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弢
摘要:本文通過實地調查洋縣觀光農業發展的總體狀況,提出了發展觀光農業園的建議,以此推動觀光農業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生態農業;觀光園;現代農業
一、觀光農業園的產生背景及意義
觀光農業園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與傳統農業園相比,觀光農業園更強化旅游觀光功能,所以其結構和內容受市場的導向作用較為明顯,致使觀光農業園具有生產多樣性、經營靈活性等特點,必然會沖破傳統農業的束縛,使農業生產格局出現轉變和優化,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二、洋縣觀光農業調查分析
通過對洋縣縣域內及周邊地區的觀光農業產業園進行走訪了解和分析發現,當前各地觀光農業園項目已初具規模,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但同時也要看到,觀光農業園的很多項目季節性較強,產業鏈條單一,觀光農業園的發展需要以新定位、新形象、新服務來滿足人們的更高要求。
(一)發展現狀
1、觀光農業發展較快。全縣目前共發展觀光農業園區12個,其中具有規模經營的觀光旅游農業企業4個(長青華陽風景區,牛頭山梨園景區、朱鹮湖風景區、源之林休閑觀光園)。全縣觀光旅游農業投資總額達到38620萬元,觀光農業企業固定資產8230萬元,安置就業職工46人,轉移農村勞力860余人,帶動農戶進入觀光旅游農業開發540戶。預計年接待游客22萬人次,實現收入5680萬元。
2、觀光農業發展多樣化。洋縣觀光農業開發主要類型大致可分為四種:一是體驗農園型。如源之林果業休閑觀光園,通過開發千畝葡萄果園,讓游客入內摘果,享受田園樂趣,達到休閑效果。二是休閑農莊型。朱鹮湖風景區建設的凌云山莊,集棋牌、餐飲、客房等功能于一體,農莊內不僅有山莊、草亭等園林建筑,還有供游客垂釣、水上運動等設施。三是農家樂型。如溪之林、竹林、太陽城農莊等,提供當地生產的農產品、畜禽產品,游客吃農家飯,體驗農家生活,成為理想的假日休閑場所。四是自然風光型。如長青華陽風景區和牛頭山梨園景區,以自然資源為依托,讓游客回歸自然,感受清新的空氣和大自然的美妙。
3、觀光農業經營多元化。洋縣觀光農業經營運行模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政府主導型。前期基礎設施和主要景點,由政府投資建設,成立相關機構進行管理。如長青華陽景區和牛頭山梨園景區。二是公司主導型。按照公司化管理,市場化經營模式,由公司投資建設產業園區,并配套相關設施,進行生產和經營。如源之林的千畝葡萄園、漢江漂流公司的百里黃金峽漂流。三是集體開發,農戶參與型。有集體負責主體開發,分戶參與延伸項目建設。如朱鹮湖風景區由黨管處負責湖面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農戶開發餐飲及娛樂。四是自主經營。依托產業園區,由農戶利用宅院或租賃經營。如農家樂等。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薄弱,發展較慢。我縣觀光農業起步較晚,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各種配套設施不健全,制約著休閑農業的發展。同時,廣大農民群眾在觀光農業投資上還處于觀望狀態,開發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制約觀光農業產業的發展。
2、規模較小、景點單一。我縣觀光農業要么以自然風光、生態環境吸引游客,要么以“吃”突出,休閑娛樂偏少,缺乏相關的項目配套聯動。旅游景點過于簡單、單調,受季節性影響,客源極不穩定。
3、員工總體素質不高。我縣休閑旅游農業員工80%均是高中以下文化的職工和當地的農民工。素質參差不齊,在經營服務、開拓創新、管理上員工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4、示范帶動作用不強。絕大多數觀光農業園區只注重眼前發展不注重長遠規劃,沒有充分利用周邊資源,使已初具規模的品牌產業不能形成合力,形成規模效應。
三、幾點建議
觀光園在建設過程中既有經驗,也有教訓,還是一項長期的農業綜合開發工程,要經歷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建設發展。目前,我們的觀光農業剛剛起步,我們要積極借鑒外地成功經驗,穩步發展觀光農業。
1、政府部門重視是關鍵
政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觀光農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價值,高度重視觀光旅游農業的發展,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為觀光農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行政支持。
2、科學規劃和論證是基礎
發展休閑農業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響較大,并與農業區域布局相關聯。必須要做到有序發展、相對集中、規模經營,防止一哄而上、無序開發。要注重吸引游客參與,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開發個性化的休閑旅游產品,以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3、突出地方特色是重點
項目的開發要針對市場的需求,根據地方差異以及自然、人文環境特色確立主題,對開發項目精細加工、論證,不斷創新,要注意景點的區域合理分布與特色的培養,以特色占領市場,避免重復建設造成的資源和資金浪費。
4、可持續發展是前提
觀光農業開發的基礎是生態合理性和體系內部功能的良性循環,在整體規劃上必須按生態農業的要求,保持農業的地域生態特點、地域文化特色,力求做到與自然景觀相協調,走生態效益型可持續性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健康穩步發展。
(作者單位:洋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