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麗萍 李桂花
摘 要: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將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考察,從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其紅色革命思想與綠色生態思想始終交相輝映,為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雙重和解指明了道路。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雙重和解思想;異化
馬克思主義在關注人與人的關系的同時,也致力于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力求實現人同人、人同自然的雙重和解,它將紅色革命思想與綠色生態思想貫穿在一起,形成一部“紅”與“綠”的交響曲。加強對馬克思主義雙重和解思想的研究對于新時期黨和國家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雙重和解思想的歷史生成
馬克思主義的雙重和解思想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萌芽。在《手稿》中,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批判,一方面揭露了在資本邏輯控制下,人與人相異化的不自由生存狀態,另一方面控訴了由于人對自然的無節制掠奪,導致人與自然相異化的狀態。在馬克思看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無機的身體”,二者通過勞動緊密相連。勞動把人和只能從事片面生產的動物相區別,同時也將打上實踐印記的自然界同抽象、孤立存在的自然界相區分。在馬克思那里,人與自然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現狀是,資本邏輯驅使下的資本家對工人實行殘酷壓榨的同時,也將罪惡的魔抓伸向自然界,資本的逐利本性在貧窮的工人階級身上,在惡劣的生態環境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其結果是,人同人以及人同自然之間關系的必然異化。在《手稿》中,馬克思指出這種異化狀態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因此他提出,要通過積極揚棄私有財產,實現共產主義來克服異化。
馬克思在《手稿》中表達的人與自然辯證統一思想,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形態》)一文中得到進一步論述。在《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由人類史和自然史兩部分構成,并且兩者密切相連,彼此制約,而以往的歷史觀恰恰將人與自然的關系從歷史中割裂出去,從而導致了自然界與歷史的對立。馬克思恩格斯從揭示人類歷史的物質前提著手,既看到了人民群眾歷史創造者的主體地位,也認識到了自然環境對于人類生存發展的重大意義,他們強調要把人同人的關系的歷史與人同自然的關系的歷史放在一起考察,《形態》閃爍著紅色革命思想與綠色生態思想的光芒。
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馬克思主義紅綠交融的雙重和解思想也逐步成熟,這主要體現在《資本論》以及《自然辯證法》等著作中。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深刻批判了資本主義只見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的生產方式,揭露了其壓榨工人勞動、掠奪自然財富的深重罪行,敲響了資本主義社會危機和生態危機的警鐘。此外,馬克思還在《資本論》中闡述了有關自然生產力,可持續發展以及循環經濟等思想,他主張通過合理變換人與自然間的物質交換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
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提出要警惕自然對人類的報復,闡發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恩格斯指出,要達到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解,要完成兩次提升,第一次提升在于人通過生產勞動從物種關系上脫離動物本能,但此時的人仍受到許多自然和社會因素的制約,還不是自主、自由的人。因此,人要使自身真正成為社會的主人,還需要在社會關系層面進行第二次提升,即通過變革現有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指明方向、開辟道路。
馬克思恩格斯在探討人的解放問題的同時,也流露出對自然解放的關懷,他們始終將人與人的關系問題同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聯系在一起考察。隨著馬克思恩格斯思想體系的完善,他們關于人同人、人同自然的雙重和解思想也得以成熟。
二、馬克思主義雙重和解思想的現實映照
藝術來源于生活,思想理論同樣植根于社會現實。馬克思恩格斯處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大發展,同時各種社會矛盾激蕩的年代,馬克思主義的雙重和解思想正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危機、生態危機等客觀現實的真實寫照。
從人與社會的關系層面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人與人乃至整個社會的關系表現為對立分離。馬克思指出:“現代的資產階級私有制是建立在階級對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剝削上面的產品生產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備的表現。”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社會化的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雇傭勞動將越來越多的人納入到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而工人在勞動中不是發展自己,而是摧殘自己,他們成為資本家盈利的手段和工具,整個社會呈現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相敵對的態勢。
從人與自然關系的層面看,資本主義社會生態破壞嚴重,環境問題凸顯,人與自然關系緊張。不可否認,工業革命的浪潮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大發展,促進了生產方式的革新,但是這種發展是建立在資本邏輯統治下人對自然界大肆掠奪的基礎上的。資本家為攫取巨額經濟利潤,盲目開采自然資源,任意排放工業廢棄物,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資本主義社會生態惡化,環境污染嚴重,底層人民生活困苦。
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生態矛盾交織的現狀,是馬克思恩格斯將人與人的關系問題同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結合在一起考察,主張實現雙重和解的現實緣由。馬克思恩格斯看到,資本主義私有制是隱藏在資本主義社會病態現狀背后的深層原因。因此,關于消除異化、實現和解的途徑,要從變革生產關系著手,通過變革資本主義私有制,走向共產主義來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雙重和解。
三、馬克思主義雙重和解思想的終極指向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私有制是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畸形的根源,因此他們提出對私有財產積極揚棄的共產主義作為消除異化的途徑,這也是他們雙重和解思想的終極指向。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中,人與自然通過勞動緊密相連,辯證統一,然而資本主義社會打破了這種統一。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邏輯驅使下的資產階級對工人勞動與自然財富實行雙重壓榨,在這種剝削的生產體系中,人被當作勞動著的動物,自然界被看作人征服改造的對象,結果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可避免地走向異化。
馬克思恩格斯斷言,共產主義社會是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的社會形態;是階級、國家消亡,“三大差別”消除的社會,屆時,”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主義是砸爛禁錮人類牢籠的武器,它將一切支配人類的異己力量摧毀,帶領人類由必然走向自由。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主義不僅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解,還能達成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在共產主義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并不是以放棄人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為條件的,而是要以合乎自然發展規律的方式代替盲目開采、隨意掠奪的方式來對自然環境加以改造和利用。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廢除了私有制的共產主義社會,物質生產不再因為純粹的利潤動機而盲目擴張,人類能夠合理調節自身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從而使得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實現在動態平衡中協調發展。“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
四、結語
馬克思恩格斯在關注人的解放問題的同時也致力于探究自然的解放,他們始終將人與人的關系問題同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聯系在一起考察,博大精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部“紅”與“綠”的交響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雙重和解思想,牢牢把握住它的”紅“、”綠“兩重屬性,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與和諧共生,早日建成”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并存的”美麗中國“。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方世南.論馬克思主義紅綠交融思想[J].鄱陽湖學刊, 2018(04).
基金項目:文章為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代生態生產力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2018B8;文章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專項項目“馬克思主義科技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與創新”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MKSLL10;文章為吉林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MYL001。
作者簡介:柳麗萍(1993- ),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李桂花(1965- ),女,漢族,吉林遼源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科技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