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紅 王紀悅 馮仁麗
【摘要】低頭族(Phubber)科技發展日益迅速,智能手機也在不斷的更新。隨著4G無線通信網絡覆蓋面的大幅度鋪展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許多大學都出現了“低頭族”,這些人每時每刻都在盯著手機屏幕看,這不僅對他們的學習產生影響,還會影響他們的心理以及身體健康。分析了大學生“低頭族”產生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低頭族” 原因 影響 解決策略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年齡結構中仍然是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4%;職業結構中學生群體占比仍然最高,為25.1%麥克斯公司曾調查過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通過騰訊教育頻道調查結果顯示,90%的學生擁有智能手機,其中超過90%的學生會把手機帶到課堂。
又距麥可思公司在高職高專學校調查中顯示,教師中70%的學生使用手機進行聊天。45%的學生進行玩游戲,43%的學生在手機上看新聞,另有23%的學生用手機拍攝黑板上的重點知識。
一、大學生低頭族的現象
校園里,走進教室你會看到80%的學生都在玩手機,餐廳也會看到那些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的學生,走在路上也時常會遇見“低頭族”。以前是人站在道路旁不懂,車會撞到人的身上,也就是所謂的“馬路殺手”;而如今卻是車停在原地,學生會自動撞到車上。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因為玩手機而看不到我。這句話值得多少人去深思。
騰訊教育一麥可思公布了《2018年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調查》。該調查顯示,超過80%的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也有近80%的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又距麥可思公司在高職高專學校調查中顯示,教師中70%的學生使用手機進行聊天。45%的學生進行玩游戲,43%的學生在手機上看新聞,另有23%的學生用手機拍攝黑板上的重點知識。據統計,大學生日均使用手機累計時長為5.2小時,13%的學生日均使用手機9小時以上,14%在7至9小時之間。晚上6點之后是大學生使用手機的高峰期,70%以上的學生是在21點到0點使用手機。也就是說,大學生們睡覺前的時間主要獻給了手機。
手機的更新換代,說明了科技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國家在富強。自制力差的九零后,很多都成了手機的奴隸,大學生的“低頭族”。
“低頭族”大多沉迷于聊天、購物和游戲,往往忽視體育鍛煉,使其身體素質普遍呈下降趨勢。長時間處于低頭姿勢,造成頸椎和頸肌力弱,增加了頸后肌的負擔,使部分頸和肩堅硬,造成血月循環回流障礙。51.7%的青少年會因為忘帶手機而感覺煩躁不安,其中32.6%的青少年身上表現尤為明顯。
9月23日廣州日報所刊登的一則新聞:9月21日,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一名大三學生上課玩手機暈倒猝死。但是當前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重視“低頭”對自己身心所造成的危害。根據醫學上的研究證實:長期低頭的人會發生頸椎不穩、血管和神經受到壓迫,進而產生頸椎疾病,嚴重的話甚至還會出現失明的現象。
二、大學生低頭族的影響因素及其危害
1.社會因素的影響
互聯網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與手機已經密切相關。去超市買東西很多都是微信支付,去菜市場買菜也時??吹绞褂檬謾C支付去掃描二維碼。
大學生中近60%的學生拿它娛樂,也就是玩游戲、看視頻、看直播、看電子書或者聽音樂。大學生的學習時間,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交給了手機。浪費生命就等于是浪費時間,沒有多少人會真正理解。
2.身體方面
“低頭族”大多沉迷于聊天、購物和游戲,往往忽視體育鍛煉,使其身體素質普遍呈下降趨勢。長時間處于低頭姿勢,造成頸椎和頸肌力弱,增加了頸后肌的負擔,使部分頸和肩堅硬,造成血月循環回流障礙。51.7%的青少年會因為忘帶手機而感覺煩躁不安,其中32.6%的青少年身上表現尤為明顯。
3.學校因素的影響
許多大學都是很難考進去,但是畢業卻很容易。課堂無聊大學只要不做十分出格的事情都可以順利的拿到學位證和畢業證,以至于他們在大學時極度的放松,不再努力的學習,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如果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又缺少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那么“低頭族”現象會加劇?,F今課堂,學生過渡依賴于手機,用手機打游戲、看視頻的情況時有發生。假設課外教師也不與學生互動,布置的作業也無創新性,一些學習活動教師也不參與,常常導致大學生活單調無味,在這種背景下,大學生除了機械性的完成學習任務外,更多的時間會迷戀于玩手機、打游戲、聊天等,久而久之,手機、電腦就成了大學生尋求其他方面訴求的最好工具這嚴重擾亂了學生的正常學習進程,影響聽課效果。
4.需求缺失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類的需求可以劃分為5種類型。①自我實現需求;②尊重需求;③社交需求;④安全需求;⑤生理需求。根據這一理論,可將“低頭族”的行為歸納為3種需求缺失。第1種,自我實現需求缺失。第2種是社交需求的缺失。第3種是安全需求的缺失。
5.個人的影響因素
大學生經歷過了高中緊張的學習氣氛,每天的忙碌生活。進入大學以后分配給個人的時間越來越多,90后的大學生自理能力很差,他們并不知道這些空閑時間應該怎么樣做。導致隨波逐流,別人玩手機,也在跟隨者別人玩手機。
學校園中幾乎都是90后,這一代的學生的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自制能力相對而言比較差。更加難以抵制聊天、游戲和購物的誘惑,長期的沉浸其中。
三、解決措施
1.學校方面
教師需要結合大學生的心理和性格特點來設計一些活動,為在校的大學學習和生活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舉辦一些形式豐富的社團文化活動,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科技或者電子競賽,還需要舉辦創業或者是挑戰杯的活動。媒體互動。教師可以轉弊為利,通過學校論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可以及時地把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在網絡群中分析討論。翻轉課堂、互動課堂等新教學形式,為改善高校傳統教學模式帶來新的思路,通過提升高校課堂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自身修養使他們的綜合水平達到提高。在課堂上當做案例來講,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統一,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可以實施無手機課堂,上課前把手機統一收起來,下課后在讓他們拿回去,這樣他們就會減少玩手機的時間,還能提高課堂效率。
2.個人方面
大學生應該從思想道德層面認識到成為“低頭族”對于自身學習和生活帶來的惡劣影響從思想上認識到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增加憂患意識,并逐步提高學習的專注性以及對知識掌握的連貫性,努力克制自己,避免手機的過度使用。大學生需要合理的處理自身的需求,比如自己缺乏溝通方面的技巧,就需要積極主動的和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而不是只顧著低頭玩手機,參加班級活動、參與競賽、晚會等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交往,積極改善與社會環境的關系。玩手機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打游戲,看電視劇上,有時間多看看新聞,關注球賽,打一下智力游戲合理協調學習和娛樂的關系。周末不妨走出校園,去城市中轉轉,游覽城市中的名勝古跡,去購物中心感受一下自己學校所在城市與自己家鄉物價的對比,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生活費。解決校園“低頭族”手機依賴問題,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監督和引導,更需要學生本人的積極配合和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