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胡潔
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癌情監測數據顯示,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而且穩居癌癥死亡的第一位。目前已知的可以導致肺癌的危險因素有:吸煙(包括被動吸煙,即“二手煙”)、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電離輻射、肺癌家族史、大氣污染、既往慢性肺部感染等。預防肺癌,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步:不吸煙,避免二手煙
吸煙和被動吸煙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煙草中有至少69種已知致癌物質,可增加全身多個器官發生腫瘤的風險,包括肺癌。研究顯示,吸煙者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煙者平均高10倍以上;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肺癌的發病風險越高。吸煙不僅會引發癌癥,還會改變癌細胞的生理學特點,降低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的效果;吸煙還可能增加包括手術在內的腫瘤治療措施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此外,有職業暴露危險者應做好防護措施,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要及時接受規范治療,有條件者可通過相關措施改善居室空氣質量。
第二步:高危人群定期篩查
如果肺癌能在早期被發現,大多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存在肺癌危險因素者要重視起來,定期進行肺癌篩查。
肺癌的高危人群為50~75歲,且至少合并以下一項危險因素:
○1吸煙≥20包年(每天吸煙包數乘以吸煙年數),包括已戒煙但戒煙時間不足15年者;
○2被動吸煙者;
○3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4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如果既往沒有肺部基礎疾病,最好通過低劑量胸部CT進行篩查;如果有肺部基礎疾病,則應根據具體病情選擇適宜的CT掃描方式進行篩查。需要強調的是,肺癌篩查不能替代戒煙的預防作用,吸煙者應盡早戒煙。
第三步:警惕肺癌“信號”
盡管肺癌早期可以沒有任何表現,但也有一些癥狀可以作為信號提醒人們進行進一步檢查,避免漏診或延誤診斷。這些癥狀有:反復咳嗽、反復胸痛或背痛、痰中帶血或咯血、反復發生肺炎、聲音嘶啞等。尤其是肺癌高危人群,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更要提高警惕,及時就診。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癥狀是非特異性的,除了肺癌,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有這些表現。
問:藥物可以預防肺癌嗎?
答:目前還沒有發現對肺癌有預防作用的藥物。關于阿司匹林、β-胡蘿卜素、維生素E、硒、類固醇等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長期服用上述藥物對預防肺癌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