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成
【摘要】采購是企業運營的重要環節。論文從供應鏈的視角探討了在激烈市場競爭背景下采購模式的構建。論文的核心觀點是滿足客戶訴求和需求,以“快”為基調進行采購模式的構建,其具體的途徑是,全運營聯動、全流程信息化數據處理、全供應鏈效能優化、動態的供應績效測評。在激烈市場競爭背景下,這種采購模式對于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快速反映 供應鏈 采購 模式
采購是供應鏈上的一個環節,連接著原料供應商和制造商或是連接著制造商和銷售商。在制造商和銷售商合一的情況下,采購能力對企業的顧客服務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進入21世紀以來,理論界大多從供應鏈、價值鏈的視角來考慮企業的采購問題。按照波特的價值鏈理論,采購是價值鏈的一個環節,采購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近年來我國高鐵市場需求迅猛增加、全球高鐵設備供應競爭激烈,這對高鐵設備供應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此,高鐵設備供應鏈管理應該突出“快”的特點,高鐵設備制造企業的采購模式也應該進行新的構建。
1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的基本要求
進入21世紀以后,理論界和實業界已經認識到供應鏈管理是增加企業收益的一種途徑,因而非常關注供應鏈管理,出現了很多反映供應鏈管理模式,如高效率供應鏈管理模式、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模式、多態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供應鏈管理模式、可持續供應鏈管理模式、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等。例如,高效率供應鏈是要求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盡量在不影響銷售額的前提下進行低成本運作,其優點是盡量滿足產品或服務供給要求的同時,成本達到最低,缺點是容易形成緊張的上下游關系,不利于滿足變化的需求。高效率供應鏈的適用對象是產品差異性小競爭激烈利潤率不高的企業。
與其他供應鏈模式相比,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模式更加重視顧客價值。為此,快速反映供應鏈的基本要求是與客戶緊密聯系,在需求或供給劇烈變化時仍能滿足應急需求。對于當前我國的高鐵設備制造企業來說,主要表現為客戶需求的劇烈增加下以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如何快速滿足客戶的需求。
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優點是可以快速地相應客戶的需求,面向客戶的供給非常靈活。但是,達到靈活性需要設置更多緩沖,也就是學者D Kumar、J Singh、O Singh、Seema(2013)所說的,為及時滿足顧客,需要設計多種供給可能性,而為這些供給可能性進行準備也需要花費較多的成本。
2以“快”為基調進行采購模式的構建
為適應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的基本要求,在采購環節應突出快的特點。以“快”來響應客戶,以“快”來滿足客戶,以“快”來獲得競爭優勢。這樣,原有的一些采購理念就會受到挑戰,如節省成本、供應商管理庫存。高效率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出發點是節省成本,但卻也以犧牲對客戶和市場的“快速反映”為代價。供應商管理庫存可以節省高鐵設備制造企業的庫存成本,但也有可能延滯向客戶的供應速度,比如一些高鐵設備常用的零部件就不適合完全由供應商管理庫存,高鐵設備生產企業應該備有一定的機動庫存,對客戶的維修、維護等訴求進行快速反映。雖然以“快”為基調進行采購模式的構建需要花費較多的成本,但成功的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模式贏得更多的客戶和市場,帶來的收益將遠遠超過為這些供給可能性進行準備花費的成本。快速反映供應鏈的代表性企業豐田、戴爾等都證明了這種采購模式可以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快速反映的采購模式也是一把雙刃劍,整個供應鏈都存在著系統性的新風險,為此企業要進行實行目標化管理、改進組織、強化過程、強化風控機制,以防范、應對風險。比如說,采購方力圖快速反映,但是卻有來自關鍵供貨商的限制;又如,快速反應的采購,在面臨客戶的大量需求時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這對企業的現金流和融資能力也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應該說,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的理論支點是及時響應客戶的訴求和需求,沒有考慮外部性,這是不足之處。以“快”為基調進行采購模式的構建,要在轉變發展方式、從嚴進行環境保護、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背景下,講求正外部性,以綠色、可持續為根本設計快速反映的采購模式。高鐵設備生產企業是高耗能的重型工業企業,更應該重視這種理念。其深遠的意義在于,綠色供應鏈是可持續供應鏈的基礎,可持續又是長遠發展的基礎。另外,對于國營大型企業來說,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
3基于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的采購模式設計
全運營聯動。采購的“快”是對銷售、售后服務反應速度的“快”,說到底也就是對顧客訴求和需求的快速反映。因而,需要采購環節、銷售環節、售后服務環節的全運營聯動。單單依靠采購環節,或者單單依靠銷售環節、售后服務環節做不到快速反映。采購環節需要融人全運營的大局中,與銷售環節、售后服務環節聯動,才能夠做到快速反映。高鐵設備制造企業是涉及到高鐵交通運營效率和安全的企業,向客戶任何的供應遲滯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因而更加需要采購環節、銷售環節、售后服務環節的全運營聯動。從大的方面來說,還需要研發、財務、企業IT的參與和支持。
第二,全流程信息化數據處理。采購及相關環節的信息化是快速反映采購模式的基礎條件之一。采購是基于客戶的訴求和需求,采購與客戶的中介環節是銷售和售后服務。這樣,就需要一個全流程的信息系統。在大中型企業,這種全流程的信息系統應該納入到企業的戰略信息規劃(ISSP)中,以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基于互聯網的企業供應鏈管理系統,如數商云B2B供應鏈商管理系統、SCM供應鏈管理系統等。通過這種系統,每個供應環節都進行數據化作業,如投訴的數量、意向客戶的達成率、零部件損壞率、零部件故障率等。采購部門掌握這些信息以后就可以進行快速反映。
第三,全供應鏈效能優化。對采購效能評價的一般做法是通過“有沒有料、料是否足夠”來進行主觀、簡單的判斷。對于采購效能,傳統認識只停留在采購環節本身,而沒有延伸到其他環節。先進的供應鏈應該提高可持續的高績效。
采購的直接目標也應該是提高供應鏈績效。企業供應鏈管理機構,如運營部、市場部等,應根據供應鏈管理平臺上留存的采購等各種數據對全供應鏈進行不斷的改進,推動供應鏈上采購等環節的整體效能優化。這樣就跳出了單純的采購管理的思維。
動態的供應績效測評。采購的成效主要體現為供應績效。當前,國內外已經能夠對供應績效進行量化測評,如申光龍、趙娜建立的敏捷供應鏈的績效評價體系,史奔騰、范林榜、姜文建立的低碳、快時尚企業供應鏈績效評價體系。要通過動態的供應績效測評檢驗采購績效、促進采購績效。國外學者Semnon從供應鏈對外界變化得反映的敏捷度人手,建立供應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適合對基于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的采購模式進行績效測評。這個績效測評。框架包括資源指標(Re SOURCES Measures)、輸出指標(Output Measures)、柔性指標(Flexibility Measurement)三個一級評價指標。其中,柔性指標是關鍵性指標。資源指標指的是供應鏈上涵蓋的資源。輸出指標指的是供應鏈輸出企業所需要的各種資源的能力。柔性指標指的是供應鏈對顧客的響應能力等。此外,還可以運用平衡記分卡進行企業供應績效測評。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RobertS.Kaphn等人提出的平衡記分卡評價體系影響巨大。平衡記分卡以戰略的高度對員工績效、組織績效進行評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衡記分卡有四個考核維度:財務、顧客、內部運營與學習發展。由于平衡記分卡的實踐效果良好,在國內外也有很多研究者運用平衡記分卡對供應鏈進行績效評價,這有諸多先例,如劉秋生、張靖的相關研究。不過,在我國產生較大影響的Bullingerr評價法不適合對基于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的采購模式進行績效評價。Bullingerr評價法的參考模型SCOR描述的是,所有與客戶之間的相互往來、所有產品的傳送、所有與市場之間的相互影響,并不試圖描述銷售和市場、技術研究開發、產品開發。因而,與Semnon評價法、平衡記分卡相比Bullinger評價法有自己的局限性。
4結語
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的特點,可以適應激烈競爭的高鐵設備供應市場,對于我國高鐵設備制造企業走出去有積極的意義。一般來說,高鐵設備制造企業完成對客戶的產品供應是不成問題的,但要實現一定的提前期對客戶的訴求和需求進行快速反映則是一種嚴峻的考驗,這也是在激烈競爭的國際高鐵市場獲得競爭優勢的途徑之一。高鐵設備制造企業應在新的市場環境下調整原有的采購思維,基于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進行采購模式構建,具體的途徑是,全運營聯動、全流程信息化數據處理、全供應鏈效能優化、動態的供應績效測評。但是,基于快速反映供應鏈管理的采購模式也有一定的制約因素,比如我國高鐵設備制造企業的一些關鍵零部件需要從國外進口,在特殊情況下采購可能會受到限制。這又反過來,要求我國高鐵設備制造企業從更寬廣的視野去優化供應鏈,加大研發力度,進一步掌控供應鏈上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