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摘要】社會養老保險解決人們養老之憂,在社會保險中居于核心地位。養老是每個公民都要面臨的問題。如何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我國社會保障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隨著工作模式的多樣化,養老也需要更多模式以適應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現實情況是,我國目前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還存在很多缺陷,如立法有漏洞,基金缺口巨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小,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站在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的角度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展開研究。建議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制度的立法,從而解決人口老齡化難題。并論述了這些具體設想的理論可行性和現實價值,分析這些設想存在的缺陷以及現實應注意的問題。最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要完善這項制度,必須要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等改革一起進行,建立一套完善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真正從根本上解決養老問題。
【關鍵詞】農村養老保險 發展歷程 改革建議
養老問題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僅僅依靠家庭是不夠的,家庭成員的缺失、金錢儲備的不足都對養老帶來不確定因素。如果國家從立法上就規定一系列養老保障的法律制度,那么養老問題就能夠實現全方位覆蓋,每個養老問題都能有法可依,從而養老問題能夠得到真正法律上的保障。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但養老模式比較單一,覆蓋面很小,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覆蓋。因此,伴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養老制度的完善更加需要解決。
一、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低
農村由于相比城市經濟比較落后,養老保險意識也相對落后,相對封閉的環境和閉塞的信息使得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宣傳力度不足。大多農村人口還比較保守,沒有參保意識,一味依靠子女。由于農村實行的是“個人交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政府給予政策扶持”,由于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大多數集體沒有對農村家庭給予補助,造成農民對集體得不到信賴,使得這項制度成為一種鼓勵性儲蓄而不是強制性措施,所以致使很多家庭沒有參加養老保險,養老保險不能全部覆蓋。
(二)政策執行困難
由于農村的養老保險是自愿原則為主,所以在執行起來就會存在政策執行效率低的問題。各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基本都是在民政部頒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礎上修改而來的,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政策的執行都存在很大變動,給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行帶來很大不穩定性。加之法律宣傳力度在農村就比較薄弱,導致本來就心存疑慮的農民更加不愿投保。
(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方法落后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民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本身理解程度低,加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增值困難,很多農民不愿參保。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發放不科學,《基本方案》規定,農民繳納社會養老保險根據自愿原則,分2元、4元、6元等10個檔次,繳費低帶來的后果就是領取的養老金也偏低,每月領取的養老金也微乎其微。這些養老金難以起到真正養老的作用。新農保對養老金的費用方面做了一些調整,但是否真正有根本性變化仍需要進一步檢驗。
二、完善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具體建議
建立農村公共養老保障制度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民是社會的主體,只有讓農民的利益得到切身保障,才能有利于我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一)加快立法建設促進制度穩定
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大多依靠政府職能部門頒布的相關行政法規、規章來對基本養老生活實施和指導,雖然在2010年,我國頒布了第一部《養老保險法》,在法律上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相對于整套法律體系而言,法律效力依然是停留在政策的層面多,即使是新農保的產生,也只是一項政策,沒有真正意義的法律強制力。因此,要想真正實現養老保險有保障,必須依靠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體系來保障。比如,可以制定一部《農村養老保險法,》依靠法律來規制農民的養老問題。因為法律具有普遍性和強制性,所以通過法律可以使農民的養老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維護。
(二)提高農村養老保險的積極性
養老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臨的問題。農民如果自覺地參加養老保險,法律的貫徹就會順暢很多。養老說到底是個人的事情,社會保障也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農民主動繳納保險金,就會推動保險制度的發展,使保險的完善更加迅速,因為農民的主動配合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起到積極的作用。在農村,要加大宣傳力度,倡導養老新模式,改變農村傳統養老模式的觀念。
(三)強化集體對農村社會保障的補助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以“個人交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政府給予政策扶持”為基本原則,所以,在個人繳費的基礎上,集體補助也要落實到位。補助越多,農民的積極性也越高。農村家庭的收入不均衡,有些家庭的經濟水平不能支撐養老保險金的繳納,所以需要政府的幫助,對困難戶應該特別照顧,落實到實處,使農村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
三、結語
農村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法律制度目前還有待完善。到目前為止,我國農村并沒有形成一個成型的和有效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體系,相關的社會保障基本法還沒有出臺,那些作為目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主要法律依據的行政規章之間缺少必要協調,不能形成配套的法律體系,導致實踐中有許多問題無法可依。由于法律的缺失,使得現實中農民在參保的過程中困難重重,農民的養老問題得不到切實的保障。在這種情況下,本文在研究農村社會保障法基本理論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建議,對于指導農村社會保障立法、司法和執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