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何思學 鄭佩欣 郭少蓮
【摘要】中國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的關鍵階段,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四位一體的宏觀結構創造了全新的當代國人心態。而大學生作為未來中國社會的希望,其自身的社會化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成功與否決定著芊芊學子是否能夠成為合格勞動者并參與社會分工。大學生社會化發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從家庭影響因素對大學生就性別差異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化;性別差異
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高等院校的教育也在不斷變化中,這個過程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同時對其社會化的發展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每個大學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都有所不同,體現出不同的社會化的表現形式,就性別這一點個體社會化內容也有差異性。
一、社會化的主要內容
(一)社會化的界定
鑒于社會心理學家凱利的簡單模型研究,我們認為社會化(socialization)是個體在社會文化環境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語言、規范、價值觀等社會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征,適應社會并積極作用于社會、創造新文化的過程。就是指個體在各方面的成長過程中各種因素對其造成的影響,使個體完成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
(二)社會化的影響因素
1.家庭:是社會的初級群體,也是個體社會化的主要場所。
2.學校:兒童進入學齡期后,學校的影響和教師的作用逐漸上升,成為社會化最重要的社會環境因素。
3.同輩群體:指年齡與社會地位相似的人結合形成的群體,如同學、朋友、同伴等。
4.大眾傳播媒介:指書籍、報刊、廣播電視、電影戲劇、錄音錄像、網絡、遠程通信等。
二、調查內容分析
(一)基本影響因素調查分析
我們以高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以性別作為調查變量,通過問卷調查,進行小樣本的調查。結果發現,大眾傳媒媒介、同輩群體、家庭、學校四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所占的比例分別是:15.79%、31.5%、81.58%、60.53%。由此我們得知大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影響其社會化過程中家庭和學校兩個因素起到的作用更大。
(二)社會化的家庭、學校因素的性別差異分析
1.性別差異分析
我們以大學生群體為調研對象,以性別作為研究變量,分析學校和家庭兩個影響因素存在的性別差異。結果顯示,男生選擇家庭的人數占75.86%,選擇學校的為24.14%。很明顯,在社會化過程中,家庭因素對于男生而言起到的作用更大。而對于女生而言,選擇家庭因素占53.33%,選擇學校因素則為46.67%。
2.家庭因素在性別因素上的差異分析
以性別為自變量,調研家庭各因素在不同性別的大學生中所起到的作用比例。男生在父母教育方式、父母期望、父母生活習慣、家庭氛圍、父母所受教育程度等選項選擇的比例分別是72.73%、45.45%、81.82%、81.82%、68.18%;而女生的則是87.5%、56.25%、50%、98%、50%。
從調查結果可知,男生群體社會化過程中影響因素最大的前三個因素分別是父母的生活習慣、家庭氛圍及父母的教育方式。而對于女生群體來說,主要因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期望及父母的生活習慣。
三、原因分析
(一)家庭、學校因素在大學生社會化影響作用的原因分析
家庭是社會的初級群體,也是個體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個體在幼兒期的行為習慣、心理發展都會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父母是個體的第一教師,在個體還沒有判斷能力時,只能通過模仿來習得行為,若是沒有正確的導向,個體則會向其認為正確的方向發展。進入學齡期后,學校的影響和教師的作用逐漸上升,學校作為集體生活的第一場所,個體脫離了家庭的“象牙塔”,其自我意識的能動性得到顯著發展。在我國,個體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最低年限為九年,而這段時間內學校的教育方式、學校文化都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其個性的形成。
(二)家庭、學校社會化性別差異的原因分析
父母都會要求子女要有獨立性,但程度有所不同。男生應當更具責任感,學會擔當,他們是從最初接觸的家庭這一群體當中習得,家庭對男生的獨立性和責任感的形成影響更明顯。而女生對于家庭責任感相對來說會較弱,她更多地是需要學會如何以一個女性的姿態去與人交往,這是在學校這一群體當中習得。
(三)家庭因素在性別因素上差異的原因分析
在同樣一個家庭中,父母對其子女會根據性別的差異而持有不同的教育觀念,“男孩窮養,女孩富養”恰恰說明了這一點。父母對于男孩的教育大多為“散養式”教育,而對女孩的教育大多為“圈養式”教育,父母認為男孩應該高大、說話響亮、獨立;而女孩應該順從、嬌小、文靜,這不同的教育方式導致個體社會化產生差異。
四、建議與對策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不斷優化家庭文化環境
家庭因素對于男女社會化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應當特別關注這一因素。父母不管對于男生女生都要營造適合孩子社會化發展的家庭氛圍,要不斷提升家庭的文化環境,讓孩子的身心在家庭中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父母要不斷提升自我,持正確的教育方式
父母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是否適合孩子,對于男生女生的教育雖要有區別,但要更趨向于一個共同目標一一幫助孩子更好地進行社會化發展。所謂“男孩窮養,女生富養”的教育方式也有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定奪舍取。
(三)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對于孩子的期望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所以父母要呈現給孩子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性認識。而對于孩子的期望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對于孩子的教育,即使在繁重的工作、家庭負擔下,也不要放棄對孩子的親身教育。
五、總結
大學生在其社會化的發展過程當中,總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影響,性別的差異也使得男生和女生這兩個群體呈現出不同的社會化現象,而個體的不同社會化發展也使得個體呈現出自身的獨特性,讓我們接觸到更多有趣的人。身為大學生的我們,應當在與社會的融合中進一步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使對環境的適應、心理的成熟度、能力的發展等各方面的素質都得到全面發展,更好地完成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