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合
摘要:如今小學開設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個屬于高年級階段的一個基礎性的課程,它主要是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標準,從而展開學習,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生活習慣,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良好的品德對于一個社會的發展是很必要的,尤其是小學生從小應該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小學這一階段掌握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教師更應該采用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更快融入課堂之中,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出學生優秀的品德。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品德與社會
引言
小學生的品德與當今社會的發展是相互關聯的,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也是每一個學校應當重視的教育環節,學生可以依靠學校的教育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出正確的人生觀念從他的角度上來說,學生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更應該立足于生活中去發現有關道德的問題,逐漸挖掘與思想品德學科有關的知識激發自己對于品德教育的學習興趣。本文從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教育的實際效果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課堂效率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以實現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良好效果。
一、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社會生活發生好的改變培養出具備優良品德的人,學生品德的形成固然離不開實際生活的鍛煉,良好的社會生活能力更是與實際生活相互接軌,因此小學品德和社會課堂的教學都應當融入在學生的生活之中。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比如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中激發學生對于品德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意識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意義[1]。生活化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今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全身心投入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真正熱愛上品德與社會這一門課。教師若想真正讓學生體會到課堂的氛圍必須采用相應的措施,例如通過教學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互聯系,去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二、生活化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把學生作為主體
小學品德課程的開設為的就是讓小學生通過年齡的增長,逐漸意識到社會生活的變化。根據社會生活的變化要調整原本的那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當合理的去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從實際生活中帶動學生,增加學生學習品德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課堂中應當將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之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討[2]。
(二)從生活實際教學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本身就具有著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特點,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之中一定要讓學生密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問題,多去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如果僅僅是局限于課本之中,反而會讓課堂變得死板。為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影像的記憶,教師應當采用正確的教學模式。如談到交通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列舉,日常生活中經常采用的運輸方式,從而來探討交通對于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3]。通過汽車為例,可以通過汽車來讓學生了解汽車的特點,汽車對于社會擁有著怎樣的重要地位。例如在講授“家”的時候,應當讓學生意識到家是由什么組成,家的特點是什么,自己是不是熱愛這個家庭,從家這一個小范圍中增強學生自我學習意識,提升學生品德素質。除了從汽車角度入手,還可以從火車飛機等常見的運輸方式入手,教師通過這種方法讓課堂知識變得靈活起來,學生更能夠體驗到學習品德的樂趣所在,對于知識也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逐漸提高學生自己的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適當拓展教學空間
在品德與社會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號召學生參與相關的社會活動,從而對課本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可以專門組織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交通標志,指揮動作,或者專門開一次班會,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在熟知交通信息標志的含義之下,進一步去通過扮演各種角色來加大知識印象。這種啟發式的教育模式,可以為品德與社會教學提供更廣闊的拓展空間。
(四)適當借助多媒體來教學
如今信息化發展的也是非常快的,教師完全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利用電腦來給學生進行教學,比如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有關品德方面的教育視頻。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好品德與社會的知識。例如播放合理消費相關的視頻,學生便可以通過觀看短片,對消費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知道怎么去消費,怎么做一個合格的消費者,從而再去利用時間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4]。將討論的結果匯報給教師,教師再對學生所作出的回答進行適當的分析與調整。
三、結束語
德育的形成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學生優良品德的整個形成過程不僅僅需要學校的幫助,更是需要學生自己去從生活中發現問題,逐漸培養自己的社會生活能力,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教學之中,教師應當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讓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相互結合。總之為確保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順利實施,學生應當在充分掌握基礎知識之上,再去充分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技能,學生應懂得學習品德不是一個簡單的課程流程更應該是我們平日生活中應該處處留意的。對于教師來說,運用創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之中,從而加大課程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馬鴻杰.生活化理念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運用[J].神州,2017(20):119-119.
[2]盧成福.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生活教育,2018(3):45-46.
[3]郝雪鑒.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67-68.
[4]劉龍.試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及不足[J].新課程,2018(7):129-129.
(作者單位:黑河市北安市通北林業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