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樹珍 趙曄 馬文娟 劉銳鋒 王小虎 張俊華 田金徽
摘要:目的 分析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研究主題與合作情況,為該領域研究提供參考。方法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網)建庫至2017年9月24日收錄的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相關研究文獻。采用BICOMS-2分析軟件對主要信息進行抽取、整理并生成共現矩陣,采用Ucinet6.0軟件NetDraw繪制網絡圖,采用Gcluto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結果 共納入文獻552篇,研究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14年達到高峰;目前該領域研究人員及機構眾多,許多作者及單位之間存在一定合作關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藥注射液、湯劑、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胸部放療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和肺纖維化防治中的價值這三大主題。結論 目前該領域研究存在地域不平衡性,且長期從事該領域研究者相對較少,建議今后研究盡可能跨區域合作開展,同時也可探討聯合利用其他干預手段達到防治放射性肺炎和肺纖維化目的。
關鍵詞:中藥;放射性肺損傷;研究主題;合作;機構;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R272.956.3;R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9)03-0093-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topics and cooperation of TCM for 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Methods Literature about TCM for 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 in CNKI, CBM, VIP and WanFang database were searched from establishment to 24th September 2017. The BICOMS-2 software was used to extract and manage the keywords and produce co-word matrix. Ucinet6.0 NetDraw was used to draw the network figure, and Gcluto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cluster the keywords. Results Totally 552 articles were included, showing that the number of research was in the overall upward trend, and reaching the peak in 2014. Currently there were many researchers and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the field, and there was a certain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d on the value of TCM injections, decoction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radiation pneumonitis and pulmonary fibrosis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est radiotherapy. Conclusion There is a regional imbalance in TCM for 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 and the number of authors who are engaged in this field for a long time is relatively smal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searchers will carry out cross regional research and combine other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radiation pneumonitis and pulmonary fibrosis.
Keywords: TCM; 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 research topics; cooperation; institutions; visualization
放射性肺損傷是胸部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引起的并發癥,多見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縱隔惡性腫瘤放療過程。據文獻報道,胸部腫瘤放療過程中,放射性肺損傷的發生率約為10%~20%[1]。癥狀多在放療結束后2~4周內發生,少數在放療結束半年內發生,主要為干咳、少痰、吞咽困難、胸悶、胸痛,嚴重者呼吸困難、低熱,血白細胞正常,抗生素治療無效。放射性肺損傷作為放療的一種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其治療和預防受到越來越多醫療工作者關注。近年來,中藥防治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逐步開展,并從不同防治方案觀察中藥的療效。本研究采用可視化方法,對我國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研究進行整體分析,從而了解該領域研究現狀,為今后研究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網)。選擇題名、關鍵詞和摘要為檢索字段,以“放射性肺炎OR放射性肺損傷OR輻射性肺炎OR放射性肺纖維化”為檢索詞進行主題詞檢索及高級檢索。檢索時間范圍均為建庫至2017年9月24日。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所有已發表在期刊的中藥防治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排除動物實驗、綜述、會議摘要、消息、資訊和新聞報道。
1.3 數據錄入
2名研究者同時獨立進行檢索,利用EndnoteX7去重,人工閱讀所獲文獻題目和摘要,去重和排除明顯不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并交叉核對納入試驗的結果,對有分歧而難以確定其是否納入的研究通過討論或由第3位研究者決定。同時對作者單位、期刊名稱等進行統一。
1.4 數據分析
采用BICOMS(書目信息共現挖掘系統)[2]分析軟件對關鍵詞、作者、作者單位和年代、出處等信息進行抽取和整理,并對高頻關鍵詞、作者、作者單位生成共現矩陣。采用Ucinet6.0軟件中的NetDraw按照中心度排列各關鍵詞、作者、作者單位之間的關系,并繪制社會網絡圖譜。采用Gcluto進行聚類分析,根據實際聚類效果,最終選擇將關鍵詞聚為4類,并生成可視化曲面圖。
2 結果
2.1 檢索結果
初檢獲取文獻9440篇,閱讀題目和摘要排除與本研究納入標準不符的文獻,最后共納入文獻552篇。
2.2 發表年份
1959年之前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相關研究未見報道,1959-2000年每年發文量不足10篇,隨后10余年呈迅速增長趨勢,至2014年發文量達53篇,2017年發文較少可能與數據未完全上傳有關,見圖1。
2.3 來源期刊
552篇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論文來源于218種期刊,其中刊載10~15篇的期刊有7種、5~9篇的26種、1~4篇的185種。篇數>6的期刊見表1。
2.4 作者分布及合作關系
共1492位作者于1959-2017年9月從事中藥治療放射性損傷的相關研究(假設所有出現在納入文獻中的作者皆從事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研究),共出現1832次。發表論文數目最多者為沈偉生和張霆,分別發表9篇論文,其次為賈英杰和王炳勝,分別發表8篇論文,以上4位作者分別來自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武警浙江省總隊杭州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解放軍第251醫院;參與發表7、6、5、4、3、2、1篇論文的作者數量分別為1、5、6、10、38、149、1279人,由此可見,研究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人員眾多,但高產作者卻不多。其中發文量4~9篇的26名作者合作社會關系見圖2。
由圖2可知,這些作者中,來自甘肅省腫瘤醫院的王小虎和河南省腫瘤醫院的楊峰與其他作者無合作關系。剩余24位作者形成了6個獨立的合作團體,其中2個只含2名成員,分別為來自唐山市人民醫院的房麗和河北聯合大學的王紅陽[3]、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張蕊和劉瑜[4]。其余4個團隊分別含有3、4、5、8名成員,依次為:唐山市人民醫院的張瑞娟、王曉紅和楊俊泉[5];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的奚蕾、夏德洪、沈偉生和周劍波[6];解放軍第251醫院的王炳勝、張秀麗、劉秀芳、張海和雒書朋[7];武警浙江省總隊杭州醫院腫瘤中心的張霆、岳建華和潘曉嬋[8],浙江省腫瘤醫院的馬勝林、鄧清華和湯忠祝,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賈英杰和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謝廣茹[9]。可以看出,有4個團隊內部人員均屬同一單位,1個團隊是省內合作,跨省合作的團隊有且僅有1個,表明作者合作范圍相對局限,不同單位及省份的作者間缺乏合作交流。
2.5 作者機構分布及合作關系
共502個機構參與了552篇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研究論文,共出現741次。發表論文數目最多機構為浙江省腫瘤醫院、唐山市人民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和武警浙江省總隊杭州醫院,分別發表17篇、13篇、12篇和10篇論文,參與發表9、8、7、6、5、4、3、2、1篇的機構數量分別為1、1、2、2、4、10、19、70、389個。
這502個機構地域分布為:華東地區6個省份(直轄市)江蘇、山東、浙江、安徽、上海、福建省參與機構分別為60、59、31、16、6個,共計176個;華中地區4個省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分別為53、23、13、11個,共計100個;華北地區5個省份(直轄市)河北、北京、山西、內蒙古、天津分別為40、21、14、5、5個,共計85個;西南地區4個省份(直轄市)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分別為24、9、7、7個,共計47個;西北地區5個省份陜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分別為16、15、2、2、1個,共計36個;東北3省遼寧、黑龍江、吉林分別為15、7、4個,共計26個。
圖3為發文量介于4~17篇的25個作者機構合作社會關系圖,由圖可知僅有13個機構形成了4個獨立的合作團隊:河北省人民醫院和河北省遷安市人民醫院;陜西省腫瘤醫院和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南京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和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武警浙江省總隊杭州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浙江省中醫院。而其余12個機構與其他機構并無合作關系。由此可見,機構間有一定的跨省合作,但是合作相對較少。
2.6 關鍵詞分析
552篇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共有629個關鍵詞。由表2可知,在前16位的關鍵詞中主要為放射性肺損傷的病因、類型及治療方法。
對出現頻次>8的45個關鍵詞進行社會網絡分析,結果見圖4。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損傷、非小細胞肺癌、中藥治療、中西醫結合、放療、療效均處于網絡的中心位置,網絡線密集,說明與其他關鍵詞聯系緊密,共同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的次數最多,在網絡中處于主要地位,根據這幾個關鍵詞直接或間接地展開了其他領域的研究。處于網絡邊緣的關鍵詞與核心關鍵詞的網絡線較為稀疏,表明直接聯系少,它們更多的是通過中間節點作為橋梁與核心節點取得間接聯系,從而說明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方向。對出現頻次>8的45個關鍵詞構建45×45的共現矩陣進行聚類分析,生成可視化曲面圖(見圖5)和可視化矩陣(見圖6)。
圖5顯示,當前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范圍主要涉及3個主題。“0”:血必凈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復方苦參注射液和參芪扶正注射液在食管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放療中的防護價值;“1”:參麥注射液、沙參麥冬湯、痰熱清、清燥救肺湯、川芎嗪注射液、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轉化生長因子、抗生素、激素以及中西醫結合在預防胸部腫瘤放療引起的放射性肺炎和肺纖維化中的作用;“2”:清熱解毒類中藥在肺炎和放射性肺損傷治療中的價值。
3 討論
本研究檢索四大中文數據庫,納入國內發表的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文獻,分析國內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現狀。基于文獻計量學方法結合信息可視化手段,采用3種可視化軟件分別對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進行了可視化對比分析,即用書目信息共現挖掘系統分析軟件簡潔、直觀地展示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并生成高頻作者、作者單位、關鍵詞的共現矩陣;用Netdraw軟件制作高頻作者、作者單位、關鍵詞的共現圖譜,通過網絡線的疏密程度及周圍節點與核心節點距離的遠近可清晰看出各個節點之間的親疏關系;用Gcluto軟件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將研究主題分類,簡單明了地揭示此研究的結構與變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相關論文在1959-2000年每年發表數量不足10篇,2001年首次超過10篇后又呈下降趨勢,2003年研究數量開始迅速增長,2006-2013年處于波動狀態,2014年到達高峰(53篇)后數量基本趨于平穩。全國3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除海南省、臺灣省、西藏自治區、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外其他地區均有研究成果發表,所有502個研究單位中,華東、華北、華中三大地區的研究單位分別有176、85、100個,而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僅分別為47、36、32和26個,明顯存在地域不平衡性。參與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作者眾多,但高產作者不多,且主要聚集于華東及華北地區的個別單位。論文作為科研成果的表現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作者的研究能力[10],這說明長期從事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研究的作者相對較少且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網絡圖譜可發現作者及單位之間雖有合作卻不甚緊密,尤其是不同地域之間的合作。結果顯示,當前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范圍主要涉及中藥注射液、湯劑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胸部放療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和肺纖維化防治中的價值。可以看出,放療不良反應的中藥治療和患者生存質量是目前重點研究領域,今后可從放療本身,如放療方式、放射劑量等方面研究如何預防放射性肺損傷的發生,同時也可探討聯合利用其他干預手段如護理等,以拓展研究領域。
與關鍵詞相比,主題詞更能準確代表研究方向。因此,采用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可能導致研究主題的分析結果存在偏差。建議今后撰寫科研論文應認真選擇關鍵詞,并以主題詞表為主要依據[11-12]。另外,由于中藥名稱、種類及炮制方式等形式多樣,故不便選詞或易造成漏檢,因此本研究無中藥相關檢索。
綜上,盡管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的研究不斷增多,但研究人員及單位之間的合作不甚緊密,未來應重點加強地域之間的聯系,以降低地域間的不平衡性,同時也有利于不同地區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及研究結果的傳播。長期從事中藥治療放射性肺損傷研究的作者較少,建議今后堅持此類研究,為發現、解決相關疑難問題奠定基礎。目前研究方向多以治療為主,今后可將研究重心轉移到預防領域,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MEHTA V. Radiation pneumonitis and pulmonary fibrosi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pulmonary function,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63(1):5-24.
[2] 崔雷,劉偉,閆雷,等.文獻數據庫中書目信息共現挖掘系統的開發[J].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8(8):70-75.
[3] 房麗,王紅陽,劉衛東,等.百合固金湯聯合七葉皂苷鈉防治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2,52(1):53-54.
[4] 張蕊,劉瑜,劉檸,等.清肺祛瘀湯治療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2,33(4):390-392.
[5] 張瑞娟,王曉紅,楊俊泉,等.痰熱清注射液預防放射性肺損傷的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8,30(8):866-868.
[6] 奚蕾,夏德洪,沈偉生,等.清燥救肺湯對放射性肺損傷干預作用及對TNF-α、ET表達影響的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0,26(1):70-73.
[7] 王炳勝,張秀麗,彭東長,等.益氣活血養陰方對急性放射性肺損傷防治作用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6,13(5):53-54.
[8] 張霆,岳建華,潘曉嬋,等.培土生金法治療放射性肺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6,13(12):59-60.
[9] 張霆,馬勝林,岳建華,等.清金潤肺湯結合激素和抗生素治療放射性肺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7(3):254-256.
[10] 趙曄,張俊華,李倫,等.中國網狀Meta分析作者研究能力和團隊特征分析[J].中國藥物評價,2017,34(1):5-9.
[11] 劉麗紅,劉靜,李海燕,等.《中國中醫藥學主題詞表》“中藥功能分類”主題詞選詞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10):38-40.
[12] 劉麗紅,賈李蓉,劉靜,等.中醫臨床術語系統v2.0“中藥飲片”類概念及關系設定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9,26(1):95-98.
(收稿日期:2018-02-25)
(修回日期:2019-01-15;編輯:向宇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