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波
摘要:由于石油危機而造成的國家能源安全、農民收入和環境等問題而使得生物酒精的生產日益受到重視。從現階段發展而言,玉米原料化工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在玉米生產酒精的傳統工藝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在工業轉化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成熟技術支持。為此,必須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進行改進,提升酒精發酵的效果。本文就玉米原料超高濃度酒精發酵展開探討。
關鍵詞:玉米;濃醪發酵;溫度梯度控制;生料水解酶;酒精
引言
據釀酒協會酒精分會的統計,2004年我國酒精生產玉米原料占50.3%,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玉米現在已經占到65%。適度發展玉米燃料乙醇有益于糧食供需平衡,依然可以起到玉米供需平衡蓄水池的作用。同時玉米也是深加工鏈條最長、產品系列最豐富的糧食品種,因此相對于其他淀粉質原料,玉米酒精發酵的研究意義更大。
1.玉米原料超高濃度酒精發酵的歷史
近些年來,全世界的石油危機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從而給我國的能源安全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依賴石油進行的化工工業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隨之而來影響高濃度酒精的生產率。目前,我國整體經濟增長的速度非常高,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第三大酒精生產國家。目前來看,生物酒精的主要材料則是燃料乙醇,也就是說能夠直接使用淀粉質原料完成生產工作。根據相關資料的統計可以得知,早在21世紀初期,我國的酒精生產,玉米原料便已經達到了50.4%。在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之后,當前玉米作為化工原料的實際占有率已經達到了66%。由于相應機械設備的革新和技術的提升,對于我國糧食的供需平衡帶來諸多幫助,不僅如此,玉米是工廠中整個深加工鏈最常用的一類食品,因此其研究工作便變得更為重要。高濃度酒精的發酵率非常高,并且實際殘糖量也很低,因此適合大面積生產。根據我國某企業的實踐可以發現,如果按照酒精年產量為6t進行計算,在采用濃醪發酵之后,節水約12萬t,整體資金成本節約680萬元。伴隨技術的發展,其已經成為了酒精行業的重點發展技術。我國對于生料釀酒工藝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其主要研究方向則是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提高出酒率以及高濃度發酵。近些年相關研究變得越來越多,從而使得商業化進展得到了提速。
2.超高濃酵酒精發酵優點
采用超高濃發酵(VHG)技術生產酒精,可以節約相當數量的水。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從16g/100g,升高到31g/100g,可節水58.9%,同時采用VHG發酵技術還可以在不增加工廠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增加產出。而且由于超高濃度酒精發酵過程可以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等等,因而近年來成為各國研究者所追求的目標。采用超濃發酵技術可增加工廠的生產能力并降低成本,酒精濃度可以大于18%(v/v);由于去除了不溶性物質,因而增加了發酵罐的工作體積,提高工廠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降低能源成本:不用冷卻發酵罐中的不溶性物質,不用在蒸餾中加熱不溶性物質,蒸餾中用水減少,高效蒸餾的最優酒精濃度,較少的固形物(液液提?。?。減少水的用量,減少發酵罐的停工期,減少清洗劑和殺菌劑的使用。其他優點:抑制酒精生產中雜菌的生長和增殖;生產食品級副產物的機會;高蛋白飼料的生產機會。超高濃醒發酵存在的問題超濃醛發酵的缺點有:發酵時間長,發酵不完全,這主要是由于產物抑制、高滲透壓和營養不足等因素所造成;還有物料粘度大,輸送困難等問題。
3.生料酒精產量較高的主要原因
通過相關研究可以得知,玉米內部游離糖的實際含量一般都在1.0%~3.0%,如果仍然采用早期的操作模式,這些游離糖中的一大部分會與蛋白之間產生化學副反應,亦或者基于高溫條件,從而出現了其他不同程度的變化,轉變為不可發酵性糖。而在采用了生料之后,正常操作過程不再會有高溫出現,這些糖便不會產生反應,進而能夠投入使用之中。不僅如此,由于生料工藝本身并不會有任何可溶性干物質,整個體系內部的滲透壓通常都比較低,因此在實際發酵的過程中,其中的副產物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諸如甘油和有機酸。如此一來,內部的葡萄糖基本上全部都能夠轉變為酒精。在采取生料的方式時,由于整個操作過程中的酵母數量相對偏少,尤其是低于傳統操作中闡述的數量。由此可以判斷能夠合成酵母的葡萄糖數量少于傳統過程中,進而使得更多的糖能夠轉化為酒精。
4.傳統工藝和生料工藝的差別
4.1生料工藝
取一定量全磨玉米粉,全部通過40目篩(即顆粒度<0.420mm),測定水分,配制成絕對干物濃度為31%的玉米醪液,用26%H2SO4將料液pH值調整至4.5,加入顆粒淀粉水解酶STARGEN0010.785GAU/g,接入0.4%活化好的干酵母于32℃發酵,不同時間取樣進行色譜分析;發酵結束時對酵母顯微鏡觀察,用DT2000真彩色圖像分析系統計數并統計大小。
4.2傳統工藝
以前,工作人員普遍采用蒸煮的方式,以此對超高濃度的酒精進行發酵。由于具有黏度方面的問題,因此如果配料的濃度超過了預期,很容易造成液化不夠徹底的情況發生。不僅如此,濃醪本身的換熱和輸送難度都將得到提高,同時對于整個體系中的傳質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進而降低整個操作的效率。即使不將黏度方面的問題考慮進來,基于這一條件,實際工作中必須確保酵母本身具有較強的耐高糖度以及耐高酒度。
5.建議與展望
玉米酒精生產發酵過程的優化控制是企業節流創效的重要途徑,是企業不斷追求的目標一沒有最佳,只有更佳。因此務必要提高其對企業生產經營重要性的認識,因而就要轉變觀念,強化三個意識。一是要有競爭意識。對于企業在發酵過程工藝要不斷開展對標,向同行企業學習,找差距,定措施,形成競爭意識,提高工序質量。二是要有效益意識。要在玉米酒精生產發酵過程中仔細尋找創效點,逐步優化,做到一點一滴降成本、一分一厘增效益,從點滴入手,抓好質量效益每一項工作,提高原料的轉化率,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實現產品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要樹立全員營銷意識。隨著國內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給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下游用戶的質量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與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從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開始,不斷樹立生產一營銷意識,密切、嚴格把握控制產品質量,在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6.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酒精發酵工藝存在諸多缺陷,諸如黏度過高以及對于高耐久度酵母過于依賴的問題。而在應用生料工藝之后,這方面問題便能夠得到有效處理,進而提升生產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宇彤,伍松陵,杜連祥.玉米酒精超高濃度發酵工藝條件的優化[J].食品工業科技,2016,23(8):67-70.
[2]段鋼,許宏賢.大米生料發酵酒精生產的研究[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6,27(1):95-102.
[3]許宏賢,段鋼.固態間歇補料乙醇生料發酵新工[J].生物工程學報,2015.
[4]許宏賢,段鋼.溫度對超高濃度酒精生料發酵體系的影響[J].生物工程學報,2018.
[5]段鋼,許宏賢,孫長平,等.乙醇生產的技術進步———新型酶技術給乙醇生料發酵生產帶來的突破[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6,32(7):65-70.
[6]許宏賢,段鋼.以小麥為原料的乙醇生產方法[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6.
[7]段鋼,許宏賢,阮振華.新鮮木薯直接轉化生產乙醇[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7.
(作者單位: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