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詩琪
摘要:文字和圖形都是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要素。文字想要具有意義一定是從歷史積累中得到的,而具有意義的圖形也大多來源于圖騰演化。所以,設計只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從傳統技藝里獲得啟發,從而才能使設計作品更加具有歷史底蘊、令人回味,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設計作品表面。
關鍵詞: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
在本科大學的藝術設計教育里,現代軟件的學習與應用一定是必須且必要的,所以在日常的學習里我們常常會因為鉆研軟件的操作而忽視傳統文化的底蘊與作用以及傳統工藝的操作.我們將重心不斷放在“如何把軟件的便利工具用的熟悉?”“怎樣使用軟件讓作品顯得更加炫酷?”等這些問題上,常常作出一個所謂的作品便止步于此。對于作品背后的文化歷史、文化底蘊,作品的產生工藝我們都選擇忽略不見。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的,具有時代的鮮明特性,是無可替代的寶藏。殊不知,現代產品設計需要傳統文化設計思想,傳統文化才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今在設計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正是忽視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和情感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影響,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顯然極其重要,在藝術設計中若是保持中國民族特色、若是真的好好了解了歷史背景和手工工藝等傳統文化與技藝可能會有和常人不同的思考角度和創意思路,這樣能得到的也會是完全不一樣效果的作品的精彩呈現。
其實之所以讓我們忽視傳統文化的,也不止是現代設計對科技軟件的高要求,同時也包括學習氛圍和長期學習、生活習慣,生活大環境等也全都是影響的重要因素。現在的我們對“美的本質”的思索與追問也不再是傳統文化影響,取而代之的是對西方文化的重視、追求與研究。我們總是說著外國的設計好棒云云,在我們之間流行著外國的各種“主義”“學說”,我們追捧著各種西式的創意性,似乎將外國的標準看的比中國的傳統標準重的多。我們所不斷推崇的“高級感”也越來越趨于西方化,“簡約”“大氣”諸如此類的指標也順其自然的偏向西式。拿近段時間特別火熱的“莫蘭迪”色系來說,莫蘭迪色系是指那種飽和度不高、看上去很舒服的高級灰,源于意大利著名畫家莫蘭迪筆下的顏色美學,毫不夸張近段時間在大多地方只要一提到這個詞,大家都會脫口而出:“高級!”,就連火熱的古裝大戲《延禧宮略》其畫面色調也宣傳稱:畫面以莫蘭迪作為主色調。那么,莫蘭迪色美嗎?當然是美的,舒舒服服清清淡淡怎會令人不舒服?可在我們不斷追求這種淡淡的冷清的顏色時怎么忘卻了中國古代那些濃墨重彩,艷麗大氣的顏色?唐、宋、明這些朝代配色也是如此明媚動人。為什么我們不能將屬于我們自己的顏色不斷去升華發揚?從此來看,不得不說,傳統文化的確是現在我們不斷忽視和丟失的東西。
將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研究與現代科學技藝相結合起來,在豐富的傳統歷史文化中去體會其新特點、新變化、新問題、新構建以得到新感受、新體會、甚至新作品。
而如若我們將這傳統文化與我們不斷進步的現代科技軟件好好結合,我們能得到更好的東西嗎?答案是肯定的。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故宮文創的成功,在充分挖掘文化遺產中文化元素資源潛在的經濟價值,用現代審美思維進行創造性轉化,生產出更多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為大眾喜愛的產品。很好的證明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與現代常用物品只要結合的巧妙一定會得到大眾強烈、良好的反響,也說明傳統文化的發揚升華是需要我們找對途徑找對方法,不用“蠻力”橫沖直撞,既需要我們足夠了解、熱愛屬于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及工藝,同樣也需要我們在我們日常的學習里實實在在的掌握了現代軟件的學習技術之后,自然而然的把這兩方面進行延伸發展與結合。從實實在在的一個方面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技藝中的發展升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文化資源,一定也是在經過多種了解與挖掘后,充分了解其能與現代技藝契合的點,充分結合,作到非遺文化與現代化產品的巧妙融合,以此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及回報。以此,達到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互為促進的目的,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文化效應共贏。
忽略現代軟件技術和傳統文化工藝的任意一個方面都是不明智的決定,說到底最重要的就是學會結合與發揚,永遠不要認為傳統的就是老土的,現代的就一定是高級的,也不要以為傳統的就是豐富有內涵的,現代的一定是貧瘠的無意義的,任何一種偏激的單一的想法都會阻礙我們的思想,扼制我們的創造力。正確的做事態度永遠都應該是共融的、平和的、勇于接受不同事物并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將統文化、傳統技藝研究與現代科學技藝相結合起來,在豐富的傳統歷史文化中去體會其新特點、新變化、新問題、新構建以得到新感受、新體會、甚至新作品。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學會選擇正確的文化模式,運用現代科技的成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豐富、演繹現代設計的美。我淺薄認為將現代技術和傳統文化的關系好好平衡與結合是勢在必行的一件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把握先機,傳承優良的傳統文化巧妙并結合現代科技,在創造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創造。
參考文獻:
[1]劉瑀怡.3d打印技術對傳統工藝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8-11-27.
[2]吳玲玲.“非遺”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上),2018-11-15.
[3]楊磊.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探索[J].現代交際,2016-08-17.
[4]林麗磊.現代中國平面設計中民間美術元素的實踐與思考[J].時代農機,2018-10-28.
[5]張珊.談中國傳統圖形運用于現代設計的層次與問題[J].美與時代(上),2018-09-1.
[6]孫發成.現代設計對傳統工藝的介入與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9-10.