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科技部印發《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專項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新特征,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發展的需求更加迫切;世界新一輪農業農村科技革命孕育興起,掌握全球農業農村科技競爭的先機更加關鍵;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任務艱巨,創新驅動發展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未來五年是我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大有作為的關鍵時期,既有加速發展、推進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的良好機遇,也面臨著競爭優勢與比較優勢逐步喪失的重大挑戰。農業農村科技必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和民生重大需求,主動適應新形勢,強化掌握科技競爭先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強調,堅持“優先發展、問題導向、改革創新、協同聯動、分類指導”的基本原則。加強黨對農業農村科技工作的領導,切實把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科技創新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資源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科研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科技服務上優先安排,在人才培養和智力引進上優先支持,著力提升農業農村科技水平。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當前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在各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中加強對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的系統部署,促進科技與經濟融通發展,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支撐引領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強和完善國家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完善分類評價機制,強化有利于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積極性、創造性的政策措施,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建立國家科技管理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協同工作機制。強化部省會商與聯動,充分發揮地方主體作用。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典型引路。立足不同區域的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確定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路徑。
《規劃》提出,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為科技創新出發點和落腳點,到 2022 年,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取得重要進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 61.5%以上,實現農業科技創新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農業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農業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創新平臺、基地和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健全,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