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摘要】? ?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因材施教確保了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相統一,有助于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相互促進。因此,必須從聽、說、讀、寫綜合訓練開始,注重課內外語文教育相互結合,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
【關鍵詞】? ? 因材施教? ? 階段性? ? 潛移默化
目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要求下,按照1~2年級、3~4年級、5~6年級三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從而能夠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整體性、階段性和創新性。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學會借助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來實現因材施教,
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1.1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原則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引導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已經摒棄了簡單的文字教學和知識訓練,更加注重將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相統一,能夠結合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來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訓練。首先,教師需要努力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確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思想教育方向。其次,教師需要認真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能夠把思想教育寓于每個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之中。最后,教師需要認真考慮每個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學習訴求,保證語文課堂教學能夠做到援情入境,保證對于每個學生都能實現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1.2語文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相互促進的原則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知識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語文知識、專業技能的教學,它更加注重語文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相互促進,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能夠在語文知識教學中獲得能力的增長。首先,教師需要明確在每個學段中,語文知識教學的范圍和能力要求。其次,教師需要注重在語文知識、技能教學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一般能力,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具備新課改要求的學習能力。最后,教師應該制定詳盡的語文教學計劃,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特征,積極開展以精讀巧練為代表的教學活動,從而能夠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一般能力。
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因材施教的具體措施
2.1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聽、說、讀、寫綜合訓練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結合因材施教思想的指導,語文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按照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開展相應的聽、說、讀、寫綜合訓練。例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可愛的娃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以識字、寫字為教學重點,教師應該先利用啟發談話,揭示課堂教學的主題,并且結合學生的學習層次設置層次遞進類型的教學任務。首先,針對語文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重點指導他們開展識字和寫作練習,利用多種認字方法掌握本課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其次,對于語文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在說寫訓練的過程中,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最后,針對語文學習能力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積累優秀語言,掌握優秀詞句段篇,能夠在熟讀基礎上進行背誦。
2.2在小學語文課堂注重課內外語文教育相互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的45分鐘,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能力,制定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計劃,與學生家長進行密切配合,將語文教學延伸到課余時間和課外空間,注重課內外語文教育的相互結合。例如:在小學四年級“觀潮”的課堂教學中,需要學生理解漲潮這個自然現象,這對很多城市孩子造成了學習上的障礙。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來收集整理相關的教學資源,也可以選擇創作與觀潮相關的圖畫、表演課文中的場景、進行分角色的朗讀活動,上傳到班級教育平臺,組織學習進行分享交流,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2.3在小學語文課堂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中,強調構建以“學生學習體驗”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新秩序,保證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統一,從而能夠在因材施教的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有助于新課改各項教學任務的有效開展。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的復習課中,教師應該明確自身的主導地位,認真堅持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則與新課改提出的生本教育理論,注重對傳統教學課堂進行創新改革,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復習計劃,結合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薄弱項設計專項練習任務,根據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開展對應的復習指導。與此同時,學生應該積極與教師溝通交流,明確自己的學習優缺點,配合教師落實各項復習計劃,這樣才能提升復習課的組織效率,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語文復習中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
三、總結
總之,在新課改教學目標的引導下,積極落實因材施教的各項教學活動,是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因材施教,這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挖掘學生語言潛能、發展漢語才能的必由之路。
參? 考? 文? 獻
[1]沈志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因材施教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9(18)
[2]李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