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日益突出,養老問題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養老服務作為社會工作的重要職能,在養老壓力劇增、養老模式和理念不斷變化的新時代背景下,對社會工作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論述社會工作與養老服務概念、社會工作對養老服務積極作用的基礎上,總結分析了當前我國養老服務發展現狀,并提出利用社會工作提升我國養老服務質量的對策,以期促進我國養老服務向高效率、高品質發展。
關鍵詞:社會工作;養老服務;人口老齡化;對策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健康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人類平均壽命逐年增長,老年群體成為社會群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成為社會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并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據相關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高達2.4億人,占人口總數的17.3%,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約1.58億人,占人口總數的11.4%。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人口老齡化會產生諸多社會問題,例如養老壓力增加、勞動力比例下降等,在我國尤為突出。當前,盡管世界各國大力推行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等模式,但隨著經濟水平提高、社會發展進步、養老理念轉變以及家庭經濟收入增長等方面的變化,社會對養老服務模式、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解決社會問題的一種方法,社會工作以新理念、專業化工作模式逐步興起,并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然而,從目前社會工作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應用來看,效果不甚理想,養老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仍舊較為突出,因而加快推進社會工作在養老服務領域的研究與應用顯得非常重要。鑒于此,文章以社會工作為基礎,探討了當前我國養老服務現狀,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社會工作與養老服務
社會工作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紀末期的美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傳入國內得以發展,目前國內諸多高校開設了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國家也推行了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社會工作是指一種專業化、非營利性的助人服務工作,它以現代科學知識為基礎,為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服務,因而也可以說社會工作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科學,在處理社會問題中具有廣泛應用。由此,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人口老齡化問題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問題,社會工作對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較大,加之計劃生育國策的實行,在未來十年時間內,人口老齡化趨勢將進一步加快。同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醫療技術的越來越先進,平均壽命將進一步延長,屆時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更加嚴重,養老問題會更加凸顯。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行動不便、身體機能等各方面下降,健康問題逐漸顯現,心理問題也會隨著而來。此外,當前我國老年人缺乏必要的收入來源,面對高昂的生活費、醫療費等開銷,無力支付。同時,特別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一對夫妻贍養四位老人的現象將更加普遍,加上有孩子需要撫養,其養老壓力可想而知。因此,解決養老問題、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成為國家相關部門極為關切的問題之一。
社會工作的出現,為解決養老服務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與方法。它在解決養老問題中具有突出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提供專業化的理論指導。社會工作學科歷經百余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諸多理論方法,并經過實踐檢驗,例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等。這些理論的建立為社會工作者在提供養老服務時給予指導,從而以專業化的理論、科學化方法更好地服務老年人,促進養老服務質量的提升。第二,提供多樣化的科學方法。社會工作根據養老服務人群規模大小制定不同的方案,具體可分為個案、小組、社區三類,從而可以結合老年人需求提供更加專業化、更具針對性的養老服務。同時,社會工作的開展具有形式豐富、方式多樣等特點,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不同人的需要,確保養老服務質量。第三,培養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的開設、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設立均為社會工作的開展提供高素質人才,確保養老服務有充足的抓專業化人才隊伍支撐。
二、當前我國養老服務現狀
在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突出的今天,受老年人群體規模較大、養老服務經驗借鑒缺乏等方面的影響,我國養老服務質量尚處于較低水平,還存在較多問題。文章就當前我國養老服務現狀進行總結分析,具體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政策規劃有待完善,宣傳工作不到位。提供優質、高效的養老服務離不開相關政策、制度的支持,社會工作的開展亦是如此。當前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對社會工作關注不夠多,對社會工作缺乏全面思考、統一規劃,將其納入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后,實施效果并不明顯。此外,政策、制度制定后,受宣傳力度、宣傳范圍等因素影響,老年人、居民家庭、社區對相關政策不夠了解,更不用說落實執行了。
第二,缺乏相關資源、相關方支持。社會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政策法規的支持,也需要提供各類資源予以支撐,例如人力、物力、財力等。同時也離不開相關各方的支持與協作,例如政府在公共基礎設施方面、社區在配套養老服務方面、家庭在心理健康服務方面、以及企業在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提供的幫助,然而從當前現狀來看,這些方面比較欠缺。
第三,專業化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匱乏。盡管當前我國部分高校開設有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然而受社會偏見、職業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從事與本專業相近工作的人數并不多,因而在養老服務中社會工作者的素質水平長期難以得到提高,加之薪資福利水平有限,社會工作隊伍不穩定,不容易留住人,更不用說優秀的社會工作者了。
第四,養老服務需求多樣化難以滿足。時代在不斷發展,老年人需求在不斷變化。首先,老年人身體較為脆弱,他們不僅關注于吃飽穿暖,更在意的是生活或心理服務以及醫療保健服務的水平;其次,老年人不愿為養老服務支付較多的錢,但又想享受優質的養老服務;最后,社會工作方法還存在進一步提升的應用空間,且需要與時俱進,以滿足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三、社會工作對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對策
為有效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切實提高養老服務質量,結合我國發展實際,文章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出相應對策:
第一,強化政府引導,科學規劃。首先,政府應加強在養老服務工作方面的引導,著力于建設服務型政府,平衡好養老服務和社區建設、企業社會責任及相關方面的關系;其次,制定相關政策,為養老服務提供政策支持,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構建起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三級體系;最后,搭建專業化平臺,設立老年公益熱線,定期到社區展開宣傳,提高政策宣傳覆蓋率,促進政策有效落實,為社會工作鋪平道路。
第二,整合社會資源,多方聯動。首先,政府要積極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摸索出一條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雙向合作的發展道路,促進資源共享,同時加大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滿足不同老年人活動需求;其次,鼓勵社區和企業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成立公益社團等,補足政府在養老服務方面存在的缺陷,提高養老服務的靈活性,為社會工作夯實基礎。
第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服務水平。首先,高校在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時,不僅要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教育,還要促進學生傳統觀念的轉變,正確認識和看待養老服務行業;其次,招聘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務工人員從事養老服務工作,通過多項培訓,進一步促進社會工作隊伍的多元化;最后,提高社會工作從業資格證含金量,優化完善社會工作者薪資福利體系,減少社會對社會工作者的偏見,為社會工作儲備人才。
第四,與時俱進,巧用社會工作方法。結合老年人及其群體間的差異,合理利用各種社會工作方法,為老年人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養老服務。例如靈活運用個案法解決部分不愿交流、不善表達的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充分利用小組法調動老年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巧妙利用社區法組織不同類型的主題活動;其次,積極擁抱互聯網,推動智慧養老的發展,為老年人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養老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姝.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問題研究:基于甘肅省蘭州市的服務實踐[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8(07):59-63.
[2] 朱賀.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機構服務專業化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8(19):42-44.
[3] 方媛.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8(28):43+45.
作者簡介:張萌(1987.07- ),女,土家族,貴州遵義人,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遵義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部講師,研究方向:社會治理、社區服務及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