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
生活實例? ?李阿姨患高血壓病5年,平時每天服用1粒長效降壓藥,血壓控制平穩。最近,氣溫大幅下降,李阿姨出現頭痛不適,偶爾還有頭暈。年輕時,李阿姨曾患過偏頭痛,每次偏頭痛發作,她都服用止痛藥,癥狀很快得到緩解。這次李阿姨以為也是偏頭痛發作,隨即服用了止痛藥,雖頭痛有所緩解,但頭暈更加厲害,還出現了惡心、嘔吐等癥狀,家人立即陪她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血壓增高到170/96毫米汞柱,便為她調整了降壓藥的劑量。很快,李阿姨的血壓恢復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頭痛、頭暈癥狀也消失了。
原來李阿姨這次的頭痛不適是由于血壓過高導致的,控制好血壓,不適癥狀即可得到緩解。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頭痛不適,不宜盲目服用止痛藥。因為如果是血壓過高所致的頭痛,服用止痛藥會掩蓋病情,使高血壓得不到合理的治療,血壓可能進一步上升,以至于延誤病情,甚至發生腦出血等心腦血管意外。
頭痛往往是高血壓病的主要癥狀之一,以脹痛為主,呈持續性,疼痛部位不固定,或左或右或頭頂或腦后。氣溫下降時,高血壓頭痛易發作。這是因為,在寒冷季節里,人體血管收縮,血壓較平時高,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往往因為服藥劑量不夠,血壓降不下來,而導致頭痛發作。一般地說,血壓超過正常值越多,頭痛會越劇烈。
止痛藥可以有效緩解頭痛,但高血壓患者不宜隨意服用,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止痛藥雖然可能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是治標不治本。止痛藥和降壓藥的作用機理完全不同,止痛藥沒有降壓效果。短期的血壓急劇升高可能導致高血壓危象,危及患者生命;長期的血壓慢性升高會導致血管壁受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冠心病、腦卒中和腎功能下降等人體重要臟器損害。
其次,止痛藥本身有一定的副作用,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消化道潰瘍和出血。只有在排除了血壓波動和其他潛在的疾病后,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量服用止痛藥。
可見,高血壓患者發生頭痛、頭脹和頭暈時,首先要規范測量血壓,判斷血壓控制情況。如果血壓明顯增高,可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降壓藥,及時使血壓恢復正常。隨著血壓下降或恢復正常,頭痛等癥狀往往可自行消退。如果血壓控制尚可,要尋找其他可能引起頭痛的原因并進行相應治療。千萬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免貽誤病情和治療。在排除可能的疾病后,并且沒有禁忌證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服用止痛藥緩解頭痛。止痛藥的種類非常多,常用的有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塞來昔布等。
平時,高血壓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睡眠,多鍛煉,調節飲食,監測血壓,合理用藥,避免血壓升高。
高血壓頭痛形成的機制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是由于高血壓的機械作用,血管異常擴張,動脈壁的痛覺感受器受刺激,引起頭痛,表現為頭部鈍痛、搏動性跳痛,局限于一側或兩側的前頭腦部及后頭腦部,也可彌散至全整個頭部,屬非偏頭痛性血管性頭痛。
第二是由于頭部肌肉反射性收縮,頭部周圍出現緊箍樣疼痛,多位于枕下、項頭頸部,伴輕度頸強(頸項強直?),伴頸部僵硬感。
第三是由于大腦功能紊亂,引起顱內血管的舒縮障礙,產生全頭彌散性脹痛及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