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斌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建議,要努力填平城鄉兒童閱讀“鴻溝”;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建議,在繼續做好農村中小學免費營養午餐的同時,要及時推出農村中小學“精神正餐”工程,讓農村孩子的精神世界得到滋養。
兩位委員的建議可謂觸及農村教育的一大痛點。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孩子的家庭閱讀環境很不樂觀,他們課外閱讀量少得可憐,接觸書籍的主要場所是學校。然而,一些學校片面要求學生只閱讀、背誦要考的知識。圖書管理員大多由老師兼任,圖書室不開放或開放時間太短,導致圖書借閱率、利用率極低,圖書室成為擺設。
學生多讀課外書,對提高閱讀能力、明白事理、了解社會頗有益處。要想農村孩子不輸在閱讀上,相關部門和學校就必須有所作為,加強圖書室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及時做好新書推薦和配置工作,確保學生有好書可讀。更重要的是,學校要把圖書管理列為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立專職圖書管理員,確保圖書借閱工作正常開展,讓圖書室里的書籍與孩子們多一點“親密接觸”。與此同時,學校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把課外閱讀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努力創建書香校園。例如,舉辦校園讀書活動、開辟課外閱讀課堂、設立班級圖書角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愛上閱讀,從而培養閱讀意識、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
常言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愿有關部門和學校能多點責任和擔當,把農村學校圖書室建設和管理工作落實到位,讓圖書室凸顯其教育功能。正如朱永新所言,“把最美好的書籍給最美麗的童年,我們就能以閱讀強壯鄉村教育,以鄉村教育進一步強大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