,從而能激活聽眾的圖式,并使譯文變得更加連貫、有邏輯。
例如,400年前,1583年,意大利人利瑪竇來到中國,他于1599年講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據說這是首個記錄、傳播這句話的西方人。(習近平主席在G20峰會歡迎宴會上的致辭)Over 400 hundred ago,in 1583,the Italian Matteo Ricci came to China,and in 1599,he noted down a Chinese saying,“Up in Heaven there is paradise,down on earth theres Suzhou and Hangzhou.” It is believed that he was the first Westerner to record the saying and make it known to the outside world.
如果譯員對利瑪竇和杭州的關系熟知的話,也就是大腦中的已知圖式被激活,年代不用聽也能譯出,也會很容易預測到他曾經說過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以很快譯出,減輕記憶負荷,以便處理后面的信息。
二是審議通過了兩部重要的黨內法規,分別是《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六中全會新聞發布會)Second,the session deliberated and adopted two documents regarding the discipline of the Party,including the norms of political life within the Par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regulation of intra-Party supervision.
口譯員一定事先熟知了審議通過的兩部法規名稱,那么在聽到發言人說到兩部重要法規時就會迅速預測到它們的名稱,也就是盡快的實現了發言中的信息和頭難中已保存的圖式重合,從而快速譯出。
(二)結構圖式在中英同傳預測策略中的應用
中文是頭松尾緊,偏正結構多,而英文則相反,頭緊尾松,中心語之后可以加上同位語、后置定語、狀語等等。中文非主謂句十分常見,長結構順譯為英文時,要么需要等待,要么需要預測。聽辨中文的理解需求必然小于聽辨理解英文的需求,也就意味著中英同傳時能夠拿出更多的精力來預測。
在同傳中,也有一些需要譯員邊聽邊調整的地方。例如說話人在已開始對研究中心做介紹后,忽然想起重要的一點漏掉了,即劃線部分,于是忽然插人了一句概括性的介紹,譯員此時需要調整一下邏輯思路,這在真實的話語中是經常出現的,熟悉這些邏輯模式對譯員處理信息是大有裨益的。習主席的演講兼具各類文體特征,選擇宴會歡迎詞,經濟論壇的發言。另外選擇了一篇新聞發布會的中英同傳,也都有特定的結構域特征。
10年來,五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從12%上升到23%,貿易總額比重從11%上升到16%,對外投資比重從7%上升到12%,30億人民的生活質量日益改善,金磚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議上的講話)Over the last ten years,the share of the fiv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has risen from 12% to 23%,from 11% to 16% in global trade,and from 7% to 12% in outbound investment.The living standards of our 3 billion people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The stature and role of BRIC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ve been rising.
這一段話數字翻譯特別多,如果不做好預測是很難跟得上發言人的節奏的,根據漢語的語言特點,要做好預測,果斷斷句。這種介紹當前經濟狀況的發言應該屬于介紹類文體,譯員要熟知這類語體特征,通過結構預測直接可以把目的語框架建起來,只需要重點聽數字就可以了,這樣就會很自然的實現翻譯的同步進行。翻譯了一連串的數字占用了很大的記憶負荷,緊接著的信息要斷句,爭取緩和緊張的時間。
大家知道,10月24日至27日,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兩部黨內法規,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兩次重要講話,昨天發布的全會《公報》,集中反映了這次全會的重要成果。(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六中全會新聞發布會)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was held in Beijing from Oct.24 to 27.The meeting approved two documents on the discipline of the Party.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Xi Jinping delivered two important speeches.The communiqué released yesterday concentrated on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the plenary session.
這種發布會一般的結構框架為介紹全會情況,解讀全會上通過的法規或政策,并回答記者提問。上面節選的是發布會問好之后也算是正式開頭的一段話。算是一個引子,口譯員應該準確預測出這一段是對會議的整體介紹,就能夠很清晰省力的給出同傳譯文。
三、結語
由于中英兩種語言固有的差異和中西文化根本上的差異,口譯員在實際的同傳中要做好預測也是相當有困難。圖式理論對漢英同傳中的預測策略有積極的作用,口譯員平時就要進行大量針對性的訓練,熟悉中英兩種語言結構的不同,熟練掌握中西文化的差異,大量的積累科技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的知識,不斷增加大腦中已有的圖式數量,從而能快速的實現圖式匹配。
參考文獻
[1] Gile,Daniel.“Testing the Effort Models Tightrope Hypothesi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 Contribution[J].1999,Journal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2] 廉俊穎.圖式理論與同聲傳譯中的預測技巧[J].科教文匯,2008(10).
[3] 王立弟.翻譯中的知識圖式[J].中國翻譯,2001(02).
[4] 曾阿珊.基于譯員圖式的同聲傳譯預測機制[J].今傳媒, 2012(07).
[5] 左嘉,楊桂華.圖式在同聲傳譯中的預測功能[J] 英語研究,2007(02).
[6] 張靜.英漢同聲傳譯中的預測策略應用[D].蘇州大學, 2014(05).
[7] 趙拓.英中同傳和中英同傳中預測策略的區別[D].2015(05).
[8] 朱景梅.口譯中預測策略的應用[J].外語教育(年刊),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