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桂全
摘要:近年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水環境問題也越發凸顯出來,成了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積極全面的水環境治理十分迫切。“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起到的積極成效得到了實踐認證,應積極進行推廣了利用,文章將簡要分析。
關鍵詞:河長制;水環境治理;內涵;成效
水環境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之一,加強對水環境的管理和保護,對保障人類社會生活十分重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迅猛發展,與此同時暴露出來的環境問題也十分嚴峻,水環境問題整理更是十分迫切,實踐證明,“河長制”對提高水環境治理效用具有積極作用,應加大推廣力度,提高水環境治理的質量和效益。
一、“河長制”的內涵、發展和特征
“河長制”是指由國家的各級政黨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河長制最先開始出現于2003年,浙江的長興縣最先開始實行河長制,2006年,國家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的通知,2007年,江蘇無錫太湖藍藻治理項目中,‘河長制的成效受到認可,“河長制”也逐漸為大眾所熟知,2017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說道“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為全面實行“河長制”發出了號令,“河長制”在全國推廣開來,據國家水利部統計,截至2018年6月,我國31省(市、自治區)已全面建立了“河長制”,全國共有鄉鎮級別以上的河長30多萬名,村級河長76萬多名,2018年10月,全國首個《河長制工作規范地方標準》和《湖長制工作規范地方標準》在浙江省發布了。
“河長制”具有鮮明的特征,能有效的促進我國的水環境管理:①責權明確。“河長制”明確指定了各級河道的負責人:各級黨委、各級政府,并明確提出了河長的責任:領導和指導所轄區的河道及分工片區水域的生態環境管理和保護;②任務具體而明確。“河長制”要求河長對所管理河流、水環境進行嚴格的實地考察和研究,分析問題所在,并根據具體情況和問題制定對應的解決策略,“一河一長,一河一策”,促進水環境和治理。河長制實行三包政策,即各級領導包推進,地區包總量、部門包責任,把河道和相關水域環境的治理具體的分配到各個部門,有利于促進治理措施的實施和監督;③剛性考核。“河長制”設立了嚴格的考核制度,實行“一票問責”制,具有極大的威懾性,同時又靈活的設立了獎懲辦法,設立了“河長保證金”,對在水環境治理中有突出貢獻的給與獎勵,沒有對水環境進行治理也沒有惡化的不獎不罰,對治理中沒有效果,水環境還惡化了的給與懲罰,扣除專項金,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各級河長的工作積極性,對治理我國的水環境具有積極意義。
二、“河長制”的水環境治理中的效用
“河長制”實施后,對水環境治理發揮了積極作用,成效顯著。
1、“河長制”促進了河流和水域的綠化活動
“河長制”采用的是“一河一長,一河一策”的治理策略,明確要求河長指導當地水環境的管理和保護,很多河長上任后,積極的對河流或相關水域兩岸的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對附近的生態環境進行整治,比如增強綠化工作、有目的、分區域的強化綠化工程,極大的改善了河流沿岸的生態環境,對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等具有重要作用。
2、整治河流沿岸的違規水電設施建設
河流和相關水域周邊的水利水電設施對河流和水域的生態環境、當地的水源保護和防洪工作具有重要影響,直接關系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河長制”實施后,很多地區開展對周邊的違規水電設施進行拆除,在建的責令停止施工,對引水式水電工程,在下游加建泄洪措施,對水庫壩區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進行除險加固,完善了當地的水電工程系統。
3、對河流和相關水域兩岸的不合理開采工作進行整治
河流及兩岸的采礦、采砂、堆砂等工作對河流的生態環境及相關地質條件具有重要影響,不合理的開采工程,會破壞當地的地質環境,進而造成河道堵塞、改道等,會產生泥石流、附近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降低河流的自然災害抵御能力。“河長制”實施后,很多地方開始對河流對相關水域附近的人類活動進行專項整治,比如禁止無證采砂、禁止采礦作業、禁止在禁區內進行人類互動,對采砂坑進行恢復,清理特殊河道特殊地段的采砂廠,取締不合理的采砂作業,在環境脆弱的地方進行植樹造林種草,較好的改善了河道及相關水域的生態環境。
4對河流及相關水域的水污染進行治理
水環境治理中,環境污染整治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對河流及相關水域的水質、居民的生產生活都具有重要影響。“河長制”實行后,最矚目的成效是極大的推動了水污染的治理。比如,很多地區的河長,積極的帶動相關工作人員和地區人民開展河道的清污工作,建立專門的垃圾清理廠,調整當地的污水排放系統,加強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管理,嚴禁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未經污水處理廠直接排入河流及附近水域,禁止水源地植被砍伐和生態破壞,并聯合其他部門,積極促進當地生產方式的改變,發展生態農業、生態養殖,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采用一些生物工程措施對河流及附近水域的污水、臭水進行治理等等,有效的促進了當地水污染的治理。
5、加強了河道及附近水域的疏浚工作
我國是水資源大國,江河湖海眾多,自然環境各異,很多河流不僅是當地的主要水源,承擔著城市、城鎮供水的重任,還對當地的水資源調節、灌溉、航運、養殖、供電等具有重大作用,河道是否合理,承擔著當地的防洪抗洪工作,也關系著河流及附近水域能不能發揮最大作用,最大限度的為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河長制”實施后,很多地方的河長對所轄的河流及分工水域進行了詳細的考察研究、結合專家意見,對河道的合理性、實用性、存在的隱患及改善措施進行了分析,大力開展河道的疏浚工作,對不合理的河道積極進行改道等,極大的提高了河流及附近水域的服務能力。
6、加強了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的信息化管理
我國河流數目眾多、流域廣、輻射范圍長,依靠傳統的人工測量、人工測算、人工巡查的方法是不行的,“河長制”實施后,國家更加重視河流及相關水域的管理,鼓勵區域采用先進的管理手段、管理方式提高河流的管理質量,所以很多地區在河長的帶領下,積極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增設了很多信息監控平臺,引進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河流及附件水域的流量、水質等各類水文信息、水電站的運行情況、水庫的管理情況、防洪泄洪預警管理、防汛抗旱預警管理、河流干支流生態保護情況等等進行全面、持續的動態監測,為流域內的相關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持和參考,促進了河流及附近水域水環境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高效化。
結語
水環境治理是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河長制”發展歷史不長,卻成效顯著,對促進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發揮了積極作用,文章介紹了“河長制”的內涵、發展、特征,并從六個方面詳細敘述了“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的積極效用,文章的研究對推廣和促進“河長制”更好的應用具有積極意義,值得重視。
參考文獻
[1]袁德軍. 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的效用研究[J]. 石化技術. 2017(06).
[2]趙恩. 關于河長制下水環境治理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8(17).
[3]葛爭爭,匡根林,駱琛.“河長制”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探索淺析[J].湖南水利水電. 2018(01).
[4]盧艷齊. 中國環境治理制度的創新動因、運行梗阻與調適——以“河長制”為例[J]. 甘肅理論學刊. 2018(06).
[5] 吳潔,劉小艷,孫旭,閆先銅,蘇雨艷,李田雨.論水環境治理“河長制”的發展實踐與改革創新[J]. 中國標準化.2017(24).
(作者單位:鶴慶縣辛屯鎮水利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