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慶博 張宇飛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轉變。為了能夠順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推動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業內越來越注重博物館展示方式與展示空間關系問題。所以,詳細研究博物館展示方式與展示空間關系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對展示方式進行分類的意義進行分析,簡析展示方式的劃分,概述獨立展示與中性空間,剖析場景展示與個性空間,闡述活動展示與娛樂空間,探究生態展示與生態空間,以供人們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展示方式;展示空間;關系;研究
前言:
近些年來,博物館的數量與日俱增,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博物館展示方式與展示空間具有密切的關系,所以,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展示方式的參與度和透明度,增強人們的感官刺激,相關人員應當對博物館展示方式與展示空間關系進行詳細的研究。但從目前來看,博物館展示方式與展示空間關系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博物館作用的發揮,由此可見,詳細研究博物館展示方式與展示空間關系是尤為重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展示效果,從而更好的服務于人們。
1.對展示方式進行分類的意義
從目前來看,博物館具有以下三種功能:一是展示;二是研究;三是收藏。而展示作為博物館為人們服務的重要方式,它在博物館的演變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通過展示,人們可以直觀的欣賞展品,并對展品有一定的了解。與傳統的博物館相比較而言,現代的博物館的主要價值是在于更好的服務于人們,尤其是當博物館走向市場之后,展示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博物館的興盛和衰落。除此之外,展品作為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博物館存在的基礎。要想促進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陳列工作者必須做好展品展示。然而,采用何種展示方式是由展品的特性決定的,不同的展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同時展示空間的形態特征也會受到展品特征的影響。由此可見,對展示方式進行分類,有利于提高展示方式的參與度和透明度,從而更好的服務于人們。
2.展示方式的劃分
對于博物館的展示過程來說,它主要是指陳列工作者利用相關的專業手法,向人們傳播所要陳列展品的內在含義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講,博物館陳列室就是向人們傳播相關信息的平臺。由于博物館中的展品多種多樣,陳列工作者不可能將全部展品都采用同一種展示方式進行展示,這是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的。要想充分體現展示空間的形態特征,陳列工作者就必須根據展品的特性,選擇較為合適的展示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人們的感官刺激,從而讓人們更加的了解這些展品的內在含義。除此之外,從人們自身的角度出發,要想有效掌握展品其內在的含義,就必須讓人們直觀的感受展品的形態,這才是所謂的傳播。根據傳播的效率,可以將展品大致分為以下兩類:一類是外觀形態與內在含義之間具有必然聯系的展品,這類展品的外觀形態和內在含義是一致的,在向人們展示的過程中,陳列工作者沒有必要解釋太多,人們只需要觀察外觀形態,就可以領悟到其所要展示展品的內在含義,這種展示方式被人們稱為獨立展示法;另一類則是外觀形態與內在含義之間不具備任何必然聯系的展品,這類展品只對外觀形態進行觀察,是領悟不到其任何內在含義的。所以,在向人們展示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準確的傳播這類展品的內在含義,陳列工作者需要附加一定的理解條件。從目前來看,可以將這類展品的展示方式分為以下三類:一是生態展示法;二是場景展示法;三是互動展示法。不管是前一類的獨立展示法,還是后一類的生態展示法、場景展示法、互動展示法,在排列的過程中,都是根據復雜程度從低到高進行的,并有與之對應的四種展示關系,獨立展示對應的是中性空間,場景展示對應的是個性空間,互動展示對應的是娛樂空間,而生態展示對應的是生態空間。通常來說,展示空間所包含的信息量會隨著展示方式的復雜程度而不斷發生變化。空間類型越居于上層,其展示空間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多。值得注意的是,它對下層的展示空間,還具有較強的兼容性,但如果相反,就不是這樣了。
3.獨立展示與中性空間
根據前面對博物館展示方式與展示空間關系的分析解說,客觀的說,一些為觀賞而制造的藝術品適合采用獨立展示法進行展示,其中有些展品僅具有欣賞裝飾功能,例如,雕塑、繪畫等;另一些展品除了具有欣賞裝飾功能之外,還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例如,精致美好的瓷器。在獨立展示法中,相比于展品與環境之間、展品與展品之間的關系,展品個體的照度、高低、位置以及角度應當作為陳列工作者首要考慮的因素。這主要是因為環境的變化對獨立展示法的影響不是特別的大,這種展示法可以展示在其他的展示空間,最為普遍的就是中性空間。這里的“中性”主要是指不會影響展品意義的傳播,例如,藝術展示空間。在分析現有博物館中性展示空間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它在建筑表現上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對均質空間的追求;第二,光環境的營造;第三,空間具有一定的可變性。
3.1對均質空間的追求
由于均質空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點,所以,它有利于展品更好的布置。以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為例,該博物館的立面幾乎不開窗,人工照明則是室內的主要光源,致使展品區域具有較高的照度,而人們觀賞的區域卻僅有較低的照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集中人們的注意力,將人們的目光全部吸引過來。與此同時,該博物館的整體色調主要以灰色為主,例如,頂棚為深灰色、地面為暗灰色、墻和隔板為淡灰色等,使展示空間更為簡潔,從而更好的凸顯所要展示的展品。
3.2光環境的營造
在現代博物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利用自然光已經成為其宣揚的一大特色。以皮阿諾設計的瑞士巴塞爾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為例,該美術館的平面在對空間進行劃分時,是以四面長約120m,間距約7.5m的平行墻面為基本框架的。展廳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得到陽光的照射,均質的光和均質的空間劃分,為人們營造出一個中性特點的展示空間。在皮阿諾的梅尼收藏博物館中,改思路也充分得到了體現。
3.3空間具有一定的可變性
不管是綜合性博物館還是藝術性博物館,其館內的展品都具有較大的流動性。每更換一次展覽,相關工作者就需要根據展覽的主題進行空間改造,并且各個環節都需要重新設計,例如,展臺、參觀流線、燈光以及展柜等。若中性展示空間具有一定的可變性,那么相關工作者就不需要經常對所要展覽的空間進行改造了。以巴黎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建筑為例,該建筑平面是一個簡單的矩形,室內空間并沒有采用任何的固定支柱。每更換一次展覽,臨時隔斷部件和構件都會隨著展覽的主題任意拆卸或安裝。例如,可以在一天以內改變防火墻、可以在一小時以內改變博物館展板、可以在一分鐘以內改變辦公室的隔斷。
4.場景展示與個性空間
從保護層面來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展品與原空間和使用狀態進行脫離。然而,保護與信息傳播的要求往往是相逆的,在新的保護空間中,文物有可能是獨立的、固定的或是封閉的,還有可能是從動態變為靜態的。不管是原來的生存背景還是環境關系,它都不復存在,致使人們難以領悟展品所蘊含的意義。基于此,陳列工作者應當采用場景展示法,使展品的外觀形態和內在含義發生關系。對于場景展示法來說,它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原狀(復原)陳列;二是新空間的再創造。對于原狀(復原)陳列來說,它是以文化價值信息的準確傳遞和展品本身包含的功能為目標的。通過再現展品的原使用狀態和環境,使展品與環境之前形成唯一的對應關系。此時的空間被稱為個性空間。以故宮博物館為例,其自身就是文物,該博物館向人們充分展現了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我國古代建筑的成就。除此之外,在故宮博物館中還展示著各種奇珍異寶,建筑在這里對文物的展示起到了一定的說明作用,所以,它是文物的個性空間。但并不是所有新建的博物館都具有最真實的個性空間,這時就需要為其創造一個全新的個性空間。
5.互動展示與娛樂空間
近些年來,我國博物館的建設已經進入了高峰期,各種新建的博物館應運而生。但從目前來看,這些博物館并沒有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和喜愛,博物館似乎越來越不受歡迎了。據調查,博物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以下兩方面:第一,很多博物館依然采用傳統的展示方式,例如,實物貼標簽、展柜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們前去參觀的熱情和積極性。人們普遍認為這種傳統的展示方式過于冰冷,讓人難以靠近;第二,現有的博物館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繼續保持優勢,大部分的人們都普遍覺得博物館是為知識分子準備的文化設施,所以,參不參觀都無所謂。相比于博物館,休閑市場更能得到人們的青睞,因為偏娛樂性的活動更能使人們的心情倍感愉悅。但采用互動展示法,能夠有效克服以上不足。這里的“互動”具有兩層含義:第一,人與展品之間的互動;第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想讓人們自愿參觀博物館,陳列工作者就必須革新傳統的展示方式,根據人們的實際需求,對展品進行陳列布置。與此同時,人們在對展品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還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前面兩種以教育為目的展示法相比較而言,互動展示法更偏向娛樂性,其空間特點也與以往的空間有所不同,人們更愿意把這樣的空間稱為娛樂空間。對于娛樂空間來說,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提高了空間的自由度。在娛樂展示空間中,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對活動進行自主選擇,若遇到不感興趣的展覽,可以選擇視而不見。以中國科學技術館為例,該技術館主要包含四層展區,為了方便人們自由選擇參觀順序,該展區布置成了一個圓形;第二,擴大了展示空間的概念。在現有的博物館中,音像服務、模型制作以及表演已經成為了其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展示空間的形態也更加的豐富多彩;第三,通過展示娛樂空間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它能夠為人們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讓人們可以全身心的放松。
6.生態展示與生態空間
從內容上來看,生態展示可分為以下兩種:一是物質形態的展示;二是非物質形態的展示。它把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物質形態因素,例如,自然環境、地貌以及地形等,都列入了保護和展示的對象。非物質形態的社會關系、傳統工藝、音樂舞蹈、風俗習慣、口述史、宗教禮儀以及經濟形態等,全部都保存在其所屬的環境中,其科研、歷史以及藝術價值均得到了一定保護,并完整的展示在人們面前。從保護和展示的角度來看,沒有比生態展示法更好的展示方法了。然而,由于該展示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其展示空間也發生了些許變化。生態空間是適用于生態展示的空間。從目前來看,生態空間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復合性。與前三種展示空間不同的是,生態空間的兼容性很強,它適用于多種展示方法;第二,地區性。它主要是指經濟生活、自然傳統與文化傳統的融合體,例如,村鎮、礦區、河谷等;第三,動態性。它是在一個保護、繼承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進行運作的,它生存在傳統與現代之中,由此可見,生態空間具有一定的動態性。
7.結語
總而言之,詳細研究博物館展示方式與展示空間關系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對展示方式進行分類的意義進行分析,簡析展示方式的劃分,概述獨立展示與中性空間,剖析場景展示與個性空間,闡述活動展示與娛樂空間,探究生態展示與生態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博物館展示方式與展示空間關系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博物館應有的效能發揮到最佳,進而可以為人們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高西省;優雅的環境 自然的空間——新建博物館的選址與展覽空間的設計[A];秦晉豫三省博物館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會議交流論文集[C];2008年
[2]尹繼鳴;展示空間的設計構思探析[A];節能環保 和諧發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3]羅紅;張屹;上海科技館動物世界場景燈光設計[A];上海市照明學會成立30周年慶典暨四直轄市照明科技論壇、長三角照明科技論壇、上海市照明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孫延;現代博物館的展示體驗設計[A];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西部科普場館建設與發展[C];2005年
[5]張琳;論展示空間設計中色彩的應用[A];節能環保 和諧發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6]曹象明;延安革命舊址保護規劃方法探析——以瓦窯堡革命舊址保護規劃為例[A];城市規劃和科學發展——200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趙文斌;場所的回歸——鴻山遺址公園博物館景區景觀設計[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許景濤;劉蕾;崔占武;森林博物館展示形式室外化的實施設想[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