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
摘要:部隊中的體能訓練是軍事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部隊戰斗力的重要來源。以實戰為標準,以作戰為需求,開展針對性、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實戰化體能訓練,其中就包括野外實訓等,但是,在此過程中存在著訓練受傷等情況。本文針對實戰化體能訓練中受傷情況進行討論,并提出幾點對策。
關鍵詞:偵察兵;實戰化;體能訓練;對策
由訓練強度、內容、方法、環境等因素的直接影響導致的參訓人員的組織器官功能障礙或病理改變引發的損傷稱為軍事訓練傷。當前我國偵察兵訓練中存在有任務多、任務重、強度大、危險大等情況。偵察兵的傷病率也遠高于其他兵種。本文從現有情況出發,提出幾點策略,以減少訓練傷,進而提高我軍戰斗力。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某部野外駐訓部隊
1.2 方法
對集訓初期10天內的受傷情況進行統計,并根據訓練上的標準對受傷人員進行篩選,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傷診斷分類標準》選出訓練傷的人群,并通過統計法按照受傷種類:急性損傷、過勞性拉傷進行分類并統計,并制成表格。
2 統計結果
2.1 傷類統計
根據統計結果可知,偵察兵訓練在參與10天內一共發生訓練傷30余人,占參訓人數的百分之24.20。而在其中過勞性拉傷遠遠高于急性損傷的發病率,這說明偵察兵在日常訓練中也存在著傷病的情況,并且留下了隱患,在傷好后也沒有放松。同時在急性損傷中,關節扭傷占的比例極高,占到了一半,在過勞性拉傷中,主要是慢性肌肉勞損占到百分之六十還多。
2.2 訓練傷受傷部位統計
和以前的野外訓練相似,這次訓練受傷的主要部位有踝關節、小腿、腰部、膝關節、大腿以及上肢,從統計結果來看,小腿以下極為容易受傷。從偵察兵的主要訓練科目上來看,5km跑是必不可少的。然后還有400m障礙、攀爬等,這些訓練都是極為考驗腿部力量的。因此下肢經常發生訓練傷,占總訓練傷比例百分之七十。其中以踝關節與小腿受傷率最高。
2.3 不同訓練科目受傷率統計
在偵察兵的日常訓練中,5km跑的受傷率最高占到百分之五十四,其次是投彈訓練,這兩項一共占到百分之六十五的受傷率,在這兩者之后便是攀爬和400M障礙跑,也有著較高的受傷率。
2.4 訓練傷發生時間統計
在統計的十天時間里面,出現過兩次訓練傷的高峰期,第一次是3、4天時,這時的受傷人數占到百分之三十,其次便是第8天,占到百分之二十五。
3 當前訓練存在的問題
3.1 指導思想有偏差
當前階段的作戰已經由傳統的依靠人數便可取勝變為了信息化的戰爭,因此有一些官兵認為,信息技術便是當前的主要內容,體能訓練就變的不是那么重要了,打仗不是累人的活了,提出來“體能過時”的想法。另外,現在軍區的少數單位有著過多的安全顧慮,近年來的新兵素質變低,一味地求安全,人為地降低訓練難度,制約了體能訓練的效果。最后便是當前訓練的考核標準并不高,按照《軍事體育訓練與考核大綱》可將評定標準分為多類,但是對于訓練最重的偵察兵來說,這些是遠遠不足的。其中武裝越野并未列入其中,而武裝越野對偵察兵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見當前的評定標準還不能滿足偵察兵的需求。
3.2 內容體系不完全
在當前現有的訓練大綱中,其中的體能訓練部分與偵察兵信息化的訓練要求還相差很多,主要是因為對不同兵種的分類并不明了,對貼近于兵種的訓練的要求并不完全。一是理論落后,對偵察兵的訓練并不深入,遠遠落后于當前武器的發展速度,體能訓練的實踐不足,體能訓練對偵察兵戰斗力的生成的基礎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外一點是,內容的針對性不強,不同的分隊訓練時需要按照的方法根據分隊特點有所不同,然而在訓練時往往靠的是經驗,對實施專業性的組織訓練并不擅長。
3.3 訓練方法不科學
當前訓練階段,主要出現的問題有不懂規律,一味地去求量,一些同志不明白體能訓練的專業知識,對體能訓練如:100m跑、單雙杠等了解并不多,企圖以“數量”疊加而帶來“質量”的提升。這樣的大批量的訓練不僅不會帶來質量的提升,還會將許多戰士練的受傷,將傷病率大大提高。另外,還有的單位一味地求簡單,不求極限。偵察分隊本來就是要去執行最危險的任務的,偵察分隊按實戰要求去要求訓練的意識不強,舍棄了極限,一味地去求安全。這樣得到的偵察兵不像偵察兵,失去了軍隊的樣子。
3.4 訓練的保障措施不到位
高強度的訓練,在實驗過程中對訓練器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在現階段的設施中,還沒有配置完全的訓練器材,對戰士們的傷害極高。二是時間協調問題,體能訓練的時間不明確,與吃飯時間有沖突,如:一天要訓練5h,可是下午操課到吃飯時間之間只有3小時,這樣就沒法完整展開訓練。三是現有的專業的訓練干部,往往都因為或這或那的原因調走到了別的地方,這樣讓訓練中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大大的限制了體能訓練的發展。
4 深化偵察兵訓練的對策
4.1 更新實戰化的概念
端正訓練,以練為戰,積極地適應現代信息化的作戰,遵循體能訓練的特點,樹立以實戰為導向的體能訓練新概念,根據各個偵察單位的不同特點,進一步細化體能訓練的特點。同時,整合單位的資源優勢,逐步建立起偵察兵體能理論研究的新概念。
4.2 優化實戰化訓練的方法
在訓練過程中,可以遵循運動學的客觀規律,運用靈活的訓練方法,制定精細化的訓練計劃,采用勞逸結合的方法,科學的協調各個組分之間的關系,交叉安排,各個戰術項目相互促進。還可以組合偵查兵訓練,體現全面性,將武裝越野于軍事地圖相結合,體現實戰型,結合組織多種的高強度訓練,設置實戰氛圍。同時開展科學性的訓練,針對不同的官兵,制定不同的訓練標準。避免出現“一刀切”的情況。
4.3 加大實戰的保障體系
實戰化的訓練無疑要求了更高的訓練強度以及對訓練器材更高的要求,必須加大保障力度,確保在訓練過程中人員的安全,同時也要確保訓練的成果,注重培養訓練的人才,做到科學性培訓。
5 總結
總之,在訓練過程中受傷是難免的,要用積極地態度去看待受傷,科學的理性的訓練有助于提高部隊的戰斗力,以戰養兵,以戰為目標去訓練,對形成現代化科學信息化強國的目標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皓暉.偵察兵實戰化體能訓練現狀與對策分析[J].軍事體育學報,2016,35(1):53-55.
[2]劉民生,王堃,鄭國威等."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競賽體能訓練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1,20(1):85-87.
[3]計楊,孫永梅,黃寶宏等.懸吊訓練在偵察兵體能訓練中的應用探討[J].軍事體育學報,2016,35(4):32-34.
(作者單位:陸軍步兵學院石家莊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