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華
【摘要】《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倡導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經過生物課程的系統學習后,能夠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這些探究性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本文擬從趣味性、準確性、時空局限性、偶然性等方面闡述啟用信息技術能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趣味性 準確性 時空局限性 偶然性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175-01
《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倡導探究性學習,認為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要求學生在經過生物課程的系統學習后,能夠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1]筆者以為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一些信息技術手段將有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探究性科學素養,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性。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如何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學的實效性。
一、啟用信息技術提高生物課堂的趣味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促進學生養成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的習慣,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各種能激起每個個體參與課堂探究的情境。例如在學習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前,教師說,同學們今天上課前我們先測測自己的觀察力,找一找這兩幅圖的不同……在學習《生物多樣性》之前,教師說,今天的課前讓我們一起來聽一段音樂,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來比一比誰聽出的動物種類多……使生物課堂充滿活力的同時富有趣味性,讓學生更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
二、啟用信息技術提高實驗指導的準確性
許多生物探究實驗,如: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觀察,番茄內部組織細胞的觀察,葉片的橫切面觀察,綠葉在光下產生了淀粉等,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為了保證同學們實驗的成功率,可以用PPT分步驟演示或課前錄制一段視頻在課上播放等方式進行精心且準確的指導,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讓孩子對探究充滿信心,并做好技能準備,從而提高實驗成功率,讓孩子能體驗到實驗成功的快樂,長期以往有利于勇于學生探索精神的形成。
三、啟用信息技術打破實驗的時空局限性
許多生物學實驗的完成具有延時性和過程性,當堂探究根本無法完成。如八年級下的“釀制酒釀”實驗過程需要2-3天,“食物腐敗的主要原因”探究需要一個星期,此時可以讓學生代表課前在教師的協助下完成實驗,并將過程錄成簡短的微視頻或微課。課上播放視頻,并演示實驗結果,這樣就突破了生物實驗的時空局限性,并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若同學想全程參與整個實驗的觀察,但可能時間不是太寬?;蚬潭?,教師可以下載一個騰訊課堂軟件,注冊一個教師賬號,通過審核后,就可以進行直播課堂。教師可以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段,直播實驗變化情況或狀態,若同學未及時觀看,也可以看錄播。此類方法可用在:“食物腐敗的主要原因探究”,“家蠶的生殖與發育過程觀察”,“鳥卵的孵化過程觀察”等實驗中,因為過程中所有的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都是學生親自觀察和發現得到的,將更有利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形成。
四、啟用信息技術補償生物實驗的偶然性
凡是實驗,總有一定的偶然性,結果未必能成功,生物實驗更是如此,常常因為實驗材料的特殊性,出現出乎意料的結果。生物課堂探究經常要用活體觀察材料,如:“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表明爬得比較快”中需蚯蚓,“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中需水蚤,“草履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中需草履蟲。若在實驗過程中,某一小組的實驗材料因為一些原因,活力不夠,極易導致該組實驗探究過程終止,探究失敗,極易挫傷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若此時巧用希沃助手軟件,將已成功小組的實驗現象或結果拍照上傳到電腦,就可以投影在大屏幕上,從而補償因為一些偶然因素給某些小組帶來的遺憾,保證了探究的實效性。當然若學校已啟動鳳凰智慧云課堂,此時教師也可以點擊“評測”功能菜單,選擇“全體答題“或“分組答題”后,點擊“實拍題”要求每一組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和結果上傳,這樣就可以讓各個小組的同學看看本組與其它組的差別,從而更加全面而客觀的探究實驗,避免了因偶然性給某些小組帶來的遺憾。
以上是筆者對使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學實效性的一些思考,在此拋轉引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專家同行多多指正。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新課程標準》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