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對高校教學課程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是人才培養與先進文化成果聚集的地方,傳統手工藝是我們要保護與繼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傳承我國傳統文化以及促進文化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還有一部分高校對于保護與傳承傳統手工藝這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文章就高校傳承與創新傳統手工藝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高校 傳承 創新 傳統手工藝
【中圖分類號】J124-4;K89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007-02
1.傳統手工藝概述與特點
近幾年,傳統手工藝以其獨特的魅力與優勢受到人們的喜愛,并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影響。相對于現代工業社會的機械化生產,傳統手工藝具有技術成熟精湛、歷史悠久特點,傳統手工藝主要是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與民族風格。隨著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發展與沖擊之下,我們傳統文化正在不知不覺中淡出人們的視野,有的甚至已經不復存在。尤其是西方國家憑借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成熟的理念知識,運用現代傳媒手段積極宣傳本國思維文化,對其他國家的價值理念以及傳統文化造成嚴重沖擊。當前,傳承與保護傳統手工藝正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我們要繼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其文化價值,彰顯民族的個性與審美特點,從而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高等院校有著繼承與保護民族文化的職責與使命,高校應該把設計、純美術以及工藝美術結合起來,對傳統手工藝進行深入探究與教學推廣,讓全世界看見它的現實意義。
2.傳統手工藝保護與繼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高校不重視傳統手工藝發展
不同的科目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也就不同,長期以來很多的高校都認為傳統手工藝專業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由于長期對藝術課程的忽略,還有歷史發展與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領導與老師對傳統手工藝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都會漠然的態度。在幾年來的招生專業中,高校對傳統手工藝專業招生非常少,而對于游戲、動漫等在各個專業中招生人數逐年成上升趨勢。尤其在涉及畢業就業問題上,傳統手工藝的學生面臨著巨大壓力與挑戰,無論是高校在招生上還是校企合作方面,都沒有給予傳統手工藝足夠的重視。面對各方利用沖突,高校只能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從而導致傳統手工藝專業的人才逐漸減少,從而使得傳統手工藝的發展與繼承效果不理想。所以現階段首選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意識,另外必須要對傳統手工藝進行規范化與科學化管理。
2.2 思想文化差異
隨著我國剛開發的不斷發展與推進的作用下,社會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人們的思想觀念與意識逐漸發生分離的現象,在各國文化相互融合與不斷沖擊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的生產結構發生轉型,漸漸地以服務行業為主導,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與傳統工藝大師、老師的相比較,美術專業的學生對傳統手工藝了解不深入、沒有意識到傳統手工藝的價值與現實意義,對不熱衷傳統手工藝這門學科。同時,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國的文化沖擊著民族文化,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受到西方國家不良文化的影響與倫理規則的沖擊,這些因素的影響不知不覺中走向了我國的各大高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思想觀念都產生著不良的影響,學習本身不愿意選擇冷門的傳統手工藝,可提供學習傳統手工藝的學校又很少,學生的信念必然會出現多元化的趨勢。此外,就業前景也是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必然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這也是學生很少選擇傳統手工藝這一專業的原因。在面對這些問題與情勢之下,我國高校必須將重視傳統手工藝,將其滲入到教學當中。
2.3 商業化導致傳統手工藝內部發展不平衡
傳統手工藝種類與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地區相關部門只看中眼前的經濟利益,沒有深入挖掘傳統手工藝的內在價值。比如最近幾年,刺繡與雕刻等等受到人們的喜愛與追捧,因為它們不僅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還可以促進其他行業的共同發展。過多的商業行為導致一些人才也注重短期效益,喪失對傳統手工藝保護與繼承的熱情,嚴重影響技類的保護與傳承效果。此外,學生對傳統手工藝的選擇會受到家庭環境、地域成長環境以及后天學習環境的影響,這些因素的不同就會造成學生在選擇專業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3. 高校傳承與創新傳統手工藝的自覺路徑分析
3.1 加強政策引導,注重傳承人的培養
傳統手工藝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各大博物館展覽、收藏與研究的重要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的傳統文化正在慢慢消失,我們國家對傳統手工藝必須進行保護與重視。當前很多高校通過校企合作或者在工學合作方式來培養傳統手工藝方面的專業人才。保護與傳承傳統手工藝當然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引導,需要各級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重視傳統手工藝的創新與保護,組織引導以及考核評估各項制度是否科學、合理。不僅要培養傳承人 ,還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宣傳與推廣,使得更多的企業積極參與其他,并且為傳統手工藝人才提供良好的實習環境與就業機會。
3.2 創新教學模式,充分認識到傳統手工藝的內在價值
對于傳統手工藝創新教學來說,還需要一些專業能力強,能夠實現優勢互補的專業高校來完成,近年來有些高校積極為了地方文化創意產業服務,建立教學實驗基地,對于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高度關注。對于傳統手工藝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建立學生對傳統手工藝學習的信心與恒心。激發對傳統藝術的熱情,有助于培養對傳統手工藝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教學形式與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充分認識到傳統手工藝的內在價值與現實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活動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髓。
3.3 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內涵
對于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繼承,可以通過研討會或者舉辦各項賽事等方式,加快行業保護與繼承傳統手工藝的步伐。傳統手工藝以不同的文化形式演繹民族作品,加強各個文化思維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促進各個國家與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與特殊性,區別對待,專項研究,用學科理論進行指導,對于傳統手工藝創新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手工藝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當前各國文化沖擊以及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傳統手工藝的內在價值,加強傳統手工藝的繼承與保護。
參考文獻:
[1]錢詠.“老手藝”的“再設計”——創意設計與浙西南傳統手工產業對接研究[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7年02期
[2]沈燕,俞放.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
——以合肥“火筆畫”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12期
[3]趙曉寧,李亞男,李小紅.手工技法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與創新[J].中國包裝工業;2017年14期
作者簡介:
朱婷婷(1988-),女,高級首飾設計師,初級工藝美術師,2009年畢業于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之后留校任教,作品包括《靈動》、《蝸牛的生活系列》、《急須·蓮》、《這就是愛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